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看望刚出生的婴儿(皇后抱婴儿)皇后看望刚出生的婴儿(皇后抱婴儿)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皇后看望刚出生的婴儿(皇后抱婴儿)

皇后看望刚出生的婴儿(皇后抱婴儿)

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的一天,唐高宗李治带着武昭仪,亲自登门拜访长孙无忌,对于当时的大唐帝国来说,长孙无忌身份特殊,他不仅是朝中重臣,又是功臣,而且是国舅,他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李治和武昭仪此行的目的主要就是一个,那就是想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皇后。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废除王皇后呢?皇上喜新厌旧了。有的史书上面说是武昭仪生了一个女儿,王皇后就去看望这个刚出生的小孩,等王皇后走后,高宗也来看女儿,结果发现,女儿已经死了,问之前谁来过啊?王皇后来过,所以就说是王皇后杀死了武昭仪的女儿,皇帝勃然大怒,就想废掉王皇后。

至于王皇后是否真的杀死了武昭仪的女儿,还是武则天自己亲手把女儿杀死嫁祸给王皇后,这个还有待考证。但不管如何?反正现在皇帝有了武昭仪,就动了要废王皇后的心思了。

唐高宗李治

但作为皇帝的高宗李治,为了让废王立武能够顺利实现,还是希望能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等这些朝中重臣的支持,不仅是出于君臣关系,更是甥舅关系,李治都决定应该亲自上门拜访一下这位先帝的托孤大臣,于是,皇帝和武昭仪就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家中。

皇帝亲自上门拜访,长孙无忌这个官场老油条当然知道皇帝是为何而来,还不就是废王立武嘛,但皇上不提,长孙无忌也不知声,只是热情招待,酒宴之间,外甥和舅舅相谈甚欢,皇帝一高兴当场封长孙无忌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还赏赐给长孙无忌满满十车的金银财宝和锦缎丝绸。

皇帝和武昭仪这是在“贿赂”长孙无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帝就暗示长孙无忌说到,舅舅啊,这个王皇后呢至今也没个子嗣,话刚说半句,长孙无忌一听就知道皇上接下来要说什么,但是长孙无忌就是不接皇帝的话,顾左右而言他,搞得皇帝和武昭仪二人十分不愉快,酒席也草草结束。事后,武昭仪还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但长孙无忌还是不答应。皇帝也派礼部尚书许敬宗去劝说长孙无忌,结果许敬宗被长孙无忌臭骂了一顿。

长孙无忌

既然封皇后不成,皇帝就退而求其次想封武昭仪为妃,并在正常编制之外增设一个宸妃封给武昭仪,结果也是大臣反对,最终也没有成功。

难道满朝文武就没人支持废王立武吗?皇帝和武昭仪正在郁闷之中时,一个叫李义府的中书舍人,向皇帝上书,表示支持废王立武。

这个李义府与长孙无忌平日里有矛盾,原本李义府是要被降职的,让他到壁州(今四川通江县)去当司马,在任命还没有下发前,李义府事先得到了消息,他不想去壁州,就向他的同事王德俭询问解决办法,王德俭就给李义府支了个招,他说现在皇帝最头大的事情就是废王立武,但宰相们都对此有异议,如果你能站出来表示支持废王立武,定能转祸为福。于是李义府就上书皇帝,支持废王立武。皇帝看到李义府的报告,大喜,终于找到友军了,皇帝立马召见了李义府,赏赐他珍珠一斗,并且官复原职,不仅如此,还破格提拔他为中书侍郎。李义府的行为在朝中产生了榜样效应,一时间,卫尉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等都以各种形式表示支持废王立武。

朝堂之上,关于废王立武,形成两派,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中以李义府、许敬宗这些中低级官员为代表,持反对意见的是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代表的这些重臣元老们。李义府,许敬宗这些人,都是些后起之人,他们没有太多的政治资源,为了将来的政治前途,所以他们就只能站在了皇帝和武昭仪这一边,而对于反对派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他们要保住自己现有的利益,最好的办法是维持现状,他们思想保守,而且担心一旦武昭仪上位,会打乱游戏规则,将影响到他们的既得利益。

废王立武,这是件大事,光有低级别的官员支持是不行,还是得有朝中重臣的同意才行,皇帝还是想再做做老臣们的思想工作。

有一天退朝后,皇帝召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李勣四人单独开个会,还没进会议室前,褚遂良就把会议的基调给定好了,他和另外三位说,皇上叫我们四人单独开会,肯定就是废王立武一事,皇上现在是铁了心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到时我们只要反对,就是抗旨,那是死罪,长孙无忌即是功臣又是皇上的舅舅,到时皇上一怒之下如果杀了长孙无忌,岂不是落下个杀亲舅和功臣的恶名,而我褚遂良就不一样了,是从平头百姓起家,也没有什么功劳,只因为受了先帝的托孤而已,所以我必须据理力争,否则无脸去见先帝。于是由褚遂良作为此次会议的“主攻手”。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李勣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请假缺席了本次会议了。于是其他三人就来到了内殿。

会议一开始,皇帝就开门见山地说道,皇后现在没有生子,但武昭仪有,所以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诸位爱卿是什么意见啊?

