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五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叫五迷三道)迷五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叫五迷三道)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迷五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叫五迷三道)

迷五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叫五迷三道)

高昂的治疗费用,家庭收入中断,为了治病卖房卖车,一夜回到解放前。

没人想要这样,所以就去买了保险。

但是,有些买了保险的人也会后悔,后悔听信了亲朋好友的推荐,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看不懂复杂的保障条款,买错了保险,导致后面无法顺利获赔。



(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

1

买和没买的区别

父亲最近住院了,突然来电,说要买保险,马上就买!

我愣住了,反应过来后第一时间想

“他被骗了?!”

事情是这样的,上个月,我爸腰扭伤了,一开始说不打紧,贴几张膏药就好。

但是,过了几天,走路还是一拐一拐的,我们就带他去医院拍片,医生拿着X光片说“T12脊柱呈椎体狀,几乎被磨平了,是压缩性骨折。”

后来得知,老人骨头脆,压缩性骨折是很常见的,幸好这次没有压着神经,不用做手术,住院15天,理疗、针灸、敷中药包,总共花了12000多元。我家是广东的三线城市,医保报销了50%左右,出院时实际自掏腰包6000多。

关键是,跟他同病房的病友一分钱都没花,100%报销。

原因是买了商业保险,医保报销剩下的部分意外险给报了,我爸一下子就被安利上了,所以急冲冲地要买保险。(本文不推荐、不营销任何保险产品)

我想说,商业保险固然很好,能报销很多医保不能报销的部分。

但是,保险的坑非常多啊,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就中招。

今天我就给大家扒一扒:

2

买保险的4个大坑

1、被亲朋好友忽悠,很容易买错又买贵!

中国卖保险的人,将近有1000万,说不定,你我身边就有。

那些卖保险的三姑六婆亲戚,哪里能看懂复杂的保险条款啊,TA们靠打感情牌,口吐莲花的忽悠,把你弄得三迷五道,让你签字时,可能连那份保险的正式全称都不知道哩。



保险销售的眼里只有佣金,能卖出去的就是好保险,哪管你三七二十一,买保险前你是上帝,买保险之后......不好意思,没有之后,所谓售后服务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有时候,保险销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能力跟不上。

之前有位朋友就是这样,被做保险的亲戚忽悠买了一份长期意外险,都交了七八年保费了,最后被电动车撞了轻伤住院,保险公司说赔不了,只有死了或者全残才能赔

然而那卖她保险的亲戚一脸茫然,说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保障条款......

(市面上是有轻伤也能赔的意外险的)

2、人人都说好的网红产品,未必适合你!

大部分人买保险,都是冲着某个保险产品去的。

尤其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所谓的网红保险,十分容易形成跟风购买的情况,但大家说好,未必就是真的好。

配置保险需要全局思维,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保险是一整套风险抵御方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家庭风险和经济承受能力而去制定方案,这跟去看医生,望闻问切一个道理,不了解病因,就胡乱吃药是不行的。

局部思维会很容易导致买错保险,保险产品确实不错,但不适合你,等发现时,想要退保又太迟,会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

3、一份保单“保所有”,很容易买贵!

一份保单,从头保到脚,什么都保障,大病、小病、身故、意外......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可能吗?

什么都保等于什么都不保!

市面上很流行的”XX福“,就是“全都保”的捆绑型保险。

市面上的捆绑型保险通常都是一个主险强制多个险种的方案,且附加险理赔会影响主险保额,极端点,去世赔几千块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除了险种不独立,互相影响理赔的有效性之外,保费也是个大问题,大而全保险比单个组合购买要贵很多很多。

又贵又没保障,为什么XX福会这么火呢,这又要说回第一种坑,保险代理人了。

4、有病治病,没病还能返钱,杠杆率太低!

只要不生病,保险就等于白送,这种保险叫做返还型保险。

返还型保险会给你一种既能存钱又有保障的美好幻觉。

这种保险最大的问题是,杠杆率太太太低了!

想想看,保费交了10万,最后出险获赔只有15万,甚至有些产品的杠杆率甚至是1:1,也就是你所交的保费和所获得的赔偿金是几乎相等的。

有些返还型保险很复杂,会加上了万能账户之类的包装,让人难以分辨




大人还没有任何保单,却赶紧给娃买了保险;

基础的保障没配齐,你却被销售人员洗脑买了理财保险;

预算根本不允许买返还险,还各种纠结对比哪个更好;

这些买保险的不正确姿势,每天都在很多人身边上演。

产品化思维,让你买保险更“危险”

消费者买保险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风险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但是你买的保险,可能不光弥补不了损失,还有可能给你“带来”经济损失。

绝大多数的人买保险,都是奔着某个保险产品去的:我要买个保险,给我推荐一个好保险吧。什么才是好保险?这个问题很难去回答。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脱离这些基本情况去盲目的寻找“好”保险,就等于是不顾病情而随意让医生开药治疗是一个道理。

