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怎么回事(热射病是什么原因)热射病是怎么回事(热射病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热射病是怎么回事(热射病是什么原因)

热射病是怎么回事(热射病是什么原因)

连日高温,各地热射病死亡频发?

进入中伏以来,全国各地连日高温,各地频传有人因热射病死亡的不幸消息。

但是,纵观这些不幸事件,很多案例并非真正的热射病,而是猝死。

比如,长沙41岁男子因热射病身亡!持续高温请警惕 报道中41岁男子突然倒在路边心跳停止死亡,显然是死于心跳骤停/心源性死亡。

那么真正的热射病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就是中暑吗?

热射病是人处在高温环境下造成健康损害的被称为热相关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最严重的可致死性状况,死亡率非常高。

热射病具体的死亡率决定于送医的及时性和医院救治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救治,死亡率是100%.

很多“科普”都在说,热射病就是“中暑”。

国内教科书上第却是这么说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国内沿用中医的“中暑”概念来指代热相关疾病,把热射病归于“最严重的中暑”,造成了很大混乱,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预防热相关疾病。

事实上,包括热射病的在内的热相关疾病是100%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中暑,热相关疾病与热射病

中医中暑的说法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素问·热病第三十一》说: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也就是说,中暑(病暑)是指夏至日以后所有发热性疾病(伤寒)。

明代的《景岳全书》作了进一步解释,并首次使用了“中暑”一词:

“暑本夏月之热病,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

“中暑而病者”就是今天人们通常说的中暑,也叫“阳暑”。“因暑而致病者”则是指为了避暑采取的一些寒凉措施“失当”导致的疾病,比如因为穿的太少、晚上盖得太少,吹风扇、吹空调而“感受风寒”,即夏天感冒;或者吃过于寒凉的东西导致的腹泻等,也叫“阴暑”

看过下面的介绍,你就会觉得传统上的中暑跟“热相关疾病”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借了一个既存的名词而已;就像把“伤寒”(西医中一种特定杆菌感染的疾病)翻译成“伤寒”(医圣张仲景把一切发热性疾病统称为伤寒),把霍乱(西医中霍乱弧菌感染导致的严重腹泻)翻译成霍乱(中医中不分原因的严重腹泻)一样,两者原本并不是一回事。

热相关疾病,是指人处在高温、或/和高湿环境,尤其是或/和剧烈运动,引起散热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可能发展为体温调节功能丧失而引发体温没有节制地升高的系列症候群;

包括,或者分为,热疲劳、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几种状况。

热相关疾病的发生

以上几种热相关疾病的发生基本上是续惯性的过程。

作为恒温动物,人对热平衡的需求仅次于氧气,优先于对水和能量物质的需求。

高温,尤其是高湿环境下,只要综合反应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表观温度指数超过31~32℃,出汗就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从表中可见,空气湿度超过40%,只需要26.5℃的绝对气温,表观温度就超过31℃;如果空气湿度达到100%,22℃的气温下人体散热就存在压力。

这就是在当下“桑拿天”,我们会感觉特别热,动辄就会大汗淋漓的原因。

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活动,特别是长时间剧烈活动,产生的大量热量会极大加重人体的散热压力。

此时,为了维持热平衡,人体唯一的办法就是出汗、出汗、再出汗,出大汗,大大地出汗

汗是什么?

汗是血液通过汗腺简单过滤而成,就是说,汗水就是血液中的水

长时间大量出汗就造成体液大量丢失,丢失的体液如果得不到有效补充,就发生脱水。

脱水意味着整个身体的体液和血容量的大幅度减少,当血容量减少到一定限度,就会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此时,热相关疾病就会续惯性“登场”:

热疲劳与热晕厥

由于出汗是是唯一有效散热途径,换言之也就是最后的救命手段,高温环境下保证出汗具有极大的优先级。

而出汗需要极大增加皮肤血液循环的量。

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使得全身血液供给“捉襟见肘”。

为了优先保障救命的出汗功能,就会重新分配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血液循环:

