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系比例总和正常值(粒系比例正常范围)粒系比例总和正常值(粒系比例正常范围)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粒系比例总和正常值(粒系比例正常范围)

粒系比例总和正常值(粒系比例正常范围)

血常规是最常做的一项血液化验,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多项内容。那么,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呢?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白细胞

成年人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0~10.0,新生儿为15~20,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白细胞主要起到免疫的作用,白细胞的多少则反映了身体抵御、杀灭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强弱。白细胞的减少,通常源于病毒引起的流感、麻疹、肝炎或伤寒等疾病,营养不良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造成白细胞减少。而白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或杆菌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白血病等。

1.1白细胞的组成

通常情况下,白细胞可分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等,而且这些细胞的组成是按照一定比例的,有时白细胞计数正常,但这些细胞的比例发生变化,也可能预兆某些疾病,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传染病或化脓性疾病的征兆。


1.2、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占比正常范围是20%~40%。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而比例降低则见于免疫缺陷、放射病。

1.3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主要的作用是消灭细菌,里边的酶在杀死细菌后会形成黄痰排除体外。中性粒细胞数值升高往往是细菌性感冒,而数值降低多是病毒性感冒。


1.4嗜酸粒性细胞

正常值绝对值在500以下,占白细胞量的0.5%~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而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1.5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在白细胞中的正常占比为0~1%,它的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而它的减少无临床意义。


1.6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正常占比为3%~8%。单核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活动性结核病、何杰金氏病、伤寒、原虫病(疟疾、黑热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红细胞

红细胞正常范围:男性为4~5.5mmol/L,女性为3.5~5,新生儿为6~7。

红细胞生成减少,多见于白血病等病;红细胞降低常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红细胞破坏增多一般是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情况;红细胞数量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高原缺氧等。


2.1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红蛋白的减少多见于种贫血;而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血小板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如果低于正常值, 可能预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等;若高于正常值,则可能预示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

简单总结就是,白细胞主要提示有没有感染一类的疾病。红细胞主要提示有没有贫血的问题(当然有些人红细胞畸形,血色素没有减少,但由于携氧能力降低,仍然表现贫血)。血小板主要提示凝血功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检验结果建议找专业大夫解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粒系比例总和正常值(粒系比例正常范围)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