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体力活吃的多拉的少正常吗(为什么干体力活吃得多)干体力活吃的多拉的少正常吗(为什么干体力活吃得多)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干体力活吃的多拉的少正常吗(为什么干体力活吃得多)

干体力活吃的多拉的少正常吗(为什么干体力活吃得多)

美国的著名公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在上世纪时曾张贴过一张奇怪的公告,使得人们议论纷纷,当然,也有不少人主动联系了公告上的人,希望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你知道公告要求人们做什么事吗

明尼苏达大学始建于1851年

原来,公告意在邀请志愿者参加一场“饥饿试验”

那么,什么是饥饿试验?哪位科学家主导了这场实验?为什么要做这种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呢?这个美国于二战时期开展的饥饿试验,到底是怎么安排的?人不吃饭到底能活多久呢?

二战时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到了两千多万

“饥饿试验”

故事还得从1944年说起,这一时间世界还沉浸在二战的战火当中,不少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基本没怎么受到战争影响的美国此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在大学之中,有人关注到了苦于战争并且死于“饥荒”的百姓,因此希望能够进行一场实验,看看饥饿到底会给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二战中瘦骨嶙峋,满脸惶恐的战俘们

主导这场实验的人是美国营养学家安赛斯·凯斯,这位博士在好不容易说服官方同意这项实验之后,就在明尼苏达大学里开始招募“志愿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源于大学中,总之在东拼西凑之下,凯斯博士一共找来了36名男子参加实验。

这些人的年龄不一,但是基本都在22岁到33岁之间,并且身体都很健康,符合实验的各项指标。

安赛斯·凯斯博士

当时许多人都不知道凯斯到底要做什么,难道说“饥饿试验”还真的要把这些人饿死吗?

事实上,为了避免在实验当中出现任何意外,凯斯还要求他们签署了“生死书”,表示自己是自愿参加试验并且接受实验中的一切安排,即使后期出现问题也不能追究凯斯的责任

就这样,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实验开始了

志愿者在实验前的合影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对比谁更能“挨饿”吗?应该很快就结束了吧,而这场实验的时间长达一年

为了能够详细地记录和对比数据,凯斯把实验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正常饮食,并且作为顶级营养专家的凯斯会专门为这些人搭配食物,确保他们每天摄入的热量为3200大卡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感觉都很好

志愿者们第一阶段的饮食

甚至说在凯斯的完美搭配之下,有些本来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人,经过了三个月指标都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走去。

根据研究结果来看,大家都表示很舒适,并未意识到接下来才是“饥饿试验”的开始

原来第一阶段是为了尽量让36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素质达到基本统一的水准,然后才方便接下来推进“饥饿实验”

志愿者在宿舍中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三个月结束之后,实验进入了第二阶段,该阶段为六个月,所有志愿者正式开始“挨饿”

根据凯斯的规划,这时所有人每天的饮食变成了土豆、全麦面包之类的东西,由于要进行对照实验,所以食材完全就是按照饥荒中难民们的食材“一比一复刻”的。

当然许多人可能觉得那就躺着好了,这样的话就不会感到饥饿

第二阶段的饮食得到了改变

可是,现实处于饥荒当中的人,可是要东奔西走的,并且白天基本都在做体力活

所以这些志愿者在吃得少的情况下依旧要保持运动,确保每天的消耗量和那些难民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有人坚持不住并且主动退出了。

剩下的人依旧在苦苦挣扎,从照片看起来他们跟参加实验前有了巨大的差异,每个人都骨瘦如柴,眼睛也是黯淡无光

食物减少的同时,工作任务还要继续

在第二阶段的最后一个月时,志愿者的人数已经从原来的36人变成了11人了。

这一阶段他们没有一顿饭是能够吃饱的,甚至有时候只能靠“喝水充饥”

不过意志坚定的众人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他们看起来已经和二战时期难民营里的人差不多了。

“饥饿实验”中体重减少25%的志愿者

终于“饥饿试验”的最艰难时期过去了,凯斯开始给这些长期处于饥肠辘辘当中的人制定“恢复餐”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家这时已经饿得想“啃人”了,但是身为营养专家的凯斯明白,长期饥饿之后人的饮食是要慢慢恢复的。

如果此时直接放任他们大快朵颐的话,很可能有人会因为“暴食”被撑死

恢复期的志愿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实验其实并没有得出人不吃饭到底能活多久的结果,毕竟如果真的用实验者的生死来获得研究结果的话,凯斯肯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过从这些人经历六个月挨饿经历之后的情况就能看出来,长期处在饥饿当中会让人精神恍惚,甚至直接会抑郁或者出现幻觉

明尼苏达大学生理卫生实验室的入口,饥饿实验在这里进行

实验最终结束了,凯斯将实验的研究结果展示给了大家,希望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在二战情况下那些一边要躲避战火,一边要忍饥挨饿的人在过什么日子,并且为美国日后参战做准备。

但是,只是从字面来看,不切身体验的话其实并没什么作用。

而且当大众得知这个实验给不少志愿者留下后遗症之后,纷纷开始指责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残忍”的事情

饥饿期热量摄入(实线)和体重变化(虚线)曲线图

“饥荒”对人的影响

饥饿试验从头到尾虽然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但是有关于“饥饿”的阴影却一直笼罩在志愿者们的心上。

据统计,绝大多数人在实验结束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患上了“暴食症”

长期的饥饿折磨甚至使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会常常做噩梦,并且白天也会出现幻觉,更恐怖的是,有人在幻觉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之下,直接用斧头砍下了自己的手指

可见,仅仅六个月就使得本身心理健康、身体健全的人变得如此恐怖,这大概就是“饥饿”带来的深远影响。

长期的饮食不足,导致他们对甜食特别向往

因此,很多人对经历过饥荒的人性格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

人们在饥荒当中有过的恐惧、孤独等负面情绪,都会伴随他们一生,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当受到刺激的时候就会被激发出来。再者,饥荒对于人未来的身体健康也会有严重的影响。

其中一位志愿者在5年后性格发生了改变

早期营养不良和饥荒经历会对个人的身高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并增加其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进而影响其认知能力与受教育水平。人更缺乏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家中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对于每顿饭都显得异常珍惜,因为上个世纪的中国确实经历过“大饥荒”事件

即使如今已经时过境迁,但是那时的阴影却一直留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1942年河南大饥荒:没有粮食,只能吃树皮、观音土

不论是饥饿试验还是经历过饥荒的人们的表现,都向我们证实了,人不吃饭或者长期吃不饱是真的会出问题的。

所以,这时就出现了一个人,想要帮助人们摆脱“饥饿”的困扰,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73年,袁隆平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人类与“饥饿”的对抗

当我们回顾袁老的研究历史时就会发现,他的科研道路走得并不通畅

甚至说在“无性杂交”理论的影响下,走了很久的弯路

因此实验失败的时候,袁老总是会坐在田埂上发呆,思考着要如何才能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水稻,怎样才能帮助千千万万还在挨饿的中国人解决饥荒的困扰

1975年11月,袁隆平和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1979年,袁隆平应邀到菲律宾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他回忆了自己的科研历程:“在缅甸中央农业研究院的水稻实验室,我和学生在田里工作。在热带雨林里,我们还要与吸血的旱地蚂蝗作斗争……”

所幸,袁老的努力最后成功了。

他不仅为无数中国人解决了“吃”的问题,还帮助到了世界上不少一直在“忍饥挨饿”的难民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的存在,就是人类与饥饿抗争的证据,这一战,我们获得了胜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干体力活吃的多拉的少正常吗(为什么干体力活吃得多)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