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孕妇死(清朝孕妇死亡率)晚清孕妇死(清朝孕妇死亡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晚清孕妇死(清朝孕妇死亡率)

晚清孕妇死(清朝孕妇死亡率)

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并没有现在那么多生产技术,如B超、胎心监护仪等,更没有剖腹产,女人生孩子只有一条路——顺产。

体质健康的孕妇可以靠憋着一股蛮力,把孩子从肚子里顺畅地推出来,运气差一点,孩子的胎位不正,这时就要靠产婆把手伸进孕妇宫腔,把胎儿拨正。

更惨的话,孩子个头大,就极容易出现难产的情况,比如孩子的头会卡住,长时间难产的话,胎儿可能会缺氧窒息,甚至胎死腹中,此时如果不及时把胎儿拖出,甚至会一尸两命。

孩子生出来了,还不能放下心,还要提防产后大出血,也就是常说的“血崩”,不过说实话,提防不提防的区别也不大,因为在古代一旦发生血崩,九成救不回来。

生一回孩子无异于在鬼门关里走一遭,这个道理不假,现如今我们看着电视剧里那些女子咬着白布满头冷汗,撕心裂肺叫得极其凄惨的生产镜头,半信半疑。

实际上,演员的演技或许都不足以演绎出真正生产时的痛苦。

古代女子深藏闺中,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以弱柳扶风之姿为美,身体素质自然也一般,分娩更是能要了她们半条命去

生产痛到一定的境地,还会出现一种十分罕见的情况——假死。

听起来像是话本里才会出现的词,但是把这个词换成现如今的“休克”,或许就能理解了,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生产结束后,确实可能会因为耗尽体力,出现呼吸不顺畅的情况,从而陷入短暂性休克。

放在现代,医生会进行及时抢救,等待孕妇慢慢苏醒,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在古代,那就真的极其凄惨了。

古代判断人死活的方法,无非就是探呼吸、摸脉搏。

然而很不巧,在孕妇出现假死症状的时候,呼吸和脉搏都会极其微弱,不靠专业仪器的话,仅凭肉眼肉体很难探测到。

从而会让身边人做出孕妇难产死亡的误判,在人尚有一丝气息的时候就已经着手为其准备后事,放进棺材埋地下葬了。

被活埋的清朝孕妇

1999年,考古人员曾在我国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发现一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墓穴,后经研究鉴定,这是一座清朝时期修建的古墓。

可惜的是,当专家们下到墓室中后,在墓室周围发现多个打通的盗洞,果然此墓不知曾被几轮盗墓贼闯入,里面一些文物都已经被洗劫一空,墓室中只剩一具破败不堪的棺椁。

通过观察墓穴的规格和一些墙上壁画,专家们判断这座墓穴的主人出身富贵,如果没有被盗墓,想必墓穴中会有更多具有考古价值的陪葬品。

不过见状,考古人员也只能遗憾叹息一声,准备将古墓探索发掘后保护起来。

当考古人员将棺材打开后,在里面发现了一具清朝女尸,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棺材里有尸体当然不是什么罕见事,而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感到惊诧的,是这尸体的状态。

尸体埋在地下百年,早已风干为骷髅,浑身发黑,可干尸的姿势却极其诡异。

干尸嘴部大张,犹如一个黑洞,双腿曲起,左右张开,手部交叠放在小腹部略往下的位置,靠近私处。

这让在场的专家都不由得一惊,自古以来安葬最讲究安详,以往出土的古墓中发现的古尸大多都是平放安躺着的。

古代女性又向来保守,无故断不会做出这种在封建社会眼里极其不雅的姿势,而这具女尸却呈现一副狰狞诡异之姿,不禁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所有人都不明白,亲属怎么会容许家中女眷以这种姿态下葬。

又经过一番研究,众人发现,女尸的死因是窒息而死,且手骨有断裂迹象,再仔细观察棺盖内部,赫然分布着许多挠抓痕迹。

想必这女尸必定不是平静逝去的,而是生前遭受了很大一番痛苦折磨后才死去,因此才会这么不得安详,只是不知这女尸生前到底遭遇了什么。

一个恐怖的猜想浮现在所有人脑海中:活埋。

更令人惊讶的是,专家们还发现女尸的身体中居然有一坨黑色风干的囊袋圆状物体。

考古人员将这团可疑物体带回实验室,经过鉴定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完整的胎盘。

真相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了,专家通过掌握的证据,还原出墓主生前的场景,显然,这是一个悲惨至极的故事。

