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朦朦胧胧是怎么回事(眼睛朦朦胧胧的是怎么回事)眼睛朦朦胧胧是怎么回事(眼睛朦朦胧胧的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眼睛朦朦胧胧是怎么回事(眼睛朦朦胧胧的是怎么回事)

眼睛朦朦胧胧是怎么回事(眼睛朦朦胧胧的是怎么回事)

原标题:关爱父母 从“老眼昏花”开始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专家提醒要警惕五种常见老年眼病

眼前朦朦胧胧、看自家窗户会变弯、路上红绿灯也模糊看不清楚……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仅仅是因为年纪大导致的“老花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市海慈医疗集团眼科副主任医师于湛介绍,视力模糊不只是老花眼那么简单。

眼底病往往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较难控制,但最大的难题却不是这些,而是许多患者对眼底病的认识不够,不了解病情的危害、没有及时医治,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老年人多认为年老视力衰退是必然,特别容易忽略眼底病,常被老眼昏花所迷惑,以致延误治疗,从而失去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从临床来看,眼底病虽对视力影响很大,但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可帮助多数患者保留有效视力,摆脱失明的风险。于湛指出,老人要警惕五种常见的老年眼病。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如果延误治疗,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失明。

●白内障

只要影响工作生活就应及时手术

一直以来,白内障都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元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内障患者群。在我国60-89岁的老年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不及时治疗,白内障将导致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白内障是怎么形成的呢?于湛介绍,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白内障是致盲率排在第一位的眼部疾病。白内障分很多种,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占到一半以上。老年性白内障多发于50岁左右,到80岁左右,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得。

该怎么判断老人得了白内障呢?于湛提醒:首先是视力下降,这是老年性白内障最典型的症状,有些老人以前不近视开始出现近视或者单眼视物呈双影,有些老人则发现红绿灯颜色对比不像以前那么明显,甚至有些出现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很多老人以为这是不能治的老花眼,实际上完全可以治愈的白内障。但如果对这些症状弃之不理,晶状体浑浊程度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失明。

除了年龄增大因素外,临床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暴晒、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眼部曾有外伤或手术史、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人群更容易得白内障。有以上危险因素者,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日常生活中则要注意饮食均衡补充维生素、戒烟戒酒,还可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眼睛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电离辐射等。通常白内障的发展缓慢,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逆转白内障的进程、让浑浊的晶体变透明,做手术换人工晶体,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还有一些老人觉得“要等白内障长‘熟’再换人工晶体”。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白内障成熟前做手术,难度小,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视力快。因此,只要白内障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

看直线变得弯曲要及时就医检查

提到老年人失明的元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内障和青光眼两大疾病,其实黄斑变性也是威胁老年人视力的严重致盲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黄斑变性越来越成了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老年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顾名思义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眼病。该病年龄越大,发病的人越多。

眼球就像一个精密的照相机,要想拍到清晰的照片,需要有清澈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正常视网膜和视神经。视网膜常常被形容成照相机里的底片,没有正常的底片就不会有清晰的照片。而黄斑就是视网膜中央最重要的约2毫米大的区域,这里,正是影响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老年黄斑变性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比如氧化、慢性光损害、吸烟、营养、炎症、遗传等,它们会造成黄斑部有关组织损伤,功能受损,视力下降。老年黄斑变性有两种最常见的表现:干型(又称萎缩型)和湿型(又称渗出型)。大多数患者属干型,他们的视力通常缓慢下降。少数黄斑变性的患者属湿型,这是因眼底长出了不正常的血管引起的,这类患者一般会觉得视物模糊、变形,通常视力下降得很快,且病情较为严重。

如何尽早得知是否患上黄斑变性?于湛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检测单眼视力。看书或报纸上的字有无模糊;视区中间有无黑影遮挡或空白区;直线有无变成弯曲。如有以上情况发生,应尽快去医院就诊。目前针对老年湿性黄斑变性,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药物眼内注射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患糖尿病“老病号”要当心视网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对视力有很大危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失明。目前我国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约20%左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一般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病程在5年内的患者,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病程15年以上的患者,则有75%的罹患率。高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不稳定等可加重病情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诱因,是因高血糖导致血管和血液的改变,致使视网膜出血、水肿、缺血,甚至新生血管生成,进一步加剧眼底出血,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或视神经缺血病变、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最终令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迄今为止,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治疗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严重并发症,为患者保存一定的有效视力。糖尿病患者应充分认识糖尿病对视力的危害,早期来眼科检查,定期随访,早期诊治。一旦确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入增殖期,应尽快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以控制病情进一步进展,避免将来永久失明。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三高”患者应到眼科定期检查

视网膜静脉阻塞也是中老年人多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发生该病的患者,大多感觉视力模糊,有黑影遮挡视线,且往往突然发病。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吸烟、喝酒及疲劳焦虑。于湛建议,如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的患者人群,应及时到医院定期检查,通过眼底造影,确定是否需要激光或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该病如发展成为严重的并发症(玻璃体出血、严重黄斑水肿、青光眼等),会使视力严重受损。

●玻璃体后脱离

眼前突然出现漂浮物老年人要留意

玻璃体后脱离是与年龄相关的玻璃体的退行性改变。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眼前漂浮物,且漂浮物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可同时伴有眼前闪光感。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超过50岁的市民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达50% 到60%。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时有时会引起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特发性黄斑裂孔等并发症,造成视力的下降。

因此,于湛建议,一旦发现眼前突然出现的漂浮物或闪光感,应该及时予以检查,及早对可能伴发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早发现早治疗战胜眼底病没那么难

“眼底病虽对视力影响很大,但早期的眼底病并无明显眼痛、眼红症状,患者与家属往往忽略病情发展,特别是单眼发病,更难令人察觉。 ”于湛建议,建议老年人尤其是患有与眼底病相关的全身疾病的老人注意,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也应该定期到医院找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检查视力及眼底,争取早期发现异常。如果出现―过性黑蒙、眼前突然有黑影飘动、看物体视野有缺损、看物体中央有暗区、视物变形变小、眼前有闪光感等异常视觉情况,一定要重视,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对于已经诊断、正在治疗的眼底病患者,应该定期复诊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滴眼药并不能包治百病,万一买了含有激素的眼药水,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激素性青光眼,对眼睛造成严重损害。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图为本报资料图片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可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眼睛朦朦胧胧是怎么回事(眼睛朦朦胧胧的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