国家让人民储备物资是什么原因(什么是政府储备物资)国家让人民储备物资是什么原因(什么是政府储备物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国家让人民储备物资是什么原因(什么是政府储备物资)

国家让人民储备物资是什么原因(什么是政府储备物资)

2019年,滚滚蝗虫遮天蔽日,将东非粮产地埃塞俄比亚的稻穗席卷一空。无助的农民站在田间,呆呆地望着杂草丛生的荒芜田地;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哈萨克斯坦、越南等重要粮产国都采取“闭田锁粮”的措施,暂停粮食出口……

天灾人祸面前,一场粮食危机陡然爆发。

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欧洲,还是自诩为“农业第一国”的美国,都在这场危机面前原形毕露。唯有传承着“粮食,国之命脉也”的中国幸免于难。

面对着民康物阜的中国,居心叵测的欧美人却是叫嚣道:

“中国要拿出20%的粮食救济世界!”

那么,欧美人为什么要让中国送粮?中国为什么能在这场粮食危机中坚挺不倒呢?粮食,中国该送吗?

(粮食危机爆发)


一、粮食危机席卷世界,美国人的粮食怎么样?

作为基础性战略物资,粮食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朝太傅贾谊就在《论积贮疏》中,道出了“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真理,将囤积粮食描述为立国之本。

在并不遥远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道:

“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在201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

“粮食危机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所有形式的营养不良、小型粮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收入、粮食生产系统的抵御力,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要素,需要采取整体方法加以解决。”

(大豆)

值得庆幸的是,在1988年到2019年间,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化肥施用及播种面积增大等因素,世界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世界粮食贸易也如火如荼

由FAO相关统计数据可知,1988年世界谷物产量为17.28亿吨,截至2019年,谷物产量增长至28.79亿吨,增长了72.43%。

1988年世界谷物贸易量为0.46亿,截至2019年,谷物贸易量增长至0.94亿,增长了102.62%。

可见,在此期间,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张,且其增长率远大于产量增长率。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2019年,国际粮食市场突然变脸。

那一年,由于“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深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粮食贸易愈发低迷。

与此同时,粮食贸易还受到干旱、水灾、蝗灾等极端灾害和疫情的严重干扰。

(非洲蝗灾)

2019年,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遭遇蝗灾,澳大利亚发生过火面积达到1200万公顷的罕见火灾,这些极端事件都使得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

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恐慌情绪弥漫各国,部分粮食出口国纷纷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多国都采取封关、禁航、货物禁运等措施暂停小麦、大米等粮食品种出口;

阿根廷宣布将大豆的出口关税提高至33%;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1个独联体国家宣布,在6月前停止出口大豆。

(各国的粮食出口禁令层出不穷)

新冠肺炎所带来的恐慌引发了抢购粮食的全球热潮,各国居民纷纷加入囤积粮食的大战中,而这势必推动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

此外,粮食“金融化”、“能源化”趋势愈加明显,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陡然爆发

世界多国都陷入恐慌之中,欧洲也在这场粮食危机中遭受重创,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的粮食价格飙升。

但是,惊慌失措的欧洲人没有思考如何自救,而是转头向自己的“老大哥”美国求助

(美国农业)

在欧洲看来,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农业霸主——作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截至2020年3月7日,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4.3%,但其生产的农产品却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不过,欧洲人没有料到的是,美国同样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数百家农场在这场粮食危机中破产。

促使这些农场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

农业机械的大力应用一直是美国农业的“看家法宝”,但与这场粮食危机相伴随的,是各种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处于经营困境中的中小型农场,已经难以承受收割、包装和运输的成本。

而促使美国农场破产的深层原因,则完全是“美国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近年来,美国政府频繁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

(贸易战)

这使得中国将大豆、玉米的进口转向巴西,美国农场主在贸易摩擦中遭受严重损失。中小型农场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破产农场数量居高不下。

美国农业局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翰·牛顿表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的一年间,他共收到580宗农场破产申请,比前12个月上涨了24%

此外,农业与环境总是紧密联系的。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被无节制地投入使用,这使得美国的土壤侵蚀现象不断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威胁。

以上种种,都使得美国人在这场粮食危机的风暴中举步维艰,连自救都成问题。

但是,美国人岂能让自己的“小弟”失望呢?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动起了歪心思的美国人心生一计,“祸水东引”,联合欧洲人一道,要求中国放粮救灾——“中国要拿出20%的粮食救济世界!

