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孕妇(名人孕妇照)名人孕妇(名人孕妇照)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名人孕妇(名人孕妇照)

名人孕妇(名人孕妇照)

她被钟南山叫做姑婆,一生未嫁,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她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包括袁隆平;

她说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临终前一晚上还接生了3个婴儿;

她就是“万婴之母”,林巧稚。


母亲的离世,是打击也是成长

一个平常的日子,作为老师的林家淡匆忙赶往学校上课,全然不知老婆今天就要生。

林巧稚的母亲,已经四十多岁,就这样一个人在家,烧热水,自己把孩子生了下来。

林巧稚天性活泼可爱,每天都围在母亲身边,灶前灶后,屋里屋外地奔跑着,到了中午再一起去给父亲送饭。

但是,在她5岁时,这个温馨的家庭突遭变故,母亲病倒了。

从那时开始,父亲每天回来,不再像从前那样有说有笑,而母亲也一个人躺在床上,独自流泪。

她有时候会问母亲:“阿妈,怎么今天你又哭了,是我不好吗?”

但没过多久,母亲就过世了。

从这之后,五岁的她在家无人照看,就每天由父亲带着开始上幼儿园,晚上下班再领回去。

平常孩子进了陌生环境都会哭闹,而林巧稚在幼儿园适应得很快,她的机灵、乖巧,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而在家里,她虽然最小,但也是最听话的,父亲教她认字、默写,也教她英文。

也正因为家里有个当老师的父亲,她后来上小学、中学,都学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

甚至在中学时,因为学校的教师人员不够,还是学生的林巧稚,已经作为临时代课先生走到讲台上去了。

一边给别人上课,一边自己上学,半工半读,还能不耽误学业,她的优秀,有目共睹。

所以,学校在得知北京医科大学正在招收八年制学生时,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说希望她可以考上。

考医科大学,让林巧稚想到了自己年幼时病逝的母亲。

自己还年幼,便丧失了母爱,虽然有父母与兄嫂的照料,但每个女孩子都知道,母亲的爱护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母亲为什么那么早就忽然长逝,使得全家人都深埋在不幸的悲痛之中?

不就是因为恶疾夺去了她的生命,如果当时有个好医生,能够及时为母亲看病,母亲也不会就那么睁着两眼,一步步走向死亡。

母亲对林巧稚来说,就是这条人生路上成长的动力,为了母亲学医,减少像母亲那样的悲剧发生!


一个小科室,却成为女性的后盾

在医科大学学习期间,林巧稚一直是第一名,还获得了当时学校创办的“文海”奖学金。

但是,在科室的分配上,刚刚毕业的林巧稚却被分到了协和医院的妇产科。

在那个时候,协和医院里是有大小科之分的,像内科和外壳,都被看做是最有作为的大科,不论是从人员配备上还是仪器设备上,都被列入优先的地位。

而儿科和妇产科,在通常的概念中,都是属于不大受人重视的小科。

天天同妇女孩子打交道,会有什么出息,能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不公平,但林巧稚却不以为然。

因为当初在妇产科实习时,她亲眼看到有些妇女,坐在门口候诊时,心里焦急万分,恨不得马上见到大夫。

可当她们走到屋内,发现是男大夫坐在面前,特别是外国男大夫时,她们面色瞬间凝重。

大夫问过几句话就慌了,等到让她们脱下衣服检查,更是比杀头还难。

如果说,在别的科室,大家都喜欢把病例送到年纪大一点的大夫手里,那么在妇产科,大家总愿意把病例交给林巧稚。

因为她是整个科室里唯一的,和病人说着同样语言的中国女人。

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心里暖烘烘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也是她自发地想要留在妇产科的原因。

后来,协和妇产科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

产妇临盆时,林巧稚总会在她的身边,紧紧拉住她的手,然后一边擦着她头上的汗水。

这样温柔的行为,让产妇的内心颇受鼓舞,内心平静,用力地拉住林巧稚向她们伸过来的那只温柔的、可以信赖的手。

林巧稚就这样一天天地出入在产房,像一位值得信赖的守护女神一般,不分朝夕地守护在产妇的床前。

但是,生活对这位守护女神的考验并不会如此简单,在一个圣诞节夜晚,大雪纷飞,急诊室来了一位子宫破裂、流血不止、奄奄一息的患者。

那一天,科室里的所有外国人都去忙着过圣诞节了,没有任何经验老道的医生在,林巧稚打电话给科室主任麦克斯·维尔先生说:情况紧急,快过来。

主任却说:如果已经来不及,我去了也没用,不如你就给她做手术吧,让值班室给你找个助手。

就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之下,林巧稚稳住心绪,联系手术室准备手术,给这位患者做子宫全切手术。