禇遂良率先表态,他说道,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亲自为皇上选的,先帝临终前拉着皇上的手告诉微臣,要把先帝的好儿子好儿媳托付给微臣,这些话恍如昨日,言犹在耳,现在也没有听到皇后有什么过错,所以不可轻易废掉皇后而顺从皇上去违背先帝的遗愿。褚遂良搬出先帝来压皇上,皇上很不爽,会议不欢而散。

皇帝仍不死心,第二天又把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叫来再议,褚遂良说,如果皇帝一定要换皇后,应该从世家望族中挑选,为什么非得选武昭仪做皇后,武昭仪曾经侍奉过先帝,这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将怎么评价皇上您呢?皇上一定要三思啊!微臣今日触怒陛下,罪该处死。说完褚遂良将上朝用的笏板放在殿内台阶上,解下头巾向皇帝不停地磕头,顿时血流满面,还提出要把笏板还给皇上,辞官回家。

这是逼宫啊!皇帝勃然大怒,命人将褚遂良带出去。此时就听旁边的隔帘内有人大声说道:“为何不把这个老东西给杀了”,原来武昭仪正坐在隔帘后面。长孙无忌赶忙说道,褚遂良是先帝的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可以加刑。而一旁的于志宁,吓得不敢说话。会议只得再次中止。

褚遂良

接着韩瑗、来济等大臣纷纷上书,给皇上摆事实,讲道理,举了很多历史案例,总之一句话,不能废王立武。高宗气得头都大了,将这些谏言往旁边一扔,不予理会。

很明显,群臣中反对派明显强过支持派,那怎么办呢?除了这两派,还有没有其他人呢?你别说,还真有一个中间派。

皇帝发现,为什么每次御前会议,这个李勣总是缺席,这位李大将军对此事还没有表态。

于是皇帝单独召见了李勣说道,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褚遂良这些人十分固执,就是不同意,褚遂良是顾命大臣,他不同意,这事就办不了了吗?说完后,皇帝看着李勣,希望能从这位老将军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

李勣回答道:“此乃皇帝家事,何必问外人?

此话一出,如醍醐灌顶,对呀,是朕要换老婆,与旁人何干,跟你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半毛钱关系吗。

李勣

李勣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也不反对,这与李勣以往的为人处事风格是一致的,李勣向来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人,从不在乎谁是领导,当年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斗得你死我活,双方都想拉拢李勣,可是李勣任凭你李家兄弟二人斗法,就是谁也不帮,这回废王立武,李勣依旧是这个态度,你皇帝爱让谁做皇后就让谁做,跟我李勣没关系。对于皇帝来说,李勣不反对,就是默认同意,最关键的是,李勣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整个军方的态度,这一下,皇帝底气十足,他要乾刚独断,废王立武,就这么定了。

武昭仪接着趁热打铁,让许敬宗制造舆论,说一个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着要换个老婆呢?何况天子要立个皇后,你们又何必管那么多事呢?

没几天后,褚遂良被贬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去当都督了。

高宗下发诏书,以王皇后和萧淑妃用毒酒杀人为由,废为平民,二人的母亲和兄弟全部削除官爵,流放岭南。

皇帝已经给出信号了,百官纷纷上奏,请求立武昭仪为皇后,于是高宗下诏,武氏出身于大功之家,累世都任官职,之前因才德出众,所以选入后宫,不仅声誉很好,而且品德光照宫阁,在朕当太字时,武昭仪曾蒙受朕已故母亲的特殊恩惠,得以时常服侍先帝,日夜不离左右,在后宫之中,经常约束自己的行为,妃嫔之间也十分和睦,先帝对此也是看得很清楚的,经常赞叹,于是将武昭仪赏赐给联,就像汉宣帝将宫女王政君赏赐给了皇太子一样,所以,武氏可以立为皇后。这份诏书对武昭仪家世低微、出身不好的评价均一一给予反驳。

武昭仪通过不懈努力,一步一步,力排众议,终于如愿以偿,从昭仪一跃而成为皇后,为后来成为武则天,坚实地走出了第一步。

武则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皇后看望刚出生的婴儿(皇后抱婴儿)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