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撵路怎么断(小孩子撵路怎么正确引导)婴儿撵路怎么断(小孩子撵路怎么正确引导)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撵路怎么断(小孩子撵路怎么正确引导)

婴儿撵路怎么断(小孩子撵路怎么正确引导)

文 | 欢乐成长录

瑜伽晨练结束后,几位伽友在一起喝茶谈到做妈妈痛并快乐的经历时,其中有一位妈妈愁眉苦脸的讲到自己瑜伽的艰辛之路。听完她的分享,原来她的瑜伽之路就是处理孩子赶路的一场斗争史。

孩子在2岁时开始赶路,刚开始,妈妈会哄孩子,告诉孩子妈妈上完课就回来,在家里跟奶奶玩,等妈妈回来就陪你好吗?孩子每每答应的好好的,可是一松开妈妈的手,就开始反悔的大哭,时间一长,妈妈也懒得解释了,不顾孩子的哭闹就直接走掉了。心想着也许过段时间孩子就适应了。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真的不再赶路了,而且孩子可以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淡定的跟妈妈说再见了,朋友欣喜若狂,但却发现孩子晚上再也不愿意跟妈妈睡了,每天晚上找奶奶,虽然不赶妈妈的路了,但是却转而赶奶奶的路了,就算奶奶下楼扔个垃圾孩子也要跟去。

有一次带孩子玩的时候,妈妈问孩子:宝宝为什么不愿意跟妈妈睡了啊?没想到孩子说:妈妈再也不爱我了。妈妈连忙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孩子说:每天早上妈妈不管我哭就走了。朋友的心都碎了,所以就请假在家里陪孩子。但这位朋友是瑜伽铁粉,长期不瑜伽总觉得心里缺了点啥,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已经习惯了妈妈的陪伴,朋友要出门时,孩子又开始哭闹着要赶路了。于是朋友采用了给孩子说谎编故事的方式想让孩子知难而退,比如外面有专门咬宝宝的大灰狼,妈妈要去赶;又或者妈妈要去医院打针,医院里有很多虫子等。虽然孩子内心充满了不解和害怕,但还是放妈妈走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妈妈发现3岁的孩子居然学会说谎了,还特别的老道,朋友开始心慌了,告诉孩子说谎话鼻子会变长,而且也没再编故事说谎话骗孩子,于是就上演了每天早早起床趁孩子还没醒就偷偷出门的做法,当然那天运气差孩子醒的早就请假。

错误方法带来的影响

妈妈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尤其当孩子没学会正确分离时,喜欢粘着妈妈是孩子的本能,当妈妈出门时肯定会哭着闹着要给赶路跟着去。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采用的与这位妈妈相似的做法,要么不顾孩子哭闹直接离开,要么编个故事欺骗孩子解决暂时的问题再说,要么心疼孩子委屈自己妥协,这些方法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对孩子成长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1、直接拒绝孩子

小孩子都会有不安全感,害怕妈妈离开这是成长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如果妈妈不顾孩子感受直接离开,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和焦虑。

研究表明,0—3岁孩子的心理营养需求就是安全感,而妈妈的陪伴就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如果父母无法在0—3岁抚养孩子,必须有“重要他人\"才能给予孩子相应的心理营养。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他的状态是良好的,表示接受,如果他状态不好,表示不接受。

如果孩子没有在0—3岁找到”重要他人“,会用一生去寻找一个人以满足自己的心理营养,这个人给TA无条件的接纳,以及将TA视为生命中的至重。

这位妈妈在持续不顾孩子离开后,幸运的是孩子的身边有可以依赖的奶奶,孩子不是学会了正确的分离,而是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从妈妈转到了奶奶。虽然孩子无法描述妈妈在不顾自己哭闹离开后的心情,但孩子却说了一句:妈妈再也不爱我了。可想孩子是多么的绝望,绝望的认为被妈妈抛弃了。

