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可以带婴儿出门吗(清明能带婴儿出门吗)清明可以带婴儿出门吗(清明能带婴儿出门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清明可以带婴儿出门吗(清明能带婴儿出门吗)

清明可以带婴儿出门吗(清明能带婴儿出门吗)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

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自然节气点,

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小长假马上就要到了,

想必很多家长,

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带着孩子

出!门!踏!青!

据中国天气网,

清明假期,

全国大部将普遍回暖,

北方多地还将掀起一轮气温创新高的浪潮,

与此同时,

南方也将迎来明显升温。

小编也已经按捺不住出游的心了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

出游期间疫情防控不松懈,

火灾风险要警惕。

这3点提醒请一定要牢记,

事关您和孩子的安全与健康。

疫情防控需注意!

1.遵守出行要求,非必要不远行

密切关注近期国内、省内疫情动态,严格遵守出行要求。非必要不远行,确需出行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合理安排交通工具。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它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它县(市、区、旗)。

2.落实防疫政策,及时主动报备报告

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防疫政策要求,若您从有疫情发生地区来(返)长,请您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入住酒店报备。知情的亲友同事,请您主动提醒、劝导、报告。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核验健康码、通风消毒、督促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加强人流引导,避免人员聚集。

3.加强自我防护,规范佩戴口罩

公众要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分餐食、用公筷、一米线等卫生习惯,配合做好扫场所码、亮健康码、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不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返乡都要做好路途中的防护。出行和进出人流密集型的场所,一定要正确规范地佩戴口罩;同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手直接触碰眼、口、鼻;旅途中减少与他人攀谈和就餐次数。

4.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场所规模及人流量,防止人员聚集。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返程回来后要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并密切关注家人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向接诊医生告知旅行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外市返程归来的人员应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持续关注国内疫情形势。若发现自己近14天到过中高风险地区以及本土有阳性病例报告的城市、与阳性人员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以及健康码转为“红码”或“黄码”,应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村)和所属工作单位报备。

交通安全重中之重!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出道路交通安全预警

清明假期将至,交通出行集中,交通安全风险突出。近日,公安部对近三年清明节期间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并向社会公众发出道路交通安全预警。

从近三年清明节期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假期首日交通事故集中,每日19至21时交通事故多发。近三年清明节,首日死亡交通事故和较大交通事故占比均为最高,分别占假期总数的35.3%、55.6%。从每天时间分布看,19至21时死亡交通事故占15.4%,明显高于其他时段。

二是高速公路追尾事故多发,不保持安全车距肇事突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占53%;未保持安全车距肇事最多,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占15.8%。

三是国省道车辆间迎面相撞事故多发,超速行驶肇事突出。国省道交通事故中,车辆间迎面相撞事故占16.6%,其次同向行驶车辆侧面相撞事故占14.3%;超速行驶违法肇事最多,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占8.3%。

四是农村道路翻坠事故集中,无证驾驶肇事突出。全国翻坠事故中,45.5%发生在农村道路,且多发于农村山区弯坡路段。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证驾驶肇事最多,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占20.5%。

五是城市道路车辆碰撞行人事故多发,酒驾醉驾肇事突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行人事故占18%,其占全国同类事故的48.4%;酒驾醉驾违法肇事最多,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占7.9%。

六是小客车和摩托车肇事多发,不使用“一盔一带”问题突出。小客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和较大交通事故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61.1%;汽车事故死亡人员中44.8%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和较大交通事故分别占总数的19.5%、11.1%;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人员中71.8%未戴安全头盔。

七是南方地区雨天交通事故突出。南方地区雨天交通事故占全国总数的77.3%,其中广东、广西此类交通事故突出。雨天超速行驶肇事风险高,近三年清明假期由此导致2起较大交通事故。

