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见在鱼池里(孕妇梦见在鱼池里游泳)孕妇梦见在鱼池里(孕妇梦见在鱼池里游泳)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孕妇梦见在鱼池里(孕妇梦见在鱼池里游泳)

孕妇梦见在鱼池里(孕妇梦见在鱼池里游泳)

荆楚大地,人才辈出,在明朝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百年一遇的荆楚俊才,他就是张居正。正是张居正的力挽狂澜,大明王朝才出现了中兴气象,但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小皇帝开始对张居正进行彻底的清算,张居正开启的大明改革的序幕刚刚开启,旋即又戛然而止,大明王朝在万历手里开始走下坡路,万历死后只有20多年的时间大明王朝就走向了灭亡。

最近对张居正特别的感兴趣,作为荆州的名人,荆州有很多跟张居正有关的遗迹和故事。荆州建有张居正故居、张居正墓地、张居正的字号命名的道路和学校,比如张居正小学、太岳中学(现在是沙市第二中学西校区)、太岳路、首辅路等。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张居正的书籍和视频,他不愧是明朝一代首辅,作为一个改革家,他往往是孤独的,寂寞的,既然要改革要开创新的历史就难免会碰触世勋权贵的逆鳞,时时刻刻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不理解和攻击,而张居正又是那种事必躬亲,勤于政务,有句话不知是谁对他的评价了:善于谋国,拙于谋身。张居正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死后万历小皇帝对他进行了无情的政治清算,抄家取消生前身后的政治荣誉,家人被活活饿死十几口,凄凉至极。

张居正本人宦海浮沉几十年,官场的尔虞我诈,阴阳虚实应该不会陌生。张居正是谁?那是绝顶聪明的人,一是他读书聪明,知府赐名,巡抚赐腰带,都料定他是宰相之大材。入阁后,他更是亲身经历了惨烈的首辅争夺战。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在他儿子编纂的《张太岳文集》中有一段话应该最契合张居正的政治理想了: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地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仙公意在是乎?

阅读历史的好处或者魔力就是可以站在时空的顶端俯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或辉煌,或落寞,或悲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体验人生的丰满和厚度。

早慧神童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又叫张白圭,张居正出生时其曾祖父梦见月亮落入水池中,照得满池水通亮,随后一个白龟浮出水面,因为这个梦的缘故,给张居正取名张白圭(白龟谐音)。希望他以后可以光宗耀祖(白圭古意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张居正从小聪慧过人,5岁开始读书识字,7岁就知晓六经大义,10岁能写诗填词,一时之间闻名乡里。

说到张居正,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张居正的身后的悲凉和他不无关系,他就是驻地荆州的辽王朱宪。这荆楚大地怎么会有受封的辽王呢?在明朝朱元璋开国后,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在外地,尤其是北方驻地燕京的燕王朱棣、驻地集宁的宁王朱权以及辽东的朱值这几个王爷都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很能打的王爷。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削藩专挑软柿子捏,这给了朱棣时间。后来朱棣起兵,朱允炆就把辽王朱值调离驻地回京,宁王和朱棣反了,事成之后,辽王也很识趣,上书朱棣封地迁往荆州,降低军户,朱棣做个顺水人情批准了,朱值也是看看书,养养花,低调做人。到朱宪这里已是第八代辽王了。

张居正与辽王朱宪同岁,张居正的爷爷张镇又是辽王府的护卫,他们又生活于同一个地方。辽王妃毛氏对于继承王位的朱宪也是给予了厚望,请张居正入府和朱宪陪读。这教育啊,就不能天天给孩子树立极端,天天数落自己的孩子不行,天天夸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这朱宪从小就嫉恨张居正,张居正越是爬的高,辽王妃说的越好,这朱宪估计越不是滋味。历史恩怨就从这结下了。后来张居正飞黄腾达,一路升官入阁,一个痴迷道教和嘉靖有得一拼,靠拍嘉靖帝的马屁混的也是有滋有味。这里后面再讲。

嘉靖十五年(1536)12岁的张居正参加荆州府试,考中了秀才,荆州知府李士翱挺喜欢这小孩也十分赏识张居正的才华,将张居正的“白圭”之名改为“居正”,希望他长大后正道直行,成为国家的栋梁。在李士翱的引荐下,湖光学政田顼面试了张居正。田顼也惊叹于他的才华,大概这个时候张居正在湖广的名气已经很大了。

13岁到武昌应乡试,湖广巡抚顾麟处于爱才护才的原因主张不予录取,他说:“张居正是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

