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有气粪是什么原因(肠道结气结粪)结肠有气粪是什么原因(肠道结气结粪)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结肠有气粪是什么原因(肠道结气结粪)

结肠有气粪是什么原因(肠道结气结粪)

朋友李小姐作息正常、爱吃蔬果、每天晨泳、定期健检,她从没想过自己会被大肠癌盯上。

五年前,她开始轻微腹痛、排便不正常、粪便变细,原本不以为意,想说吃乳酸菌整整肠就好,没想到偶然看新闻发现自己的状况与大肠癌类似,便赶紧就医。医生判断可能是吃乳酸菌导致排便习惯改变,让她不必大惊小怪,但李小姐还是坚持检查,没想到做完大肠镜后发现,罹患大肠癌第三期。

大肠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连医生都可能忽略。由于肠道黏膜不具感觉神经,肿瘤初期通常没有感觉,直到肿瘤比较严重后才会感到不舒服,一旦察觉有异才就医,20~25%的病人发现时已是第四期。

有这些症状,小心是大肠癌!

1.血便

肿瘤可能会出血,当肿瘤出现在升结肠或横结肠的部位时,出血会跟液态的大便(即刚从小肠消化吸收进入大肠的产物)混合,所以最后粪便成形时通常也无法察觉,须透过粪便潜血检查才会发现。

当肿瘤出现在降结肠时,血液已无法跟粪便充分混合,所以可能在马桶中看到有血,或在擦屁股的卫生纸上看到血丝,通常血色较为暗沉,或带点黏液。

如果看到的颜色接近鲜血,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痔疮,但也有可能是直肠位置的肿瘤,所以一旦发现粪便有血,都建议应进一步做大肠镜检查确认。

2.贫血、疲劳、虚弱、脸色苍白

因为肿瘤可能会出血,所以贫血也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一旦贫血,人就会变得疲劳、虚弱、脸色苍白。

3.腹部不适、腹胀、绞痛

肿瘤可能导致肠阻塞,所以排便前可能会觉得腹部绞痛,并随频率逐渐严重。

4.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大便形态改变(变细、变水)

由于肠阻塞,肿瘤可能导致可通行的肠道变窄,所以排便的形态也会跟着改变,粪便可能慢慢变细、出现便秘,或演变成持续性的水泻。

5.有便意感,但感觉粪便无法排空

若肿瘤靠近直肠,它会不断刺激肠道,产生便意感,常常觉得急着要上厕所,却又排不出粪便,或是只排出一点点,然后短时间便意感又出现,让生活很困扰。

上述都肿瘤出现后可能导致的情况,但单纯依赖排便习惯的改变,去确诊大肠癌是不科学的。肛肠外科医生表示:当大便异常时,应定期做粪便潜血检查和大肠镜,防患于未然。

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险群?

1.有糖尿病、三高、代谢症候群的肥胖族

许多研究证实,糖尿病、三高、代谢症候群被发现与大肠癌呈正相关。这些疾病核心的作用机转是胰岛素阻抗导致,当人体对胰岛素没有反应,血糖就无法控制,内分泌就会失调,胰岛素也会愈来愈高,容易诱发大肠癌、乳癌、摄护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荷尔蒙相关癌症。

这些疾病也与大肠癌共享许多危险因子,包括肥胖、缺乏运动、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彼此环环相扣。建议有糖尿病、三高、新陈代谢症候群的肥胖族应提前从40岁开始做粪便潜血检查。

2.50岁以上

年龄是大肠癌最大的危险因子。根据统计,一般人从40岁开始,罹病风险就会随着年龄上升,直到67岁左右达到高峰。

50岁后,无论体型是否肥胖,年龄越大,大颗腺瘤性息肉(良性腺瘤)发生概率越大,这是大肠癌的前期病症。建议50岁后两年至少一次粪便潜血检查。

3.肠道中有腺瘤性息肉

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从息肉演变而来的。导致息肉癌化的原因很多,基因、环境、饮食中的致癌因子、肠道发炎性疾病等都会影响,转变的过程一般认为约需5~7年。目前可以通过大肠镜检查发现病症,切除息肉可以预防大肠癌。

4.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症患者

这两种大肠发炎性疾病都会增加罹患大肠癌机率,其中溃疡性大肠炎患者罹患机率比一般人高出30倍,克隆氏症病人则高出2~5倍。由于这两个疾病都无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所以这群人必须每1~2年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及早预防。

5.遗传性大肠癌

遗传性大肠癌有家族性多发腺瘤症与遗传性非多发息肉性大肠直肠癌。

家族性多发腺瘤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疾病,这群病人的大肠会出现成千上百个息肉,带有相关基因的人通常40岁以前就会发展成癌症,约占所有大肠癌患者中的1%。

遗传性非多发息肉性大肠直肠癌也是显性遗传疾病,尽管息肉的数量不多,但有极高的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平均发生年龄约为45岁,约占所有大肠癌的5 %。

一旦家中有成员罹患大肠癌,会增加罹癌机率,下一代会比一般人高出2~4倍的罹癌风险,若有两位一等亲罹病则机率提升至3~6倍,建议提前进行大肠镜检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结肠有气粪是什么原因(肠道结气结粪)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