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挨打挨骂(宝宝挨打了)婴儿挨打挨骂(宝宝挨打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挨打挨骂(宝宝挨打了)

婴儿挨打挨骂(宝宝挨打了)

文:CC爸妈

ID:CC-bama

最近听到许多父母都在抱怨,为什么咱们小时候挨骂挨打,大多数人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现在的孩子却这么脆弱,一个个都玻璃心的不行呢?

别说挨打了,言辞稍微激烈一点,他都能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不能接受任何批评,说一两句重话,就生气又难过;

要么就是稍微遇到点困难,就想要放弃、后退。

好像有点难以理解,相对于咱们那一代,这届孩子有更好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不必为了温饱而发愁,不说千依百顺,最起码可以得到合理要求下的一切。

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说不得,打不得,变得如此玻璃心呢?

这个春节,我终于有了答案!

01这届孩子得到的关注太多了

不可否认的是,咱们小时候,大多数家庭不存在所谓的“家庭教育”。

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的孩子好像捎带手就长大了,现在的孩子怎么养起来这么难啊?就是过的太好了,一个个锦衣玉食,没吃过苦,所以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脆弱的不行。”

事实是,物质条件好,并不代表孩子内心富足。

真正让孩子脆弱的,并不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是“过剩的养育环境”。

冰山上面是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冰山下面,却是现在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关注太多了。

不管是行为习惯、性格养成,还是社交问题、学习成绩,看护者往往都要投入更多的关心,提供更多的帮助。

当倾注越来越多的精力到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从一个辅助者的身份过渡到了主导者甚至控制者的身份。

就说假期CC和小表弟两个孩子吵架这件事。假如孩子们每天清醒9小时,一整个白天啊,除了吃饭,基本都不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晃,直到晚上6点到9点,才能回到我们跟前儿。但我发现啊,只要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时,必定要吵架,还吵得挺凶。当着我们面吵,肯定忍不住干预啊,要么批评大的不够包容,要么批评小的太玻璃心。总之,就是你能想到的,大人求公平断案的那一套……这也是一天中孩子们哭声最多、大人最烦的时候。

我最开始不解:

白天俩人自己玩一天也很少看他们吵架啊?

难道他们吵架还分时候吗?

难道他们是把一天的争吵专门积攒到晚上吗?

难道不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的时候就会神奇的不争吵,只和谐吗?

绝对不是!

一定是孩子们自己消化解决了。

孩子们到底以怎样的方式解决的呢?

可惜,背后的事实,我们永远没机会看到。

反正没有一个哭着鼻子回来找妈,那就一定是以他们双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了。

多好,孩子们自己解决了矛盾,谁也没被批评。

当你一天都摸不到孩子几下的时候,批评教育自然屈指可数。

而当他们时时刻刻都处于被你监管状态下时,自然哪里不够好,你都忍不住要管一管。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控制的感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力格曼通过一项实验发现:

当多次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或者遭受不公平的评价时,人们就会放弃尝试,屈服于现状。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是孩子心态脆弱的根源之一。

是的,这就是矛盾点,当你陪伴越多,干预必然越多,孩子们感受到的管制就越多,她自己的力量感就越弱。

唯一变强的,就是想要挣脱你,跟你对着干的叛逆感、无力感。

02这届孩子背负的期望太重了

一方面,孩子承担的压力太大了。

咱们小时候,要说父母对咱有什么期望的话,其实也就是一点,学习好就行。

就算是“鸡娃”,也单纯体现在文化课的成绩上。

现在可就不同了,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下,鸡娃家长们真是要求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啥都不能落下。

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你好,儿科医生》,里面有一名3岁男孩的故事。

小男孩是下体被踢裂送到医院救治的,若是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影响今后的排尿和生育功能。

就在医生问男孩妈妈是发生什么意外时,男孩妈妈表示,是她踹的。

因为孩子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请假不想上课外班,所以想「治」一下他。

受伤的小男孩虽然才3岁,但却报了5个课外班,英语、美术、钢琴、早教等……

在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他要去上课外班;在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在做妈妈布置的课后作业。

每天面对妈妈高压式的教育和期待,却没有任何喘息和释放压力的机会。

回到我们开篇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从小挨打挨骂却鲜少出现心理问题?

