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机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电脑程序乱了是什么原因)乱机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电脑程序乱了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乱机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电脑程序乱了是什么原因)

乱机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电脑程序乱了是什么原因)

来源:名人记录

作者:唐友

李唐王朝289年,21个帝王的“大治大乱”。难忘“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清史美誉,难忘“元和中兴”与“大中之治”的末日余辉。安史之乱成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黄巢起义瓦解了唐王朝的政治生命。曾经辉煌世界的大唐王朝,是怎样走向衰亡的?本文试图从5个角度探究一下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经济矛盾,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朝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经历了安禄山起兵、唐廷反击、长安失陷、马嵬兵变、肃宗即位、睢阳之战、安禄山被杀、邺城之战、史思明复叛、乱事告终等阶段,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01、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0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

03、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这些叛乱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04、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05、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促使中国历史上北民南迁,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06、西域得失。其实就历代原王朝而言,经营西域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就内部来说,控制了西域既可张扬国威,又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就对外来说,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牵制和削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并进而保障河西,陇右的安全,防止南、北两个方向游牧民族势力的汇合。吐蕃攻陷关陇之后,西域地区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战略意义,西域的存亡对整个唐朝边防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所以西域虽有“奉国之诚“,朝廷却因“事势不及相恤”,不得不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柏杨曰:“安史之乱是唐王朝政治腐败和军事管理松懈的结果,它与前几次的政治斗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以前的政治斗争,仅仅是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目的并不是为了推翻唐朝的统治,而这次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唐朝统治者,目的是要改朝换代。晚年的唐玄宗已经失去了年轻时候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安禄山正是在他一步步的放纵之下走向反叛道路的。

梁启超说:“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只是一个有野心的莽夫。他实行残暴的军事政策,激起了老百姓的极大愤怒,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最终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次打击却把唐王朝从兴盛的顶端拽到了“死亡”的边缘。“安史之乱”留下的各种隐患导致了唐朝最终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公元712年~公元756年)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平叛后,藩镇割据的形式膨胀。唐德宗时期,河北一带的藩镇叛乱,用来镇压叛军的一支部队趁势占领京师长安,德宗逃到汉中,用了4年的时间才平定,史称泾原兵变。这虽然是藩镇割据初年的叛乱,但是范围却越来越大。史称,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

从唐代宗李豫初年到唐德宗李适末年(公元762年~公元805年)﹐是割据形成发展时期。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缢﹐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而宣告结束。但朝廷以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其分统原安史所占之地。藩镇割据形成发展。

从唐宪宗李纯,永贞元年至元和末年(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是讨伐叛镇的时期。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唐宪宗即位﹐在他祖父十多年努力之后﹐中央军力和财力都有了一定基础﹐他开始执行削藩政策。经过几次战争,唐宪宗派兵平定了藩镇割据,但根子却并没有除掉,许多藩镇趁平定一些民变之机,扩大势力范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唐邓节度使李愬率领九千士兵雪夜袭克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平定了淄青李师道。沧景、卢龙、成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唐朝曾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全国表面上维持统一,是为“元和中兴”。

从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公元821年~公元874年)﹐是藩镇复活并延续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不论是在唐朝控制的地区﹐还是割据藩镇控制的地区﹐都经常发生牙将逐帅的事件。这是藩镇割据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是权力下移的象征。

从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公元875年~公元907年)﹐是藩镇相互兼并的时期。唐僖宗以後,社会矛盾激化,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爆发,这时在全国逐渐出现了许多割据势力。农民起义军失败后﹐这些藩镇立即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吸取了藩镇乱唐、亡唐,以及五代藩镇割据为害国家的教训,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终于结束了中唐以来200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乱机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电脑程序乱了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