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进殡仪馆(孕妇去殡仪馆)孕妇进殡仪馆(孕妇去殡仪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孕妇进殡仪馆(孕妇去殡仪馆)

孕妇进殡仪馆(孕妇去殡仪馆)

近日,澎湃新闻对胎盘黑市进行了暗访调查,在高利润的驱使下,活跃在安徽亳州、江苏邳州、河南永城三地交界处的贩卖者,分别从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等地的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厂、胎盘“中间商”甚至殡仪馆处(部分地方已改让殡仪馆对胎盘进行销毁)大批量购进人体胎盘,有的加工后成为“紫河车”,流入药材市场。

由人体胎盘制作而成的“紫河车”,有用作中药材的传统,甚至在民间还有吃胎盘大补的说法。而在现代医学看来,人体胎盘本身虽含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经过水煮或烘焙处理,这些营养成分可能丧失,无法取得预想的滋补效果,过于放大人体胎盘功效,是封建迷信的表现。胎盘是母亲和胎儿血肉交融的器官,母亲血液中若存在病毒,同样会残留在胎盘内,孕妇在医院接受手术期间,胎盘还可能感染其他病毒细菌,常规的食品加工方法,难以消灭这些“顽固”的病毒。

对人体胎盘的功效虽存争议,但对传染性病毒的实际危害,则有普遍共识。根据调查,许多收购倒卖人体胎盘的人,并不在意胎盘是否携带病毒,网上交易中,有不少是未经正规检测的人体胎盘,经过检测的价格也会相对更高。但有些检测结果仍然不规范,比如医护签字、检测机构等关键信息缺失,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很多人体胎盘的“鲜货”(新鲜人体胎盘),会直接被买家炖着吃或包饺子食用。未经正规检测的人体胎盘,会经过黑市交易,进入到部分资质不全、把关不严的药厂生产销售,存在传播病毒的隐患。

胎盘是人体器官,食用胎盘本就存在伦理冲突。在我国《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中,明确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胎盘的黑市交易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各地也曾多次发现违规运输贩卖人体胎盘的现象。由于法律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监管举措的落实,医疗机构对胎盘的处理逐渐规范化,有的贩子就坦言,医废厂的“供货”难度变大。不过,胎盘黑市交易行为依然猖獗,说明不同地区的监管程度疏密有别,贩子仍可通过不同途径,收购获取胎盘,进行非法交易,对此监管部门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安全风险以及医学争议,在第十版《中国药典》中,“紫河车”不再被列入收载目录,但“紫河车”的生产销售并未被禁止,国家也未明确规范原材料胎盘的来源渠道,目前有些药厂仍在生产销售胎盘相关药品。市场的旺盛需求,使黑市交易行为更为活跃,胎盘价格一路上扬。黑市交易一本万利,在安徽亳州、江苏邳州、河南永城三地的交界处,就是交易的活跃地带,被称之为“国内最大胎盘交易市场”。

对人体胎盘的使用,有人认为应全面禁止,有人认为应允许合法捐献使用。医学争议的目的,是消除健康风险,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未来相关争议或将长期持续,有益的讨论能为国家完善相关法律、弥补监管空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但必须意识到,胎盘黑市多是地下交易,缺乏有效监管,它存在的健康风险,表现在胎盘来源、运输、买卖等各个环节。网络销售渠道的出现,更加剧了它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只有真正管住胎盘来源,才能根除病毒传播风险。当下胎盘黑市交易呈现出跨区域、链条化的特点,随着医疗机构“戒严”,很多贩子主要依赖中间商供货,这些中间商是独立的医疗废物处理厂或在医院打扫卫生的人。这些“隐秘人物”,就是有关部门执法的重点打击对象。在交易猖獗的地区,有关部门要重拳出击,坚决打击非法行为,降低非法交易的活跃度。对普通人来说,要科学看待人体胎盘的营养功效,现有医学对人体胎盘的使用尚有争议,来源不明的胎盘还可能携带未知病毒,人们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做出明智的选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孕妇进殡仪馆(孕妇去殡仪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