增加皮肤血液循环量,相应减少骨骼肌、某些内脏血液循环,导致这些组织器官循环出现一定障碍。

肌肉循环减少,人会感觉慵懒、乏力,肌肉酸胀不适,并有轻度头晕,这就是热疲劳

我们都知道脑组织对于缺氧极度敏感,全身血液循环障碍难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明显头晕,甚至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这就是热晕厥

热疲劳和热晕厥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只要转移到阴凉处、及时补足体液,症状就会很快消失,也不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热痉挛

高温高湿,特别是剧烈体力活动情况下,经常会发生一处和几处骨骼肌不自主的疼痛性痉挛,这就是热痉挛。

足球场上常见的运动员的腿抽筋就是最常见的热痉挛。

热痉挛最常累及参与运动最多的肌肉群,比如小腿、腹壁、背部和手臂肌肉。

热痉挛同样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及时降温、休息,并补足体液,尤其需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然后经过适当的伸展运动和按摩,会很快恢复。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热痉挛缓解后几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不要从事剧烈活动。

经过上述处理,如果痉挛不缓解,持续超过1小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热衰竭

当继续丢失的体液得不到补充,全身血液循环最终必将出现难以支撑而失代偿,全身明显的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皮肤血管开始收缩,皮肤血流量开始减少),肌肉痉挛、疲倦、虚弱、头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和晕厥。

热衰竭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皮肤血流量低,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的皮肤潮湿、凉爽,以及脉搏弱而快速,呼吸快速而浅。

热衰竭是发生可致死性热射病的前奏,一旦出现热衰竭表现,任何人必须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完全休息,快速移动到阴凉的地方,饮用凉水,最好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热衰竭体征或症状在1小时内不缓解或者恶化,就需要立刻送医院救治。

热射病

体温失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成撒缰野马似的冲过40℃,是发生热射病的标志。

发生的机制是,体液的丢失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不得不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出汗功能随之完全关闭,表现为从热衰竭的大量出汗到无汗状态。

此时的人体,就如同一只被熬干了水的水壶,温度会冲破水100℃的沸点一样,出汗被关闭,最后的散热途径关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设定的“调定点”温度完全形成虚设,根本不起作用,体温就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任性升高。

这也是热射病人体过高温与日常所说的发烧(fever)的根本性区别

发烧(fever)指的是致热源导致的,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的体温升高,即设定点温度先升高,然后体温升高到设定点的温度。

也就是体温升高的限度是上调的“调定点温度规定好的”,最高体温不会超过调定点温度。因此,发烧是一种生理性(良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本身不会造成组织细胞损害,——“烧不坏脑子”。

热射病的过高温,体温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目前记录到的热射病病人最高的体温记录是46.5℃。所幸,由于救治及时,患者不仅顺利恢复,脑子居然没有烧坏(没有遗留永久性脑损伤后遗症)。

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体温升高达到和超过伤害性热,即辣椒素受体可以感受到的最低温度的42℃,就会对体内生物活性物质产生损害。

人们最常说的就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酶结构和活性受损,造成生物损伤。

比如,脑内钠钾ATP酶失活,水和电解质进出细胞不受限制,就会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细胞坏死破裂,脑功能和机构的破坏,很容易就会导致死亡。

这就是热射病死亡率极高的原因。

热射病的预防

如上所述,热射病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只要人们提高认知,正确识别和处置热射病之前的系列热相关疾病,热射病以及其他热相关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具体预防措施,首先是避免长时间呆在高温,高湿环境,尤其是热适应能力差的幼儿和老年人;

空调是预防热相关疾病的最大保护因素,一切有关空调有害健康的说法都是造谣;

其次是,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从事体力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

最后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喝足够的水,及时补足丢失的体液。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有水喝,补足水分,就不会发生循环衰竭,也就是不会发生致命的热射病。

就如同,只要壶中有水,温度就不会超过100℃,水壶就不会被烧化一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热射病是怎么回事(热射病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