如此无耻,令人咋舌!

很多网友都对欧美人的提议嗤之以鼻,认为其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暗暗担心,不知中国的粮食状况究竟如何,生怕中国撑不过这场粮食危机。

其实,诸位大可放心,中国一直都将粮食问题作为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中国的粮食状况根本无需担忧。

二、谷为民命,民康物阜:中国为何不受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等说法。

解放前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下,农业生产水平极低,几乎停滞不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1318万吨,人均占有量208.9公斤。

在此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粮食总产量增加到16392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285.2公斤。

到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增长到30477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近2倍,是1949年粮食总量的2.7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16.6公斤,比1952年翻了一番。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粮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截至2022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十九连丰”的好成绩,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480公斤,相对2003年,增长了44.02%。中国成功地创造了“以世界10%的农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的奇迹。

虽然没有详细地数据披露,但是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广积粮”的习惯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外媒透露,中国粮食储备量最少可以满足十四亿人吃两年以上。

因此,在“量”这一块,各位无需忧虑。

而且,中国粮食不仅重“量”,还重“质”,实现“质”、“量”两手抓。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粮食作物的品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早籼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最为明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每年发布的粮食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在2021年,早籼稻、玉米和小麦这3种作物一等品的占比,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21.5、34.2、27.1个百分点。

(五谷杂粮)

粮食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国粮食作物品种大面积的更迭,促进了粮食产量和质量的节节提升

1978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已进行了5-6次大面积更换。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种子工程”以来,我国粮食作物的品种更换率,以10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先后育成一批优质水稻、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节水抗病的小麦品种。

这一改进促使粮食生产布局向东北、华北地区变动,形成以湖南、湖北为中心的优质稻生产区域,以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为中心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以东北三省为主体的优质玉米生产区。

这些区域的形成有效提高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实力,为我国粮食产量“十九连丰”助力。

除去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之外,物质技术的提升也为中国“广积粮”的战略添砖加瓦。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使用农家肥,而且农业机械几乎是空白。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推进大量工业产品投向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尤其是复合肥、专用化肥、农药的研制和推广,都为优质化的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

2005年,我国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为依据,为农民列出肥料配比及施用方法,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

2014年,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次,2021年增加到20.3亿亩次,技术覆盖率达到93.3%。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在1949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约1.3万吨,1978年化肥施用量增长了680倍,到2015年化肥施用量达到历史最高点,6023万吨,是1978年的6.8倍。

与此同时,农药的使用量也在成倍增长。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5年农药总使用量达到178.3万吨,是1990年的2.4倍。

另外,生产机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52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仅为18.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307台。

到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8亿千瓦,各型拖拉机总数接近3000万台。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我国农业部还大力推进地膜的覆盖率。

地膜可增加地表温度,使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和海拔都向外扩展,从而扩大了粮食种植区域并改善其生长条件,增产可达30-50%,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推广被农户称为是“温饱工程”。

地膜使用量由1990年的48.2万吨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250.8万吨,增长了400%。

目前,我国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居全球首位,尤其在玉米生产中应用广泛。

相关学者的研究显示,地膜投入可使我国西北地区的玉米单产增加44千克/亩;西南地区单产增加47千克/亩。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等,保证良种、良法的配合采用。

在农业技术进步的驱动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如: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粮食品质不断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

但是,我国粮食生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土地板结退化、水土污染严重、水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十分严峻。

而随着大数据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的日臻完善,中国农业也在向着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靠拢,上述问题日渐好转:

通过传感器快速获取农田养分、作物养分、病虫草害、田间水分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处理上述信息再进行智能决策,向自动配肥施肥机、自走式施药机、无人机、自动化灌溉设备等相应移动终端系统发号施令,实现精准式生产。

由此说来,中国的粮食储备量是难以想象的庞大,而中国的粮食生产之路,定是一条康庄大道。

既然中国的粮食储备如此丰裕,那么,中国该听从欧美人的话,放粮救济吗?