整台手术下来,林巧稚的完美技术,都给在场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场临危受命的手术,更加坚定了她想要当好一个妇产科大夫的信心。让她更加迫切地想从一个助手,站上属于自己的手术台。

只要病人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就要想法子夺回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望。


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成就全国第一妇产医院

在协和医院工作的日子,除了为产妇接生,林巧稚一直在致力研究女性妊娠前后的妇科问题。

收集无数资料,才找到几篇关于解除女性因生育而带来的疾病。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她多次向院方提出出国考察,院方虽然同意,但在当时资金有限。

院方提出一千多元的实验费用必须由当事人自己预先支付,然后才有医院的补贴。

为了能找到女性同胞的解除疾病的良方,她背上债务,漂洋过海前往美国交流学习。

短短几个月,林巧稚就完成了全部的医学实验工作,并且她发表的那篇《论胎儿宫内呼吸》论文获得了奖金与“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的委员证书。

美国的教授希望她可以留在芝加哥大学教书,但是她毫不犹豫地说:“不,我不能留在这里,进修计划完成后,我马上就回协和去,回到我们的国家里。”

但是,当她回到协和不久,就因战争被迫关闭医院,她被赶出协和,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在北京东城胡同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开了一个“林巧稚诊疗所”。

她一直在履行自己的目标,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为中国的妇女和孩子们治病。

她开设的诊所,不仅降低收费标准,还一视同仁,不管是上层人物的妻小,还是普通人,她都随叫随到。

一年后,白塔寺附近又开了一家中和医院,那里汇集了协和的其他医生,并且邀请她也一并过去。

她心想,东城这么大一片区域,只有她一个小小的妇科诊所,而西城那么大一块地界,连一个产科病房都没有,人们大老远跑到东城就诊太不方便了。

于是她欣然答应了,并决定两边从业,半天在中和医院里就诊,半天仍在东堂子胡同那个小诊所里。

这样东奔西走的生活,持续了六年,直到协和医院原址恢复,她又重新回到了协和,从代理主任升为妇产科的正式主任。

但是,协和医院毕竟是美国人设立的医院,所以在共产党获胜后,所有人都在计划着去美国。

就连她的侄女也在劝她离开中国,但是她依然说:“我是个医生,是个中国大夫,我还是那句话,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国界!我是永远不会离开中国的!”

她坚持不去任何国家,只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在一年秋天,她收到一封内蒙古草原寄来的信,是一位孕妇寄过来的,说自己已经生过四个孩子,但都没成活,后三个都是出生后发黄而死,而现在自己第五胎了,希望大夫可以救救孩子。

医生一看就知道,这是十分可怕的新生儿溶血症,就连协和医院,还没有治好这种病症的先例,国内其他医院更是没有,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不治的绝症!

收到信后的林巧稚,面对这位苦苦哀求的母亲的信,一天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寻找一丝可以拯救孩子的希望。

但是,她失望了,并且写信告诉那位母亲,目前找不到解决办法,不要长途跋涉来北京了。但对方却说:不管结果如何,就希望您能帮帮我们,治不好也绝不会埋怨您。

这样真切地呼救,每一声都打在了林巧稚的心上。

她决心为这位母亲找一条出路,即便希望渺茫,也要尽力一试。

所以,在孕妇到达北京,并且生下孩子后,产妇一切正常,剩下就是解决孩子的问题。

她邀请了所有的专家学者,病理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等,就为了救这个孩子的命。

他们决定为新生儿实施全身换血,但是整个过程,抽血、输血,必须准确无误,丝毫不差。

连续四个小时的换血,400毫升的新鲜血液全部输入新生儿的体内,孩子睡着了,心肺一切正常。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孩子的黄疸又上来了,第二次换血开始了。

又是一个400毫升,这一次,孩子身上的黄疸逐渐逐渐消失,溶血症攻克了,孩子终于获得新生。

从此之后,林巧稚这个名字,更是享誉全国,协和医院也是名声大噪。

她的秘书曾经好奇地问:林主任,您这双手一生中接生过多少孩子?

她想了老半天,然后深沉地说:有几万个吧。

后来,有人根据病例做了详细的统计,总数在五万人以上。

林巧稚这一生,都在为女性妇科而奋斗,一生未婚育,从未做过母亲,但是她已然是这五万多人孩子的母亲。

那些被她接生的孩子心底,都保存着林巧稚大夫为他们开出的第一张出生证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名人孕妇(名人孕妇照)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