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肝功能的舞蹈是什么原因(对肝脏好的舞蹈)锻炼肝功能的舞蹈是什么原因(对肝脏好的舞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锻炼肝功能的舞蹈是什么原因(对肝脏好的舞蹈)

锻炼肝功能的舞蹈是什么原因(对肝脏好的舞蹈)

肝豆状核变性,在我国并不少见,治疗不当,预后不良。

作者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蜡笔小新

来源 | 医学界儿科频道

在《患儿反复肝功能异常,你考虑到这个病因了吗?》(这个是复习传送门)一文中,我们介绍了一个反复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辗转多家医院才最终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


文中还详细叙述了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机制,即铜排泄障碍,在体内蓄积的铜对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此外,我们还介绍了一例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提醒大家除了注意典型病例之外,也要注意那些“不安套路出牌”的肝豆状核变性。

那么,肝豆状核变性有哪些类型?实验室检查如何?如何诊断?要怎么治疗呢?本文依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颁发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上述问题进行摘录。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为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

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即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等表现。

图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眼睛的K-F环

肝豆状核变性,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万~1/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但缺乏具体流行病学数据。好发于青少年(多数见于3岁~35岁),男比女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型

图二: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障碍,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

肝豆状核变性的辅助检查特点

临床诊断要点

图三: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机制示意图

(一)起病年龄

多在5岁~35岁。指南推荐,对3岁~45岁不明原因的肝异常患者需考虑是否为肝豆状核变性(III级证据);

(二)肝病或肝病症状

对反复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患儿、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对标准的皮质类固醇疗效不佳,必须进行肝豆状核变性相关检查(III级证据);

(三)铜生化指标

血清铜蓝蛋白<200 mg/L,加上24 h尿铜≥100 ug(II级证据)或肝铜>250 ug/g(肝干重);但如果血清铜蓝蛋白80~200 mg/L需要进一步复查。此外,指南指出,血清铜蓝蛋白正常不能除外肝型肝豆状核变性(III级证据)。未作治疗的患者肝铜量<40~50 ug/g(肝干重)可排除肝豆状核变性(III级证据);

(四)基因诊断

我国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ATP7B基因突变有3个突变热点,即R778L、P992L和T935M,占所有突变的60%左右,根据这3个热点可建立PCR-限制性酶切分析;也可以直接对ATP7B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测序。

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是遗传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肝豆状核变性本质是铜排泄障碍,因此治疗核心为限制含铜食物的摄入、减少肠道对铜的吸收、促进铜的排泄。

(一)限制含铜食物的摄入

图四:含铜高的食物

(二)减少胃肠道的铜吸收

如锌剂、四硫钼酸盐等。锌在胃肠道可与铜、铅等竞争性吸收,可以减少胃肠道对铜的吸收。锌剂,5岁以下50 mg/d,分2次口服;5~15岁75 mg/d,分3次口服。在餐后1小时服药,以免食物影响其吸收,尽量少吃粗纤维以及含大量植物酸的食物。锌剂的缺点是起效慢(4~6个月),严重病例不宜首选。

(三)驱铜和排铜

青霉胺是肝豆状核变性最重要驱铜排铜药物,是铜离子的络合剂。对不同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异,故要求个体化给药,即根据患者年龄、分型、病程及用药后尿排铜量等确定服用剂量及服用持续时间。必须青霉素皮试阴性才可服用。

剂量为750~1000 mg/d,最大剂量2000 mg/d。

应从小剂量开始(250 mg/d),每天3~4天递增250 mg,至尿铜量较用药前明显增高或药量达到1000~2000mg/d为止。

小儿剂量为每日20~30 mg/kg;维持量成人为750~1000 mg/d,儿童为600~800 mg/d。

青霉胺应空腹服药,最好在餐前1h、餐后2h或睡前服,勿与锌剂或其他药物混服。

青霉胺过敏者多在用药后数日发生,应立即停药,偶可进展为剥脱性皮炎,应紧急处理。过敏症状轻者,经抗过敏治疗、症状消失后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口服小剂量泼尼松。

此外,青霉胺的不良反应还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反应等等。指南推荐除严重肢体痉挛畸形,严重构音障碍的脑型患者以及对青霉胺过敏的患者慎用或不用外,其他类型的肝豆状核变性均适用。青霉胺疗效肯定、药源充足、价格低廉、适用方便,是我国目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药物。其他络合剂还包括二巯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酸钠等。

(四)对症治疗

肝损害,需长期服用护肝药;白细胞减少,予升白细胞药物,仍不能纠正者,予以减量或停用青霉胺,改用其他驱铜药物,仍无效者可考虑切脾治疗;出现肌张力障碍、震颤、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可予对症治疗;对于络合剂无效的严重肝病患者,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可考虑肝移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锻炼肝功能的舞蹈是什么原因(对肝脏好的舞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