正所谓千里马易得,伯乐难寻。嘉靖十九年(1540)16岁的张居正中举,对于顾麟的爱护甚是感激,顾麟也很高兴把自己的犀带(只有品官才能佩戴的饰有犀角的腰带)送给他,并鼓励他努力进取,成为一代栋梁。

明朝科举考试分级取士示意图

张居正的科举路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嘉靖二十三年(1544)20岁的张居正会试未能登科,对于此次失利他后来反省就是说自己一路走来,神童赋名,写作上欠缺功夫,因而落选,看来顾麟护才爱才之举还是很有先见的。

嘉靖二十六年(1547)23岁的张居正一举通过会试和殿试,以优异的成绩中二甲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职翰林院。至此开启了张居正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明代的翰林院是专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承担皇帝咨询、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责任。而庶吉士是明朝创设的一项高级文官培养制度。朝廷从科举进士的二甲、三甲人中,选择才华出众者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俗称“选馆”。庶吉士是在翰林院学习的后备官员,被世人称为“储相”,即后备宰相。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为“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称为“留馆”。

尤其是明中期以后,翰林的地位日益提高,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基本格局,翰林之盛前代绝无。

宦海沉浮

张居正进入官场,当时的环境如何呢?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入职翰林院,当时更处于严嵩和夏言等权臣争斗,朝政日渐衰落。而嘉靖又是明朝在位时间仅次于他孙子万历的皇帝,一个在位45年,一个在位48年。

张居正在官场浮沉六年后辞官归隐,赋闲在家六年,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带着他的思考和一腔热血重返政坛。

嘉靖四十五年(1566),嘉靖驾崩,按照明朝惯例,如果皇帝生前没有留下遗诏,由首辅和阁臣代为拟定遗诏。由于张居正深得徐阶的信任,在草拟遗诏时只与张居正一人密议,经过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的批准颁布于天下,张居正的政治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张居正与裕王关系匪浅,嘉靖四十二年(1563)张居正在裕王府邸伴随隆庆帝朱载坖侍读,并以其博学的才识和勤勉受到裕王的器重,这是日后隆庆时代,张居正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很重要的资源。至此张居正的时代开始打开序幕。嘉靖驾崩后,裕王登基,改年号为“隆庆”,张居正被升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时4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张居正43岁,真正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嘉靖时期严嵩倒台,徐阶接任,并提拔高拱、张居正入阁。后来隆庆登基,因为看不惯他的荒诞行径,徐阶老是建言,隆庆很是烦他,徐阶提出致仕还乡,而且有人弹劾徐阶,隆庆就准了他。至此开启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内阁时代,不仅首辅高拱和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被勒令辞官,张居正接任高拱,成为内阁首辅。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万历首辅张居正》。

力挽狂澜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张居正作为托孤大臣,一辈子在两件事上花的心血最多,一个是教育万历小皇帝,一个是他的万历新政。

张居正身为首辅,同时也是帝师,利用经筵和日讲对万历小皇帝进行启蒙教育。

这个日程表,可以看出张居正对于小皇帝的教育还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张居正还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帝鉴图说》作为小皇帝的启蒙教材。

小皇帝有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家长,最好的玩伴,最好的资源,还是没有成为一代有为之君。对于张居正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有一件小事特别能说明问题,张居正教小皇帝练习书法,小皇帝书法进步很快,他常常将自己写的大字,送给大臣们,张居正知道此事后,上奏章启奏皇帝,大致意思是: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不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了,因为书法必进是末节,自古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即使再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

作为皇帝的课程被老师安排得满满的,而且学习的东西也不是自己随着性子学,个性被固有的制度给压制了,一个真实的人被训练成制度束缚的工具,不知道小皇帝掌权之后是否在这块怨过自己的老师。

除了教育万历小皇帝,张居正事必躬亲忙于他的万历新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富国强兵,整顿吏治。这里不再展开叙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资料。经济上一条鞭,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人。

戚继光、李成梁都是张居正时期的有为的将领,戚继光抗倭名将,后被调任蓟辽总兵,拱卫京师。

万历朝的边事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张居正时期能人辈出,十年万历新政让大明王朝有中兴之照。

然而,随着万历小皇帝长大掌握实权,张居正呕心沥血的十年万历新政,在他死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清算即将来临,生前显赫一时,太过自信,身后却是苍凉悲歌。

待续(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孕妇梦见在鱼池里(孕妇梦见在鱼池里游泳)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