2、欺骗孩子

虽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为了激励孩子不得已会说出很多的善意谎言,但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能够变得更好。而绝非为达到自己的某种私利而采用的欺骗行为,虽然这种行为短时间有效果,但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镜子效应: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主要用于人际交往。当你照镜子时,镜子里的你会随着你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这是最侠义的镜子效应!在港剧《读心专家》中,镜子效应被定义为:互相喜欢或是亲近的人会产生类似的行为。镜子效应在家庭应用中提醒父母:以孩子为镜,观自己陪孩子。

朋友的孩子跟着妈妈学会了说谎,但幸运的是孩子还小,相信了说谎话鼻子会变长的故事,若孩子稍大点,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妈妈又该如何继续编故事来圆自己说过的谎言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泡菜效应也很好的揭示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

泡菜效应: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气味的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为苍,染黄则黄。”出淤泥而不染“是对某些成人而言的,却不符合儿童的实际。

3、打游击战式的妥协

这种处理方法中也包含了妈妈偷偷离开的行为,不管离开时孩子是否知晓,总之都离开了,产生的影响跟不顾孩子离开没多大差别。

此外这种行为中因为妈妈不得已的妥协,导致了妈妈内心的缺失,并非心甘情愿,这种行为很当孩子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如自己期待时,很容易滋生妈妈对孩子的讨债心理,妈妈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责怪孩子,降低了陪伴的质量。

正确的做法

2岁多的孩子虽然语言发展能力还待加强,但基本能理解大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面临孩子赶路的情况,建议大人跟孩子说实话。当然这位妈妈刚开始也跟孩子说了实话,可是孩子在面临妈妈离开时还是会立刻反悔,怎么办?所以答案的背后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呵护孩子的最初独立性,及时给予支持和肯定

很多妈妈都发现,在孩子2岁左右,最喜欢说的就是”不“”我自己来“,很多妈妈由于害怕孩子自己动手产生危险或者把事情搞得越来越麻烦,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其实这是孩子在学会分离而产生最初的独立性需求,此时妈妈应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引导和鼓励,激励孩子大胆的去探索。

2、要让孩子深信父母是爱他的

3岁前的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不是知识,而是关系,就是父母与他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他以后发展的人格基石,而形成良好关系的保障就是孩子在3岁前,家长要给他足够的爱。正如儿歌《爱我你就亲亲我》中的歌词那样,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陪陪我!平时多拥抱孩子,多夸夸孩子,多亲亲孩子,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深信父母是爱他的。

3、用游戏方式进行慢慢的分离

在哄孩子睡觉时有一个小游戏,就是跟孩子玩数数的游戏,让孩子闭上眼睛,在数到5时睁开,慢慢的增加到10,20,一般孩子在数字增加到30秒时就会睡着。同样,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转移孩子注意力和慢慢延长分离的时间,让孩子慢慢明白,就算妈妈不在身边也是安全的。

4、运用孩子的同理心表达自己的期望,并给予孩子一些小惊喜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才能茁壮成长,当然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家长同样需要他们的支持才能变得更好。比如我家老二很喜欢上亲子课,所以在送他去上课的路上我跟他说:你看,妈妈支持你,你上课时你多快乐多有进步啊,你也要支持妈妈上课啊!,你肯定希望妈更棒的啊,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啊!虽然孩子刚开始也不大愿意,但他明白进步的快乐,所以利用孩子的同理心他最终还是支持了我,只不过每次都要交代一句:快去快回啊!我每次回家,都会给孩子带一点他喜欢吃的小面包,给孩子惊喜,让孩子知道,其实与妈妈分离没有这样痛苦的!

此外,孩子喜欢粘着妈妈,赶妈妈路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是爱妈妈的体现,妈妈要能正确对待,切勿因孩子粘着妈妈而责怪孩子!面对孩子赶路时,采用正确的处理方式才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造成不好的影响!

更多育儿知识请您关注@欢乐成长录,育儿路上的良师益友,与您共同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撵路怎么断(小孩子撵路怎么正确引导)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