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婴儿脖子套大饼(妈妈给孩子脖子挂大饼)妈妈在婴儿脖子套大饼(妈妈给孩子脖子挂大饼)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妈妈在婴儿脖子套大饼(妈妈给孩子脖子挂大饼)

妈妈在婴儿脖子套大饼(妈妈给孩子脖子挂大饼)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然而现实有时正好相反,父母发现孩子非但没有进步,好像还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比如上次成绩在班级居中上游,这回却跑到了中游,以前一篇课文分分钟就背下来了,现在却颠三倒四地总也记不住。

面对孩子的“逆流”,家长往往脱口而出“你真是太笨了”。殊不知,在父母的口诛笔伐之下,孩子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竟也朝着“笨”的方向去了,这就是习得性愚蠢。

幼儿教育有一种“笨”,叫“习得性愚蠢”

现在的孩子大多聪明伶俐,没有生下来就很笨的孩子,他们在享受着丰盈的物质基础,面对眼花缭乱的外部世界时,眼界和认知都在不断的提升,有着超出前人的优越条件。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家长却发现“笨”孩子越来越多了,是娃们真的变笨了吗?很多时候,这种笨都是习得性愚蠢,是被家长“说”出来的。

因“笨”饿死的梭子鱼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它只要张张嘴就能吃到鱼。后来科学家用玻璃罩罩住了梭子鱼,它每次看到小鱼迎上去,结果都是碰壁。

渐渐的,梭子鱼心灰意冷,沉在水底不动弹。即使把玻璃罩拿掉了,它还是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捕不到鱼了,最后竟然活活饿死。

父母的言行就像这个玻璃罩,一次次对孩子的讽刺和打击将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都给罩住了。孩子在这样的“结界”下生存,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像梭子鱼一样“沉底”,变得越来越笨。

▼脖子上套大饼的人

无独有偶,其实在中国也有个类似的寓言故事。说一家大人要出门,怕孩子饿着,就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当中挖一个窟窿,套在孩子脖子上,叮嘱他饿了吃饼,然后就出门了。而当大人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饿死了。不是饼不够吃,而是他只吃嘴巴能够到的地方,却懒得转一下。几天后,嘴巴够不到饼就不吃了,所以只好活活饿死了。

在这个寓言中,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能自食其力,不肯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事,孩子也在这种长久的暗示下变得愚笨,嘴边的饼吃掉了都不晓得转一下,因为他懒,因为他不相信自己有“转饼”的能力,最后就酿成了悲剧。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个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

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不太聪明”的样子?

排除掉疾病的因素,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笨孩子”,不太聪明的样子呢?来看下这几个原因。

1、父母不当的比较和评价

在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永远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兴趣爱好,父母总是有种“自己孩子不会的,才是最好的”的错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孩子自然是做什么事情都是居于下风。

此外,父母还常常对孩子进行不当的评价,包括盲目比较,或者尽管在内心认同了孩子的成绩,但为了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佯装出不高兴的样子,将本该客观公正的评价愣是往下降了一个等级,孩子内心很受伤。

2、过早透支了学习热情

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阶段自行添加的“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背古诗,学乘法口诀表,还要满足父母的各种表演需求,压力巨大,也过早透支了学习热情。

当孩子升入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以往掌握的知识早已消耗殆尽,而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之前都是被强制的填鸭式教学,一时之间很难适应新变化,就会出现成绩下滑,学习厌倦的情况。这时候很多“不明真相”的父母就该说了,“这孩子变笨了,大不如前”。

3、受罗森塔尔效应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当父母不断地否定孩子,给孩子身上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孩子接受到的讯息总是负能量的,他也会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本来有能力和信心去完成的事情也大打折扣,从而真的就朝着父母口中的“笨孩子”去了,真是得不偿失。

如何让孩子远离“习得性愚蠢”?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确实,没有压力就会轻飘飘的,没有压力肯定没有作为。选择压力,坚持往前冲,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和施压是正常的,但是想让孩子远离“习得性愚蠢”,你需要这样去做。

1、 加强亲子沟通

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历时数年对300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的智力水平高。

这是因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在遇到游戏难度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时,无人解释,他不知道该怎么去玩,怎样玩的更好,在数次尝试失败后自我感觉越来越糟,不用别人说也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这就强调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多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能收获生活上的技能、玩耍中的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变笨。

2、 鼓励孩子去尝试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开始学着自己吃饭,家长觉得这样很麻烦,孩子会把饭粒弄得哪儿都是,而且整个进餐过程非常慢,于是就拒绝孩子的学习,或者在孩子浅尝辄止的时候就被父母制止了。等到孩子快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才发愁,别人家的孩子都能独立用餐了,而自己的孩子却笨得要死。

是孩子笨吗?当然不是,明明是父母剥夺了他们勇于尝试的机会。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即使失败了也告诉孩子没关系,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成功就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勇于尝试、担当的品质,他只会越变越聪明。

3、给孩子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双方面的亲子互动关系,但有的权威型家长,总是习惯于单方面地去命令和指挥孩子,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时间长了也会滋生自卑情绪,你说他笨,他就真的笨了。

亲子沟通应该有彼此促进和反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同样需要他,他也能给予父母一种依靠和安全感。

此外,还有的家长会给孩子灌输一种庸俗的价值观,告诉孩子不能给别人讲题,这样会耽误自己的时间,而且是在培养竞争对手。

其实这种观念很不健康,孩子十分自闭,总是在提防中度过,也不快乐。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样给他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会激发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拥有更强的自信,封闭只会导致固步自封。

最后,远离习得性愚蠢,不做饿死的梭子鱼,各位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口头上的谴责和批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变笨,反思下你的教育方式,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妈妈在婴儿脖子套大饼(妈妈给孩子脖子挂大饼)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