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多久变得好带(婴儿多久会好带)婴儿多久变得好带(婴儿多久会好带)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多久变得好带(婴儿多久会好带)

婴儿多久变得好带(婴儿多久会好带)

面对孩子倒退的尿裤子的表现

你是不是也会错误地指责孩子?


穿开裆裤,过早给孩子把屎把尿,这些行为从生理和心理上会对宝宝的发育造成负面的影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家好像都或多或少忽略了这个阶段:肛欲期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看,用科学的育儿方式,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肛欲期

表现


在婴儿期,所有的排便过程都是“自发”的,没有多少意识的参与和控制。孩子成长到了1岁以后,某个时候,突然对自己的排便发生了兴趣。


这种兴趣,通常源自于某一次尿湿裤子,或者,踩到了自己的粪便,诸如此类事件之后。


然后,他开始观察自己的排泄物,甚至用手、脚去试探。



这些观察和试探,其实只是“并发的行为”,真正让他的大脑注意到的,是他自己的括约肌动作——他发现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释放,或者“锁住”这些排泄物。


这个发现让他感到好奇,同时也可能让他感到不适。毕竟,尿湿的裤子贴在腿上,或者,脚上粘腻腻的,并且那气味也可能让他不适。


于是,他开始尝试使用自己刚发现的能力,来控制这件事情。


带过孩子的人都会观察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不会一次排出膀胱中的全部尿液,而是排一点点、然后收住,换个地方,再次尝试,仍然是仔细地尿出一点点,再次控制住,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他专注并且快乐。


弗洛伊德观察到了这个过程,也观察到了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快乐,使用了“肛欲期”一词,来代表这个阶段的快乐体验、以及幼儿在自主控制力、攻击性方面所形成的能力。



他把这一系列的变化,纳入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儿童性欲理论体系,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肛欲期

时间跨度


“我的小朋友快三岁了,已经可以在没有纸尿裤的情况下自己表达要去厕所的想法。但是这几天突然就变得淘气了。


昨天晚上我刚刚问过他要不要上厕所,他说不要,结果就尿在了裤子里。没办法我就赶紧给洗澡换衣服,并问要不要睡前再上厕所,得到的答案还是没有。结果睡到一半就给我来了个中国地图。”



这是小朋友处在肛欲期中的家庭经常遇到的情况,不光是小便,甚至是拉在裤子里的情况都有很多。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们故意而为之。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在不断的尝试锻炼自己的括约肌,看看自己究竟能够控制到什么程度.


就像孩子刚刚走路一样,他们学会走路之前一定会有一个经常摔跟头的倒退期。只不过摔跟头这件事没有尿裤子这么让人烦恼罢了。


而括约肌最早也要3岁才能算是成熟,有些孩子甚至要到五岁。


所以我们自以为是的觉得孩子在2岁就已经学会上厕所,并对他们尿裤子这种行为过度的苛责是不是就有点不合适了呢?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肛欲期的“战争”其实是孩子自己控制大小便还是我们成年人控制孩子大小便的权利战争。


如果我们对于这件事干预的过多,孩子会出现自己过度控制状态,当然也可能变成完全不控制状态。


前者过于规律从结果上看可能会显得孩子学会了控制上厕所,其实过度控制和过度不控制在心理学上讲本质都是一样的。


肛欲期

≠排便训练


排便的控制能力,并非由成年人“训练”出来的。


控制能力,是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呈现的一个能力。


当然,这个能力最初呈现出来的时候,并不成熟,还需要经过孩子反复的练习,让大脑和肌肉运动之间反复联系与磨合。



所以,他会自主、专注地去做这件事情,而且,他会充分利用资源,尽量不浪费一点尿液。按照自己的意愿,尿出来、憋住;尿出来、憋住……


直到这件事情达到轻松、自如的程度,不用他再为排便伤神费力为止。


事实上,孩子的这个行为,对他自己,至关重要。


他的反复“释放—锁紧”的排便过程,正是他自己有意识地进行训练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他以自己意识中的指令,以大脑去控制自己的括约肌,“放松……收紧……”,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大脑对排泄动作的控制能力逐渐熟练与自如。


假如没有受到他人干扰的话,这个练习过程,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自动结束。之后,他可能就会向妈妈提要求:妈妈,我要上厕所。



但是能够获得这种待遇的孩子,基本上算是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孩子从一开始,就被“训练”、呵斥,以及各种干扰。被干扰的孩子会“卡住”在这个阶段很长时间。


