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想吃老想吐是什么原因(经常吃了就想吐是什么原因)老是想吃老想吐是什么原因(经常吃了就想吐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老是想吃老想吐是什么原因(经常吃了就想吐是什么原因)

老是想吃老想吐是什么原因(经常吃了就想吐是什么原因)

李女士今年27岁,身体没其他毛病,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经常会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一旦吃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直到食物堵到嗓子眼,腹部胀痛才善罢甘休,这种情况一周最少会出现2次,并且已经持续了1年,有时候自己会怕胖而间断节食,或者吃一些减肥药,但暴饮暴食还是会如期而至,当那种强烈的饥饿感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即进食就会心慌意乱、坐立不安,非常难受,而进食后那种难受就会很快消失,吃完后却又想吐。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李女士只是贪吃呢?其实有一种认知度还不是很高的病,叫神经性贪食,李女士正是受了这种病的困扰。

神经性贪食其实是一种心理性疾病,病人会出现反复发作的难以克制的大量进食,有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暴食行为,大量进食后还会后悔,从而以引吐、导泄和禁食来消除暴食引起的肥胖。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病,其实这种病的患病率很高,尤其是年轻女性,达到3%-6%,青春期、女大学生和白领最为常见,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而男性则相对较少。神经性贪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对身心会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损害明显,如营养不良、闭经、精力不足等,以及引发其他疾病如唾液腺肿大,牙釉的永久性损害,食管粘膜脱落,胃的损伤以及心动过缓,肥胖,高血压等,并且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药物滥用、嗜酒以及过度肥胖等问题,有更高的自杀危险性。

怎么就会患上这种怪病呢?根据相关研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遗传因素。

心理因素

情绪、人格和认知都会引起贪食症,在情绪方面,贪食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罪恶感等消极情绪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人,经常体验消极性情绪的女性通过大量进食来达到情感宣泄,然而当情绪平稳下来,患者注意力从食物转移回来后,消极的情绪反而会增加,导致呕吐的行为。有研究表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有自残或自杀的行为,更多的是由于情感调节失常而将认知和精神上的障碍导致的痛苦转移到躯体上的创伤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烦躁通常伴随着进食障碍整个病程。

人格方面,贪食症患者大多具有缺陷性人格,特点是具有高伤害回避性,什么是高伤害回避性呢,简单说,这类人会更神经质、对让人不舒服的刺激反应更激烈。并且即使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中,他们依然会感到害怕,这种下意识的“感到世界很危险”并不受自己控制。同时,他们应对外界刺激时也会表现的更消极,更容易感到疲劳,也相对更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

认知方面,这里不得不说一个新词:“体象障碍”,也就是患者对自身形象的歪曲认识。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是发病的主要原因,74.4%的患者起病原因在于自己觉得胖或者别人说自己胖,“怕胖”在该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社会环境和媒体的影响,现在女性均以瘦为美,患者会把体型与自我价值联系起来,即使已经很瘦,还是会觉得不够苗条,从而对自己形成不正确的认知,产生体象障碍。大家可能会问,怕胖为什么还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是不能抑制的,而怕胖又导致暴食后的罪恶感,出现另外一种情绪障碍,引起催吐、导泄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媒体、家庭、职业等,社会文化和媒体是引起贪食症的主要因素,前文提到认知方面就与社会文化和媒体有关,在此不再赘述,而家庭因素也可能引起本病,患者的家庭容易表现出可变性、激动情绪、矛盾和负性情感。父母管教过严,对子女要求过高,家庭不和睦,成员之间互相敌对,患者的情感需求被忽视,母亲对进食的态度和行为等等都是引起贪食症的因素。另外,职业也是影响贪食症的社会因素,尤其是芭蕾舞演员和模特,患病率达到6.5%和7%,女运动员也容易患贪食症。

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贪食症的遗传率在28%-83%之间,有进食障碍家族史者的发病风险是常人的11倍。另有大量研究证明,神经内分泌功能与中枢神经介质的改变也影响着贪食症的发生。总而言之,心理、社会和遗传共同影响着贪食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因素。

怎么判断是否患上神经性贪食呢,如果只是单纯的爱吃怎么办?记住以下几点:

1、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

2、为了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而催吐、滥用泻药、间歇禁食或者服用其他控制饮食的药物

3、对肥胖有一种病理性恐惧

4、常有神经性厌食病史

5、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连续3个月

6、排除其他引起暴食的疾病,比如甲亢、精神分裂、垂体功能亢进、额叶肿瘤等

患了神经性贪食也不用太过紧张,只要正规治疗还是可以缓解的。该病的治疗通常是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药物和营养支持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药物则选用抗抑郁药,常用药物为氟西汀,有研究指出,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减少56%的暴食行为。根据临床经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疾病的成因,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文化和媒体很难控制,因此,应该加大青少年对于正确体象的认识,矫正瘦身的错误认知,从而预防该症的出现,由于我国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较低,部分患者患病却不去治疗,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饮食已经是一种病症,所以,心理健康的普及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潘光花. 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心理社会机制及干预[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05)

[2] 桑园,谢玮.神经性贪食症的成因及治疗[J].校园心理.2010(6)

[3] 李秀亮.进食障碍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5)

[4] 尹倩兰,刘伟志.神经性贪食症的认知机制及认知行为治疗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3)

[5] Thompson J K,Stice E.Thin-ideal internalization:Mounting evidence for a new risk factor for body-image disturbance and eating pathology[J].Cu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1,10:181-183

[6] 陈清刚.进食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1053-1054

[7] 苏小路.进食障碍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4):240-24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老是想吃老想吐是什么原因(经常吃了就想吐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