公安部提示——

自驾出行,应提前了解当地祭扫、疫情防控政策和天气、路况信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驾车时应尽量避免长途自驾、夜间行车,自觉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开车打手机等违法行为,注意礼让行人。驾乘汽车务必全程全员系好安全带,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务必全程戴好安全头盔。

高速公路行车,要保持安全车距和车速,遇雨天行车要降低车速,减少变道超车。遇车流量大时注意排队前进,切勿超车插队,切勿占用应急车道。如发生交通事故,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驾车行经农村地区,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行经农村、山区公路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驾驶面包车和摩托车请勿无证驾驶、超员载客,驾驶货车、拖拉机、三轮车请勿违法载人。

假期乘车出行,要全程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站外拉客拼团“黑车”,坚决抵制乘坐超员客车及非载客车辆,发现交通违法行为主动举报。

春游警惕孩子过敏!

花粉、粉尘、柳絮等容易致敏的过敏原在春季明显增多,而天气晴好、景色宜人,孩子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因而他们接触到过敏原的机率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孩子活动量增大,食量也随着增大,经常会摄入一些新食物,就很容易吃到导致过敏的食物。这些因素恰恰赶上“换季”这个容易出现免疫紊乱的时期,过敏体质的人常常会饱受过敏之苦。

孩子过敏有哪些表现

1、皮肤干、痒、湿疹多

儿童过敏时,宝宝的面部、身上可能出现轻度红斑、水肿,有的还有湿疹样变化。孩子可能会经常不停地抓挠。严重的湿疹还会出现皮肤发红、皮疹,有水泡、脱皮等现象。

2、咳嗽、流鼻涕、鼻塞

春季孩子出现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症状,应该首先考虑宝宝是不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有时会被以为是感冒,事实上,一般感冒的症状持续时间是7-10天左右,如果宝宝“感冒症状”持续2周以上,就应考虑有过敏的可能。

3、过敏性咳嗽或哮喘

如果宝宝春季或秋季有咳喘发作,一到春季又出现比较明显的咳嗽甚至喘,要考虑是过敏性咳嗽或哮喘,需要由医生判断病情并进行治疗。

4、眼睛发痒、揉眼睛、眼睛红肿

有的孩子一到春天就嘴巴红肿、烂舌头等,甚至还会表现出眼痒、红肿,流眼泪、揉眼睛,外耳道内反复流水等,这有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

5、呕吐、腹泻

如果宝宝经常肚子不舒服,拉肚子,妈妈也要注意。可能是食物过敏导致的消化道症状,或是食物生冷引起的肠胃不适。

孩子春季过敏,该怎么办

1、找到并避开过敏原

找到致敏原,并让孩子注意避开,是根治过敏的关键,必要时可通过过敏原检测定位过敏原。

比如春季花粉过敏的宝宝,家长要注意少让孩子接触花粉、毛绒玩具、动物皮毛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经常换洗宝宝用的被单、被套、枕套等用品。

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扬尘、柳絮等过敏因子,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不要用碱性太强的香皂清洗皮肤;贴身衣物应选用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羊毛或化纤织物。

2、每天清洗鼻腔

过敏性鼻炎者,或对花粉、柳絮敏感的人,每天清洗鼻腔2-3次。可以在家给孩子做做雾化。或在小吸壶里装上生理盐水,通过鼻子吸入,可清除鼻腔内的花粉成分。

3、“武装”好再出门

易过敏的孩子在春季出门的时候,可以考虑戴上口罩、眼镜等防护物品!

4、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也是预防过敏的重要法宝,因此可以平时多鼓励宝宝多运动,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同时春天阳光好,沐浴阳光还可以促进孩子对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促进骨骼发育。

5、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如果宝宝出现了疑似过敏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切勿自行为宝宝服用抗过敏药物。

希望各位大小朋友可以度过一个

快乐、充实、健康的假期~

End

本文综合|综合自潇湘晨报微信公众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清明可以带婴儿出门吗(清明能带婴儿出门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