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花瓣有时候张口是什么原因下面花瓣有时候张口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下面花瓣有时候张口是什么原因

下面花瓣有时候张口是什么原因()

有道是“自古才子多风流”,诗与情素来就是水乳交融、形影不离的。更有趣的是,中国的诗人一向以“骚客”自居,这里的“骚客”原本有忧国忧民的意思在内,可从另一角度来讲,诗人还真“有点骚”,盖因历史上的许多诗人都与妓女有扯不清的关系。

通俗地讲,一个是“骚客”,一个是“骚货”,二者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做了几天的翰林供奉,就下了岗,虽然他一生四处漂泊,但是身边绝对少不了女人。纵观《全唐诗》,李白写妓女的诗还真不少,而且描写十分赤裸大胆。

《江上吟》中这样写道:“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有《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而在《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中,描写更为香艳:“出舞两美人,飘摇若云仙。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诗仙不愧为诗仙,左拥右抱,作风大胆,令人咂舌。

“诗圣”杜甫一生穷愁潦倒,他笔下的诗作大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从小就耳闻目染了被俾女侍候的乐趣。据说,在他官居翰林学士的时候,就开始在家里储起妓女来,他最宠爱的妓女有两位:樊素和小蛮;曾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曾留下一首春风得意的《宿湖中》:“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由此可知,白大诗人当年是何等风流。即使后来被贬江州,却因聚友豪饮消愁于九江之上,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琵琶行》。

此外,杜牧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与元稹的“柳永了。柳永一生沉迷酒色,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烟花巷陌,为歌舞娼妓填词无数:如《蝶恋花》、《八声甘州》、《戚氏》、《雨霖铃》等。《避暑录话》记载:“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柳永借助青楼妓女为自己传唱扬名,而妓女们又因传唱柳词而增价;二者如鱼得水,相辅相成,成就了中国诗坛的一段传奇。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着名的散文佳作、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

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

那时李白正避乱隐居在庐山。永王东下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请他参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爱国心,李白立刻答应了,并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赞扬永王。

可是唐肃宗并不信任永王,认为他出师东巡是割据江南,便调动兵力准备消灭永王。永王大怒,也发兵进攻。这样他便成了叛逆,将士们纷纷脱离,永王最终兵败自杀。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亏郭子仪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还没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当涂度过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那儿做县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诏拜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还没到,李白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岁。至今当地还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纪念堂。李白现存的诗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对祖国诗经过他的夸张的描绘,想象奇特的渲染,显得大气磅礴,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是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也许只有杜甫的两句诗最有概括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渌水曲

【原文】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注释

⑴渌(lù)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⑵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一作“日”。

⑶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⑷欲语:好像要说话。

⑸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作品鉴赏】

《渌水曲》描写的是一幅胜似春光的迷人秋景,首句写景,次句叙事

《渌水曲》本古曲名,李白借其名而写渌水之景。王琦认为此诗为乐府古曲。这首小诗确属乐府,并深得南朝乐府诗的神韵,语言清新自然,内容含蓄深婉。

诗的前两句写实,点明时间、地点与劳动内容。“渌水明秋月”中的“月”字有的版本作“日”,今从《全唐诗》,而且从全诗的意境来看,“月”字也比“日”字更好一些,故择善而从之。这句诗的大意是说,碧波荡漾的水面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明亮。这句诗写在南边的湖面上,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撷着白蘋。那宽阔无垠的湖面晶莹闪烁,水波不兴;那柔和银白的月光,挥洒若洗,朦朦胧胧,天地间极为静谧空旷。那位架着一叶小舟的女主人公显得尤为孤独寂寥,这就为后面两句诗提供了典型环境。

三四句转折,写这位采蘋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感。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简直就象一位娇媚多情的少女就要开口说话一样,半开半含,欲言犹止,羞羞答答,十分妩媚动人。这美丽的奇景触发了这位荡舟女子的情思,她不免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其深层的意蕴却在不断地延续,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引起其遥思遐想。

《渌水曲》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生气勃勃,无肃杀之气,萧条之感,胜似春日

这位女子看到娇艳的荷花就要“愁煞”,不言而喻,这是触景生情的缘故。良辰美景最容易引发人的情思,更容易惹起对恋人的向往和思念。这位少女独自在空荡荡的湖面上,披着明月的素辉,这情景已经够令人寂寞难耐的了,当她再看到那美妍的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景时,不能不引起她的怀春之心。她或许是在痴情地憧憬着,如果将来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和情人在一起共同享受领略这旖旎迷人的风光时,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她或许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在脑际中又呈现出昔日里与情郎在同样的景色中共同渡过的甜蜜而温馨的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这一切诗人都未明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既可能是这样又可能是那样,所以显得更加含蓄委婉,余味盎然。

此诗中最精彩的是“荷花娇欲语”一句,其间运用了非常巧妙而又隐微的比喻手法,须仔细体味方可悟出。荷花是极其娇柔纯净的花卉,清秀妩媚,出于污泥而不染,这正像白璧无瑕的少女。“欲语”二字尤其传神深蕴,人之“欲语”则显现出刚要张口的样子,花之“欲语”也正是花苞正欲绽开,花瓣将要张口时的景象。说其巧妙,不仅是因为此时的花朵最为美丽诱人,还因为她最形象而又恰如其分地象征着诗中主人公那青春的活力与少女情窦乍开的年龄特征。大概正是因为客体与主体如此相像契合,才能深深地拨动主体的心弦,触动了那位荡舟人的春心。可见这两句诗所蕴涵的情感内容极为丰富隽永。

【名家点评】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渌水》,本琴曲名。太白袭用其题,以写所见,其实则《采菱》、《采莲》之遗意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逸调。末句非有轶思,特妒花之艳耳。

黄叔灿《唐诗笺注》:“愁杀”两字,反复读之,通首俱摄入矣。

马位《秋窗随笔》:少陵“春云春来洞庭阔,白蘋愁负白头人”、太白“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风神摇漾,一语百情。李、杜洵敌手也。

刘豹君注《唐诗合选详解》:采蘋而忽见荷花之娇艳,因转而为愁,盖妒其艳也。

皎然《诗式》:首句先叙时景,见水月入秋,愈臻清澈,盖为泛舟点染。二句设为采蘋,以寄秋意,起下荡舟之人。三句本为采蘋而见荷花、系从劳面烘托;荷花又娇如欲语,系从生情。四句“愁杀”二字,所谓如顺流之舟矣。“荡舟人”对上“荷花”、“愁杀”对上“娇欲语”、此盖心有所属,情不能已,而有所托也。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翼云云:荷花娇艳迷人,因转而为愁,情不自持。盖有所托也。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本 名

李白

别 称

李十二、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字 号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出生时间

701年(长安元年)

去世时间

762年(宝应元年)

主要作品

《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主要成就

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祖 籍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去世地

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

墓葬地

当涂青山西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下面花瓣有时候张口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