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口苦是什么原因(被猫抓到口干吗)被猫抓口苦是什么原因(被猫抓到口干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被猫抓口苦是什么原因(被猫抓到口干吗)

被猫抓口苦是什么原因(被猫抓到口干吗)

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在这场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变革中,日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这一日,夏目漱石老师的家中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古灵精怪的猫。家人几次三番要赶走这只猫,它却怎么都不肯走,夏目漱石索性将它留了下来。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望着猫似乎能洞察一切的眼睛,敏感的夏目漱石突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他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写出了一部以猫的视角观察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


《我是猫》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问世的,这本书也成为夏目漱石的成名作,由此他从一位英语教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直至成为日本国民大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坛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家喻户晓的大文豪,他的作品对日本民众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头像还曾被印制在日本的千元纸币上。


鲁迅先生在拜读了夏目漱石的作品后,赞叹其“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02

对《我是猫》这部小说,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借猫之眼,批判了明治社会迂腐的知识分子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虽然如此,但这部小说并没有预想中的让读者捶胸顿足,反而是让读者在那些嬉笑怒骂的字里行间觉得回味无穷,偶尔还可能因为猫对人类的挖苦极其写实而会心一笑。

在被主人呵斥之后,猫愤愤不平道:

说起来,人类一直对自己的力量感觉良好,自大得很。如果不出现更强大的生物来治治他们,不知会狂妄到什么地步!


这是一只没有名字的流浪猫,它不会捉老鼠,反而时常被老鼠戏弄。它不务正业却能学富五车,历代的哲学家、预言家、人类学家的学说信手拈来。

它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察主人和他的朋友们、邻居们的言行,以上帝视角看透他们的心,呈现在读者面前。看到他们争论不休时,它会感叹:

主人也好寒月也好迷亭也好,都是一介平民,表面看起来超然世外,就像一根藤上结的丝瓜,只会单纯地随风摇摆。实际上,他们身上也充斥着功利之心,填塞着各种欲望。


从他们日常聊天上就能看出,彼此之间的竞争之心无比强烈,满心都是如何盖过对方的风头。说白了,他们跟自己看不上的凡夫俗子是一丘之貉。在本猫看来,这是可怜之至。

有时,它也会对人类的迷惑行为进行点评:

人世间总是不乏这种怪异事。一味坚持自己那一套,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其实形象已经一落千丈。诡异的是,当事人至死都不会意识到,自己认为“保全了面子”,其实等同于被人轻视,无人理睬。这种无意识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猪一样的幸福。

猫时常语出惊人:

虽说天地之间有很多无解的事情,但是你要想给它制造一个意义,没有一个造不了的。

俗人常把不懂的事情挂在嘴边,显得自己很懂;学者却习惯把浅显的东西讲得深奥,显得自己渊博。

原本不懂的东西,因为搞懂了而更加敬畏,这自古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嘛!

03

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位教英语的中学老师,工作于他而言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学生刁难他让他翻译自己不会的英文单词时,他便胡诌糊弄。

苦沙弥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让人以为他在用功读书,其实是搂着书流着口水打瞌睡。


他穷,仅依靠微薄的薪水度日,小偷到他家里来偷走最值钱的一件东西,竟然是别人送的一箱山药;他还特别宅,除了工作和必要的出行外,基本都是待在家里。

苦沙弥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们在书房里高谈阔论。

他的朋友有美学家迷亭、理学学士寒月、哲学家八木独仙、新体诗诗人东风……每个人都极具个性,特点鲜明。

这群看似都是社会精英的人,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却是上吊力学、磨玻璃球之类的学说,也会讨论关于东西方文明、追求个性自由的利弊以及结婚与同居的问题,趴在书房一角的猫,不禁对这一切“清谈”冷嘲热讽。


围绕着这群有趣的人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与资本家金田一家的矛盾、苦沙弥家被偷、寒月的婚事等等。

这只神奇的猫,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峻地为读者讲述它的所见所思,细腻独到,鞭辟入里。

主人有一个怪癖,但凡睡觉的时候,一定要从书房带一本小的外语书过来。可惜人是躺下了,书从来没连着读过两页。有时候甚至只是带过来摆在枕头边,连碰都不碰。

……

每晚劳心费神地把自己根本不会看的书搬到卧室,有时候还贪婪地抱来三四本。之前甚至把《韦伯大词典》抱来了。想来这就是主人的病,就像有钱人不听文龙堂铁壶里热水翻滚的“松风”声就睡不着一样,主人不在枕头边摆一本书就睡不了。对主人来说,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催眠的。书就是印刷出来的催眠药。

与此同时,一幅明治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徐徐展开,以苦沙弥为代表的明治时期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

04

这些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知识分子空有满腹经纶却无一实用之技,对社会现状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只能聚一斗室,空谈玄学。

夏目漱石化身一只猫,从上帝视角去审视这群人、批判这群人,同时也可怜这群人。他在书中写道:

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快活,如果叩问他们心底,却总能听到悲凉的回响。

以苦沙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社会巨变的关键时刻,在拜金主义大行其道的现实面前,虽看到了明治维新的弊端却没有承担起拯救社会的责任,而是选择了逃避,躲进了书斋、躲进虚无之中。


就像这只猫,在醉酒时便想:

反正是一条连死期都不知道的贱命,趁着苟且活着,多尝新。等躺在墓碑底下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掉进水缸的弥留之际,它也想过挣扎,眼见无能为力之后,最终放弃,听天由命,最后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死了事。

美酒总是能让人一时愉悦,酒醒后却无限空虚。

空谈总是能让人一时畅快,曲终人散后却无限悲凉。

这群人与这只猫何其相似!

如今,100多年过去了,这样一本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小说,仍然充满魅力,被无数人所喜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年轻时,充满昂扬斗志,意欲做这世界的主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后,眼见理想主义的幻灭,于是后半生“躲进酒缸里”,潦潦草草,了此残生。

这让我想到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或许和夏目漱石笔下的这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驱,以创办《新青年》为契机,借助北大的舞台,积极寻找救国的道路,终于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了共产主义的方向,为后来人播下胜利的火种。

对比而言,这样的知识分子才是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这样的人生才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一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都不过是一粒尘埃,只有那些坚定的人、勤奋的人、敢于搏击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而那些懈怠的人、畏难的人、空谈虚无的人终将被自己所不耻。

夏目漱石与鲁迅先生一样是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笔描述现实,鞭挞丑恶,自我剖析的同时,也在警醒世人。

结语

《我是猫》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桥段,但是夏目漱石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横贯亚欧的学识,讲述了一些有趣而又荒唐的事,一些有趣而又无奈的人,家长里短般生动鲜活,细细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每一本名著,在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知音,每一位知音对它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我是猫》会让喜欢它的读者遇见一个细腻而敏感的有趣灵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被猫抓口苦是什么原因(被猫抓到口干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