这具女尸生前应当是个富贵人家的女眷,而且是个身怀六甲的孕妇,分娩时遇到难产的情况,身娇体弱的女子承受不住这撕裂般的疼痛,痛苦之中她耗尽了所有的气力,陷入重度昏迷,也就是休克状态。

身边服侍的人发现墓主没有了呼吸脉搏,以为其难产而死,于是将其入殓安葬。

墓主在被下葬之后,又从昏迷中苏醒,惊恐地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封闭黑暗的棺材里,原本高高隆起的腹部也平坦下去。

她不断挣扎,凄厉呼救,用手在棺材四壁上拼命抓挠敲打,甚至手骨断裂,却都无济于事,剧烈的胸腔起伏只加剧了狭小棺材里氧气的消耗。

最终墓主在绝望之中窒息而死,自此长眠地下,直到两百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专家们也感到无以复加的悲伤,试想,当一位幸福地等待着腹中新生命降临的孕妇苏醒后,发现自己躺在黑漆漆的棺材里,孩子没了,亲人不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该是何等的凄惨绝望。

停尸的典故

不过,有一点让人感到疑惑,在古代丧葬文化中,有停尸的惯例,古人将死者的尸体停放在灵堂一段时间,由家人亲属日夜守灵。

停尸的典故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假死”事件,彼时虢国太子无故离奇暴毙,虢国君主悲痛万分,只好将太子遗体风光大葬。

恰逢神医扁鹊周游列国,来到虢国,听闻太子暴毙,便问宫人太子患何病去世。

宫人答:“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蓄积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

扁鹊又问太子死去几时,宫人答尚不到半天。

于是扁鹊便求见虢国君主,提出自己可以令太子“起死回生”,虢国君主同意了。

扁鹊见到太子遗体后,心下了然,他磨针后在太子百会穴上扎下一针,不一会儿,“暴毙”的太子竟然悠悠转醒。

扁鹊又给太子服下药剂,此后半个多月,一直用药剂为太子调理身体,太子康复如初。

所有人都赞扁鹊医术了得,能让人起死回生,但扁鹊却答自己只是让一个本就没有死去的人恢复健康而已,太子只是“尸蹶”,也就是假死,并没有真正死亡。

自此之后,民间便有了“停尸七日”的习俗,想看死者七日内是否能“起死回生”,不过大多都是真正死了,假死案例还是极罕见的。

不知此墓墓主为何会在下葬后又阴差阳错地“起死回生”,或许停尸期间墓主没能苏醒,又或是根本就没有停尸,家人在发现断气后,将其草草下葬。

类似的“假死活葬”场景还出现在影视文学里,历史上的杨贵妃一席白绫魂断马嵬坡,但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中,杨贵妃服下假死药后被下葬,苏醒后却未能如期被从棺材中救出。

贵妃在棺材里痛苦挣扎,最终窒息身亡,从鲜活秾丽的绝色佳人变成一具了无生气的美人尸。

古代难产率极高,皇室权贵是把天下所有顶级资源掌握在手中的那一批人,自然包括医疗资源,而历史上死于难产的皇后就有两位,更何况平民女子。

很多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嫁为人妇,去给人传宗接代了,身体各项机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分娩时难产的风险性极大。

古代身份高贵些的女子平日的爱好就是些琴棋书画。

古人对子嗣的重视,使得女子怀有身孕后大多成为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能不动则不动,各种补品源源不断往肚子里灌,母体越来越纤弱,胎儿长得越来越壮。

分娩时很难不完蛋,稳婆的接生方式更是五花八门,她们没有极佳的医术,全凭接生经验去搞,因为古代学医的女子很少,更不可能会让男大夫去给女眷们接生。

稳婆有的会用镰刀去割脐带,寓意“镰生贵子”,也不管那刀是不是消过毒了,有的产妇孩子顺利生下来了,却因为产后感染一命呜呼。

当孩子生不出来时,稳婆就只能用手生拉硬拽,实在剩不下来了,就只能面对“保大保小”的场面。

保大就是不管胎儿死活,从外面硬挤硬拽,赶快把胎儿从母体中弄出来,肚子里可能尚是个完好的胎形,拽出来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肚子里若是个男胎而母亲身份低微的情况下,则极有可能保小,用剪子剪开产妇肚皮,把胎儿取出,无异于杀鸡取卵。

不过说实话,当已经到了需要考虑是保大还是保小的地步时,基本大小都很难保住了。

生孩子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而又不可能不生,古代人极其重视子嗣,尤其是男孩,因此向来有“母凭子贵”的道路,诞下儿子,连带着母亲的身份地位就会高贵起来,很多家庭生不下儿子就一直生。

即使到了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女性生产的痛苦依然没能减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晚清孕妇死(清朝孕妇死亡率)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