当你买了所谓的“好”保险,但是生大病以后才发现自己买的是理财,这个时候,保险起不到任何保障作用,还浪费了钱。

买保险,需要有“全局”思维,综合考虑所面临的风险,预算和偏好等。寿险,重疾,医疗,意外是保障四大刚需,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重疾险的作用是失能收入补偿,得了重疾,至少两三年不能工作赚钱,因此重疾险的保额应该为年收入的3倍以上;寿险应该做到年收入的10倍……这么高的保额需求,但是预算却很有限,没有“全局”思维,是设计不出来好方案的。




想买“万能”保险,却遇事都不“能”

一份 “万能”保险,号称一张保单管一生,不仅能治病救人,从头保到脚,还能妥妥解决教育金、婚嫁金、养老金的问题。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梦中保险吗?

想要靠一款保险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兼顾意味着鸡肋,意味着没有重点。一个年交8000块的保险,能保10万的重疾,10万的身故,6000块医疗,一天100的住院津贴,50年后每年6000的养老金,看起来项目很多,但额度都低到没用。本来需要高额度的身故和大病保障,却选择了一个“全家桶”保险,样式多,额度低,还花掉了那么多的钱。

想要一步到位保所有,结果就是钱白花了。


买对保险的八个正确打开方式

1.保额的重要程度大于一切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牺牲保障时长,满足额度要求。比如,100万的重疾,预算只有1万,那么可以选40万的终身重疾+60万的定期(保到70岁)重疾。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保到70岁已经算是保的比较充分了,后面其实可以顺其自然。

2.想要保身故,应该选择定期寿险,而不是意外险

大家总是担心年轻的时候万一挂了怎么办,想要买意外险,但实际上90%以上的身故是由于疾病造成的,意外险,只赔由于意外事故而导致的身故。真正需要的是定期寿险,30岁的女性买100万保额,也就是600块左右的事儿,比意外险贵不了多少。

3.重疾险+医疗险,才是完整解决大病问题

大病有两个影响,一是看病花钱,医疗险解决;二是收入损失,重疾险解决。两个保险的作用完全不同,但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医疗险以一年期为主,有可能以后买不到,而重疾险保长期,不用担心生病以后买不到的问题,长期也能弥补医疗险的不足。

4.先大人后小孩

大人只要有收入,健康地活着,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障。在预算上,两个大人赚钱差不多,那两人总保费应占到3/4,孩子1/4;如果一个人赚得更多,那么2/3用于支柱,1/3留给配偶和孩子。孩子的保险不能喧宾夺主,大人也不能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出问题。




5.先保障后理财

买保险是不能赚钱的。监管三令五申“保险姓保”,目的就是让保险回归保障本质。然而几乎每个销售人员都会极力推荐保险理财,附加一个保障就冒充“多功能”保险,其实,这些理财是没有保障功能的,附加险的保障价格比单买都要贵,理财收益也低过银行,回本期就更漫长。在保障买足之前最好不要碰。

6.做好健康告知,避免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绝大多数的销售人员会用“两年之内没住过院就可以不告知”,“熬过两年就好了,保险公司不能不赔付”等理由让你隐瞒健康问题,但理赔跟价格,公司大小经营是否亏损都没有关系,只有健康告知是未来能否顺利拿到理赔的关键。保险公司要是在理赔的时候查出当年客户隐瞒了健康状况,就意味着理赔纠纷。大家对于“理赔难”、“理赔慢”的印象大多来源于此,其实完全可以在投保阶段就避免的。

买错保险,是赔多少的问题;投保的时候不重视健康告知,是赔不赔的问题。

7.所有的保险都可以单独购买,绝大多数的服务都是为了创造跟你再次沟通的机会

很多保障型保险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想买到这些保险却只能搭配其他的,这是销售策略,其实所有的保险都可以单买。

“线下的保险才有服务,线上的保险根本没有服务”,“网上买保险理赔没人管的”。人身保险最大的服务需求就是变更资料、提醒缴费和理赔,现在这些事儿用手机点一点或者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以前给你的服务其实都是为了创造机会见到你,然后推销新产品,不要迷信“服务”。保险公司会对所有渠道卖出的保险提供同样的售后服务。

8.警惕送礼/请吃饭,不拿返佣,不被轻易“增员”

请吃饭听讲座是保险公司常用的销售方式,现场有人营造氛围,会有托儿、大额礼品、煽风点火,你觉得不买就亏了,然后就买错了保险。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不听,不吃,不拿。

“我把返佣金给你就便宜了”,贵是每年都贵,返佣只能返给你一年,占一年的便宜,吃19年的亏,这样的买卖不划算;“你来我们公司当代理人吧,刚好自己出单拿佣金,还能学保险”,保险公司的培训以产品介绍和销售为主,保险公司要的就是你的自保件和亲属件,在保险公司眼里,销售人员实则是“客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迷五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叫五迷三道)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