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浑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全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浑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全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浑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

全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浑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

阴阳和经脉是《黄帝内经》中的最核心,人体一共12经脉,连接了五脏六腑和重要腧穴,就像是人体的12道生命线。难怪有人说,熟练并领悟了人体12经脉,等于领悟了中医精华的一半!接下来我们根据《内经》就12经脉详细解说,学好这12课,将终身受益,一定要耐心!

这是十二经脉第3课:胃经,胃经出问题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发冷打颤。

一. 胃经组成

胃的经脉足阳明经,起于鼻孔两旁(迎香穴),上行于鼻根部左右相交,并缠束旁边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到达内眼角(睛明穴)之后再向下行。

沿鼻的外侧,入于上齿龈内,继而回转出来挟行于口旁,并环绕口唇,再向下交会于口唇下方的承浆穴处,此后再沿腮部后方的下缘退行而出于大迎穴。

又沿着下颌角部位的颊车,上行至耳的前方,通过足少阳胆经所属的客主人穴,沿着发际,上行至额颅部。

支脉1:从大迎穴的前方,下行至颈部的人迎穴处,再沿喉咙进入缺盆,向下贯穿横膈膜,而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胃腑,并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脾脏。

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处下行至乳房的内侧,再向下挟行于脐的两侧,最后进入阴毛毛际两旁的气街部位(气冲穴)。

支脉2:起始于胃的下口处(即幽门,大约相当于下脘穴所在的部位),再沿着腹部的内侧下行,到达气街的部位,而与前面所讲的那条直行的经脉相会合。

再由此下行,沿着大腿外侧的前缘到达髀关穴处,而后直达伏兔穴,再下行至膝盖,并沿小腿胫部外侧的前缘,下行至足背部,最后进入足次趾的外侧间(即足中趾的内侧部)。

支脉3:在膝下三寸的地方分出,下行到足中趾的外侧间。

支脉4:从足背面(冲阳穴)别行而出,向外斜走至足厥阴肝经的外侧,进入足大趾,并直行到大趾的末端,而与足太阴脾经相衔接。

二.胃经腧穴(详见本文最后彩图)

1.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3.巨髎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4.地仓穴: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6.颊车穴: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7.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8.头维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9.人迎穴: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10.水突穴: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11.气舍穴: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2.缺盆穴: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13.气户穴: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14.库房穴: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5.屋翳穴: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6.膺窗穴: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7.乳中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18.乳根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9.不容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20.承满穴: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21.梁门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22.关门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23.太乙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24.滑肉门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25.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26.外陵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27.大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28.水道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29.归来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30.气冲穴: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31.髀关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32.伏兔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33.阴市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34.梁丘穴: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35.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3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7.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8.条口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9.下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40.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41.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42.冲阳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43. 陷谷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44.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45.厉兑穴: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三.胃经病症

外邪入侵胃经,会出现全身一阵阵发冷战栗,就好像被冷水淋洒过一样,以及频频呻吟,时作呵欠,额部暗黑等症状。

发病时怕见人和火光,听到木器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就会神慌惊恐,心中跳动不安,因此病人喜欢关闭门窗而独处室内。

在病情严重时,就会出现病人想要爬到高处去唱歌,脱了衣服而乱跑,以及腹胀肠鸣等症状,这时的病证就被称做骨干厥病。

足阳明胃经沿着胸膺、乳部、气街、大腿前缘、伏兔、胫部外缘、足背等处循行的部位都发生疼痛,足中趾不能活动自如等。

本经经气有余时,就会出现胸腹部发热;若气盛而充于胃腑,使胃腑之气有余,就会出现胃热所导致的谷食易消而时常饥饿,以及小便颜色发黄等症状。

本经经气不足时,就会出现胸腹部发冷而战栗;若胃中阳虚有寒,以致运化无力,水谷停滞中焦,就会出现胀满的病象。

四.胃经强弱

胃经经气亢盛:其人迎脉的脉象要比寸口脉的脉象大三倍。

胃经经气虚弱:其人迎脉的脉象反而会比寸口脉的脉象小。

五.治疗方法

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主治血所发生的疾病:高热神昏的疟疾,温热之邪淫胜所致的大汗出,鼻塞或鼻出血,口角歪斜,口唇生疮,颈部肿大,喉部闭塞,腹部因水停而肿胀,膝髌部肿痛。

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

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

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

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全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浑身发抖怕冷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