这个过程,就像是开始练习驾车的新手,第一天上车,双脚反复在刹车踏板、离合器踏板上踩下、松开……踩……松的过程;


或者说,与开始练习控制排便的孩子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过程,每个驾驶员,都在这个阶段经历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在练习中,使自己的大脑、神经、肌肉逐渐达到协调。


许多人都还记得在这个阶段,驾校教练在自己耳边的呵斥责备。


在这种责备中,练习的困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可能越来越困难。



不少人的经验是,自如地控制刹车与离合的能力,都是在离开驾校之后、不再有人干扰之后,才逐渐自如起来。


实际上,许多幼儿练习排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比驾校学员所经历过的呵斥,可能更加令他恐惧。


一旦被呵斥,这个重要的练习,也就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已经开始具有我们可以称之为早期的“荣誉感”、“自责、内疚、羞耻”之类的成分。


他们能够自我激励,形成和强化自己的能力,也会由于活动受阻而产生愤怒、退缩一类的行为。


当他控制排便的探索被成人呵斥之后,他可能就会进入“过度控制”的状态中,也就是,努力不使他的排泄行为带来麻烦。



但他还不知道憋到什么时候为止,所以通常的情形是,他们最终会达到那个失控的点,于是呵斥再次发生,而他在内心中暗暗下决心:下次我会更加努力。


他更难以理解的,是他自己排便常常会被呵斥,而他不想排便的时候,大人又缠着他,威逼利诱,向他“索要”排泄物。


抗拒必然会发生。


当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憋屎憋尿,抗拒“排便训练”的时候,他们实在想不到,所有这些,恰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如何应对

宝宝肛欲期


1.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肛欲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从内心尊重孩子的发展,最好不要将孩子尿湿裤子或者大便在裤子里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2.不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


家长在发现孩子憋尿或者憋大便时不要将孩子直接抱进洗手间,或者强行按坐在马桶上,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进行的体验。



3.不要将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当成便秘进行治疗。


当孩子大便节律改变时,不要轻易地将其作为便秘而对孩子强行使用开塞露等强硬措施解决,这样会将恐惧和痛苦与孩子的大便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产生大便的恐惧感和痛苦感,由此孩子会长时间这样抑制自己解便,最终导致真正的便秘。


父母也不要因为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给孩子吃中药、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这不仅不能够改变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了“不健康的征象”,对自己身体产生负面意象,也对大便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4.平静地应对孩子尿裤子。


当孩子将大小便解在了裤子里,要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



父母不要说无用的废话,比如“宝贝,记住下次要去卫生间”,孩子已经知道要去卫生间大小便,但是他目前还无法做到。


父母不可以内心无比焦躁,还装作平静,孩子会读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内心不接纳他此时的状态。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大小便的问题上失去了接纳孩子的本能,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大小便”,潜意识里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裤子,父母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然后便对孩子施加压力,就不能够做到平静地接纳孩子的肛欲期。


当妈妈告诉女儿“请下次去厕所”时,就给孩子带来压力,女儿很清楚自己应该去厕所小便,但她又无法做到,这样的纠结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痛苦,从而使孩子出现情绪变化。


如果孩子尿裤子的次数很频繁,可以给孩子用纸尿裤,减少孩子对自己反复弄脏裤子感受到的压力。



5.不要羞辱、耻笑、责骂和威胁孩子。


成人不可以对孩子说:“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怎么不知道去卫生间大便?!”“你怎么这么笨啊!”“其他小朋友怎么不像你尿裤子呢?”“你再尿裤子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下次记住不要尿裤子!”……


打骂和羞辱并不能够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心理,影响孩子的人格中自尊的建构。


6.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和减压。


当孩子经历搬家、换了新的幼儿园、父母关系不和睦、亲子关系淡漠、换了新的保姆、妈妈再次生育、孩子生病后机能的倒退等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大小便反常,父母需要审视孩子的生存环境,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大小便上。


少数孩子极其不愿意坐马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场选购他喜欢的儿童马桶,可以在马桶旁边放上孩子喜欢的少量玩具,这样的方式比强制或者威胁孩子坐马桶更有效。



7.不要打搅孩子对排泄物的研究。


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大小便中有细菌,手不能碰,如果碰到了会使身体得病,协助孩子便后洗干净手,不要以“肮脏”“羞”等概念来训斥孩子不讲卫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多久变得好带(婴儿多久会好带)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