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长出一厘米小肉条是什么原因(舌头下长出一个小肉条)舌头长出一厘米小肉条是什么原因(舌头下长出一个小肉条)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舌头长出一厘米小肉条是什么原因(舌头下长出一个小肉条)

舌头长出一厘米小肉条是什么原因(舌头下长出一个小肉条)

在地球上,动物们演绎着最纯粹的弱肉强食的道理,强者直接捕杀弱者为食。而只有一种动物与之例外,那就是其中进化水平最高级的人类。

煎炒烹炸、焖熘熬炖,这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日常,尤其是在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不同的菜品小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特色符号。然而,无论何种烹饪方式,不加任何操作的生吃肉品,总是最不令人放心,因为吃下去的东西,很有可能带有寄生虫等致命危害。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野外的动物们不用顾虑生食的负面影响,居住在房屋里的我们却需要格外小心呢?

人类的饮食进化历史

其实在最初,人类的祖先还作为一种原始动物的时候,自然也是要吃生食的。就像现在的狮子老虎一样,每天需要狩猎捕食,只有捕获到足够的食物,才能保证不饿死。当然,我们要比狮子老虎的生存要求更低一些,不是每顿饭都要肉,就算是水果草木,只要能满足人类的大脑和肌肉所需能量即可。

也就是说,虽然人类一开始是吃生肉的,但是并不说明一定要吃生肉。我们灵长类动物,在食物选择这一点上,远比一般的哺乳动物要灵活很多。

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盗来了火种;而在我们的传说里,完成这一壮举的则是部落首领燧人氏。他们的伟大事迹之所以被后人代代相传,是因为火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质变的作用

传说归传说,在目前考古科学家的普遍公认结论里,人类开始使用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两千多年的旧石器时期。它不仅可以取暖和照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

从那时的人类发现并利用火源开始,“原始人”这个概念就可以被颠覆。在狩猎捕食时代,烤肉成为了最早的熟肉食品

随着用火煮水烧饭,我们的文明进化水平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来,人类逐渐有了更复杂的社会形态、经济生产、家庭生活以及种群部落,慢慢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经过了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直到今天,除了极少数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民族之外,还有用火加热的方法烹饪食物,尤其是肉类制品,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逆转的饮食习惯。

有意思的是,回过头来再看,那些一万两千多年前就和我们争夺食物的动物们,如今依然以生肉为食。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进化偏差?

人类与动物的饮食偏差成因

既然是一个有关生物科学领域的话题,那么有关它的成因,我们也必然要从这一方面入手研究。首先,就是我们与其他动物之间,大脑进化的差异

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人类是迄今为止进化最高级的动物种类,即便是曾经和我们一样统治过地球的恐龙,也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文明高度。而在四肢强壮和整个机体运转都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人类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我们的大脑。正是通过不同寻常的思维逻辑和创造能力,我们才得以在万物共生的地球上,确立自己的地位。

那么在生肉和熟肉之间,显然前者的原始能量含量更高,但是为了维持人类大脑的运转,食用加工做熟之后的肉类,搭配其他食物,会起到更好的保护和支持作用。不过对于大脑的进化水平没有这么高的其他动物来说,生肉不仅能带来足够的能量,还很有可能促进大脑的进一步开发。

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动物,只有大脑的生命活动得到保障,其他的身体运转功能才能拥有最基本的能量供应和行动指示。因此,为了迎合不同的大脑,我们和动物们也就必须适应不同的饮食方式。

当然,大脑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对于所有我们吃下去的东西而言,起到第一影响因素的毫无疑问是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概念,如果逐一拆开细说,恐怕需要几万字的介绍。所以,我们就以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不同饮食选择的角度,按照口、胃和肠这一条主线,来简单讲一下消化系统的区别。通过这些区别,大家才能够清楚这些生肉和里面的寄生虫、病菌、微生物,在不同的消化系统里,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先来说,也就是我们吃饭用的嘴。人类虽然进化出了高于其他物种的超强大脑,但是在其他身体机能方面却并不能说是条条领先。

比如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的“智齿”,其实就属于一种我们的进化缺陷。由于我们吃的东西越来越精细,曾经用来咀嚼粗纤维食物的智齿埋藏在了牙床里,直到这些患者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将它重新裸露出来。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嘴里的牙齿比其他动物要落后很多,在肉类的选择上,也只能尽量吃烹制之后的熟食,基本上咬不动又糙又硬的生肉。

但是对于野外的豺狼虎豹来说,它们怎么可能斤斤计较于一块肉的口感?只要能吃下去,把肚子填饱,维持生命就足够了。

而且,在嘴里另外一个重要器官——舌头的对比中,我们人类也不占丝毫优势。如果大家有野外生存常识储备的应该知道,老虎和棕熊的舌头可不是简单的一根“肉条”,上面还布满了它们进化出的肉刺。曾经有一头掉了牙的老虎,靠舌头舔食了一只山羊,只是听听就觉得毛骨悚然。而换作是人类,我们就算舔一根冰棍,也得用上一段时间。

当食物在嘴里咀嚼之后,接下来就会顺着食道进入里。胃是所有哺乳动物最核心关键的消化器官,我们经常提到的胖瘦问题,就跟不同体质的胃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我们的胃里,分泌着一种类似于盐酸的消化液体——胃酸。而不同动物体内的胃酸强弱,也就决定了其饮食习惯。那么很显然的是,在亿万年的进化中,人类的胃酸活动,要弱于其它动物。换句话说,像生肉这种野味十足的食物,以我们的胃酸根本就消化不了。不仅如此,强行进食生肉,还会破坏其他食物的吸收。

但是那些潜伏于山林的野兽,却拥有着作用比我们强出百倍的胃酸,就算是连骨带肉一起咽下去,它们也能够将其顺利消化。

更重要的问题是,即便胃里的食物消化不了,大不了只是肚子难受几天,可那些生肉里还带着寄生虫和其他可怕的病菌,它们一旦在人类的体内繁衍生息,那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染上某种疫病,免疫力也会因此大大下降。而其他动物却大可不必担心这一问题,尤其是纯食肉动物,它们的胃酸更加强大。比如秃鹫,它的胃酸PH值水平已经接近于“1”,这是连部分金属都难以抵抗的强酸性。

然而,如果说胃酸不够强还不足以为寄生虫提供可乘之机的话,人类还有一项消化系统的特点——超长肠道,就可以说直接为这些微生物准备了温床。

要知道,身长比我们长出一倍的成年东北虎,肠道的长度也不过5米,而人类的肠道则达到了8米。如此进化结果,是为了在体型上占据劣势的人类,更多更充分地吸收食物能量。但这样的长度加上其弯弯曲曲的形状,却恰恰为生肉中寄生虫和其他病菌的生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隐蔽的保护。而对于其他动物来说,这样的危机早已在上一环节就被融化腐蚀。

而且,不算我们体内的这些大型消化器官,即便是连通它们的食道和毛细血管,也忍受不了生肉和寄生虫的侵害。就像前文所言,人类的消化系统有着复杂庞大的构成,一旦其中一处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体的不同程度损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每个人都清楚的生物进化理论,无论是我们还是其他动物,无论吃不吃生肉、怕不怕寄生虫,只要能够保证生命体的正常运转,促进种群的繁衍生息,那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做法就都是正确的。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舌头长出一厘米小肉条是什么原因(舌头下长出一个小肉条)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