因为只要不开心了,喊上一群小伙伴这家玩一会儿,那家闹一会儿,情绪马上就平稳了~

不是我们没心没肺,只是挨打挨骂之后,我们有释放这些负面情绪的出口。

回到家,咱又是一条状态满格的汉子……

但现在的孩子,作业写完了,有课外练习,练习做完了,有美术课,美术课上完了要弹琴...哪有什么喘息的机会?

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孩子生活上的期望太多了。

我们小时候也会被批评教育,强度可能确实很大,挨骂,甚至挨打,但是,胜在频率低啊

一天父母也摸不着咱几下。

但是现在的孩子强度虽然弱了,不打了,骂得也轻了,但,架不住频率高啊?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几乎全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大人可不是光看着啊,稍微不顺眼你就上嘴说:

牙齿能不能刷干净点,东西能不能别乱放,书桌你是不是该收收,能不能别跑来跑去,能不能注意点安全,能不能别搞得这么脏...

伤害性不大,贬低性极强。

换位思考,你生活在一个时时被点评、被要求的环境中,是不是也压力山大?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身心压力,强度低,但持续性强,让孩子始终绷着一根弦,这时候外界的一点点刺激,就会使其断裂,让孩子表现出“受不了委屈、批评”“一说就哭”的脆弱感。

当然,我并不是说早先的教育方式就好,我只是想提醒各位,以及自省,千万别觉得现下「不打孩子」的咱们就真的多棒了。

03这届孩子自我意识更加强烈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现在的孩子,和咱们那会儿不一样啦~

我们从小被教的,是要听话。

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他们的话是权威,是天,不服从就要挨骂挨揍,这在咱们那会儿就是正常的。

但现在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告诉,要敢于表达、要有主见;我们的教育方式,也都是倡导接纳和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之强烈,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命令产生冲突,他们会想要提出质疑,表达自我。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想要用“武力”压制,这在孩子看来,可就是反常的了。

不但不会让他们“服气”,还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孩子用更加激烈的情绪来反抗,成了你口中的“说不得、打不得”。

说到这,关于“我们小时候能挨打,现在的孩子却打不得”疑问也就解开了。

那么,我们如何尽可能的改善呢?C妈为大家总结了两点。

1让孩子对生活有掌控感。

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放养的状态,但是我们能够做的,是必须带着一份觉察去养孩子——不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要注意给孩子留白!

能不干预的尽量不去管教,能不干涉尽量假装没看到。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想让孩子积累自信,想让亲子关系和谐,最好的方式,就是离你远点!

距离远了,约束少了,一切都变好了……

一直控制自己对父母也是煎熬,最好的办法,就是眼不见为净,给自己和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物理隔绝是最完美的方式:

在家给孩子一个不受约束的空间;

如果孩子喜欢在外面玩,最好每天有足够多把她“赶出家门”的时间。

2要有期待,但要合理期待

其实期待和要求本身不是问题。

问题是父母对待他们时的态度。

以课业为例来讲,哪怕孩子学着很多,如果父母心态是温和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快乐的,接收到的反馈是正向的鼓励的,那“多”也不会是问题。

这就是为啥有些孩子不仅成绩好,一大堆附加技能也很牛的原因。

但问题是,大多数父母,包括我自己,并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每多一项内容,我们就多一个标准要求。

当无数的技能培养变成无数个要求时,孩子跟父母的压力就都大了。

所以这一点,还是要有所取舍,如果你觉得你可以,那就加码。

如果不行,孩子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孩子会在不喜欢的路上走的长久,长远。

所以,也就不值得以牺牲童年为代价了……

总之啊,我们小时候和现在的孩子确实是完全不同了!

有时候想想,现在的孩子背负这么多,我们还要怪他们不够坚强、太脆弱,是不是也有点残忍呢?

况且,他们背负的压力,大多还都是我们造成的。

我知道,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将来在这种高竞争的环境下能拥有一席之地,但重压之下,要么对外反抗,要么向内消亡。

所以啊,改变孩子之前,先自省吧!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挨打挨骂(宝宝挨打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