其实,欧美人根本并不需要中国去救,余粮丰裕的欧美人完全可以实现自救。

如今这场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其挑起者,正是叫嚣着“中国要拿出20%的粮食救济世界”的欧美诸国。

三、粮食危机的真相:欧美竞争

全球粮食危机的本质不是供给不足,而是价格高涨以及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的购买力不足。

如果抛开一些自然灾害和疫情的影响来论,这场粮食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欧美诸国。

在这场粮食危机之前,德国、法国的谷物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事实上,大部分西方国家粮食产区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气候适宜,淡水和水利资源都十分丰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高,粮食生产实现了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

在2015年,世界粮食出口排名前八位的国家中,除了中国、印度、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其余均是发达国家。

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使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粮食过剩的问题,丰富的粮食产量无法在国内完全消化,只得依靠出口,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粮食出口也位居世界前列。

冷战后,国际经济体系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除了美国这一超级大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都成为国际中极具分量的一员,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转向更为务实的对外政策。

西方国家之间因为粮食贸易产生的矛盾日益增多,他们在实施各自粮食战略时,不断争斗又不断妥协,以便整个国际粮食秩序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首先,西方粮食大国为了抢占出口份额,在容量有限的国际粮食市场中获得利润,常常采取低价倾销竞争策略

其次,西方国家通过出口补贴解决国内粮食过剩问题,并为此发生出口补贴大战

这就导致粮食的价格被西方资本家玩弄于股掌之间,非理性的粮食定价屡见不鲜,这就在不经意间助长了粮食危机的形成。

此外,在农业问题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主义倾向,向来秉持着经济学中以邻为壑的“零和博弈”态度,认为一方利益增加必将导致另一方利益减少。

从国际粮食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拥有全球粮食定价权。

美国凭借其拥有的几大跨国粮商,竭力获取产业链利润,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其垄断资本的身影。

这种自我保护倾向随着粮食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愈发凸显,这样对世界粮食供需、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重了粮食危机。

由此看来,由于西方各国对粮食价格的操纵,以及自我保护主义的侵蚀,世界粮食市场早已摇摇欲坠,所谓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不过是加速了粮食危机的到来罢了。

欧美诸国准备不足,在这场危机中狠狠地摔了跟头。

而见微知著的中国提早应对,方才屹立不倒。

余量尚足的欧美人要求中国“放粮救灾”,这无疑是可笑至极的。他们这是在要求中国承担根本不必要的责任,去当“冤大头”。

中国岂能轻易上当受骗呢?

结语:

理论上,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是高度自由化的市场,在粮食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粮食需求可以自由获得。

但是,欧美人却是打破了这一平衡,在各类灾害和疫情的加持下,粮食危机陡然爆发。

在这场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穷国中的穷人,由于恩格尔系数存在差异,高粮价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远大于发达国家。

根据FAO调查数据显示,粮食危机在发展中国家最为严峻,以贫穷国家更为突出:

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有8.54亿,占全球人数的15%左右,与生态、资源、金融等问题不同的是,当粮食危机爆发后,民众基本没有与之对抗的能力,回旋与缓冲的余地极小。

对购买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过度依赖外部粮食进口难以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很可能导致国家或区域间的争夺战。

制定合理的进口战略和本国农业开发战略,是粮食供求存在缺口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做好的重大课题。

参考资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的粮食作物的质量调查报告

《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现状、问题和对策》 王晓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俄乌冲突或加剧世界粮食危机》 周瑞峰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王飏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世界粮食危机下我国粮食流通管理思考》 刘雪青 河南国家粮食储备库

《长期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 方怡晖 《小康》·中国小康网

《强化霸权之基:美国“粮食喂养未来计划”评析》 徐振伟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格奥尔基耶娃:世界面临着“一场危机中的危机”》 新华社

《世行行长警告粮食危机或持续至明年》 新华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国家让人民储备物资是什么原因(什么是政府储备物资)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