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哪里有卖婴儿床的(南阳卖婴儿床的实体店)南阳哪里有卖婴儿床的(南阳卖婴儿床的实体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南阳哪里有卖婴儿床的(南阳卖婴儿床的实体店)

南阳哪里有卖婴儿床的(南阳卖婴儿床的实体店)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90后王晓光如今是22个孩子的大家长。不仅负责着孩子上学的接送,还承担着他们的日常花销。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王晓光陪着孩子走过了6年的成长时光。这个大家庭的名称叫儿童之家,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云阳镇。从2014年创办至今,这里前后接收了67名儿童,他们多来自贫困或亲人丧失抚养能力的家庭。比起经济上的给予,王晓光认为儿童之家是一个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地方,他希望通过志愿者的陪伴和支持,让孩子本不幸福的童年得到治愈。

儿童之家的大家长王晓光。受访者供图

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

每年秋天,王晓光去山里的频率就变得更加频繁。除了去采购农户种植的香菇、木耳等作物外,他还会跟着山里的村民去挖些野生水果、蔬菜,像野生的猕猴桃、山药。有些会直接拿回镇上销售,有些则通过网络卖出。“挣”回的钱几乎都被投入到了自己的大家庭里,一个成员之间本不认识的大家庭。

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部的南召县云阳镇,王晓光发起并建立的儿童之家就位于云阳镇新街上的小关社区内。两层高的民房建筑,一层是餐厅、厨房和开放的院子,二层则是图书馆和孩子休息、睡觉的地方。每到周末,这里就会热闹起来。这些孩子都来自南阳市内不同区县和乡镇,他们大多家庭贫困,有些甚至是处于无人抚养的困境之中。

儿童之家的二层图书馆是孩子们看书、学习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有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也有被扔给亲戚不愿继续抚养的,都是在童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目前在儿童之家有22位,从小学一年级到大一都有。其中,多数孩子是从2014年儿童之家建立之初就来到了这里。6年多的时间里,有67名儿童先后在这里生活。包括王晓光在内的志愿者们负责着孩子的起居以及上学、生活所必要的消费。甚至连开家长会都是由志愿者代替。

送孩子们上学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至于期间离开儿童之家的孩子,有些是因精准扶贫政策后家庭条件得以改善,家人将其接走。有些则是亲人从不愿接纳到愿意,改变了心意。

在这个大家庭里,王晓光是大家长。从创办到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到未来儿童之家的发展,所有的事几乎都压在这个90后身上。

被暑期志愿服务改变的生活

王晓光并不是南阳市当地人。他来自更北部的河南省汝州市,距离现在他常在的云阳镇超过120公里。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农村家庭出身,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家里的条件不算很好,只能说维持生活。

在兄弟三人中,王晓光是最小的。2009年,王晓光考到了安阳工学院,主修社会工作专业。其工作方向多是与民政工作、社工机构以及公益慈善组织相关。但据王晓光回忆,自己认识的师哥师姐们,大多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了补贴生活,王晓光发过传单、做过校园代理也当过家教,但毕业后要做什么,自己并没有很好地规划。

王晓光觉得,直到大二暑假结束前,自己还是很茫然的状态。让自己改变的是一次到北京的兼职。

王晓光告诉记者,大二的暑假前,自己本来报名参加了一个江西井冈山的志愿者项目,但因为家人反对没能去成,便将计划改为到北京打暑期工,做保安挣些钱。但两个月的暑假里,王晓光只做了20多天。离开后,通过学姐介绍,王晓光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志愿者工作,照顾孤残儿童。

“之前我其实是个挺消极的人,但跟这些孩子相处的一个多月时间,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关注他们,夸张一点说,感觉像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王晓光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从大三下半学期,王晓光就将大部时间投入了志愿者工作。他加入了当时暑假志愿项目的主办方,一家从事儿童救助的基金会。这也是他毕业后从事的唯一一份工作,直到2017年离开。

据王晓光介绍,云阳镇的儿童之家起初也是借基金会的平台创立,在自己离开后,这一项目曾面临取消。后经过与基金会及当地民政部门协调后,儿童之家目前挂靠在云阳镇小关社区名下。除了王晓光外,还有10余位志愿者,均来自社区周边。

接到第一个孩子

从2012年开始,因基金会工作需要,王晓光开始走进河南省南阳市的山区进行乡村调研,寻找需要帮助的儿童。但大多只能通过物质帮助,带去助学金、物资、生活用品,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因此改变什么。面对一些处于极端困境的孩子,物质帮扶的作用也显得微乎其微。

“都是没人管的孩子,夏天不穿衣服在外边跑,冬天冷了也不知道穿。”王书桂说道。

今年58岁王书桂是儿童之家最早的一批志愿者,也参与了筹备过程。2013年王书桂退休,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在走访和关爱孤寡老人的过程中,她发现农村里许多孩子面临着没有人管的情况。既有亲人去世,也有父母因残障、伤病需要孩子照顾他们的情况。因为同样的诉求,王书桂通过志愿者组织认识了王晓光。2014年11月,他们接来了儿童之家的第一个孩子。

那一年,小飞(化名)13岁,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父亲和因智力残障而生活不能自理的15岁姐姐,家里最小的人担起了一家子的事。通过爱心人士的捐助,小飞有机会重返校园,但问题在于这样姐姐就没有人照顾。

“想着把姐弟两个接过来,弟弟平时上学,我们几个志愿者来照顾他的姐姐,这个也是最初儿童之家的雏形。”王晓光告诉记者。

多数时间里,小飞的姐姐都由王书桂照顾。一是因为当时志愿者人数不多,能够常抽出时间的人更少。二是因为这一家人最早是由王书桂发现的,相比别人,孩子更信任她,愿意和她待在一起、吃她做的饭。直到前几年,姐姐和志愿者接触得多了,才不再只黏着王书桂。

王书桂告诉记者,最初位于云阳镇老街的儿童之家院落是由当地一位爱心人士无偿提供使用。而通过王晓光所在的基金会平台募捐,儿童之家项目也收到了洗衣机、冰箱、床铺、图书等各类物资。

6年过去了,当初撑起家庭的13岁男孩已经长成了男子汉。据王晓光介绍,高中结束后,小飞参加了工作,目前是一名消防员。因为需要任务待命,回儿童之家的时间少了很多。姐姐也在四年前被家里的亲戚接走,回到了村里生活。

从无偿发放到激励主动做事

在儿童之家里,孩子们称呼王晓光为晓光哥。对孩子,王晓光一般会叫他们的名字或外号。在这个大家庭里,王晓光很难用家长或哥哥的身份去对待孩子,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陪伴者。通过儿童之家,不断修补孩子们原本破碎的童年。

从3年前开始,王晓光尝试着利用奖励机制引导孩子们的主动性。他告诉记者,儿童之家经常会收到爱心人士的物资捐赠,开始时,这些物资都会无条件发给孩子,什么时候缺了就随时给。但志愿者发现,这样的过程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后来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劳动,进行一些简单写作、绘画来兑换他需要的东西或者额外的零花钱,最简单的可以是今天儿童之家的值日、家务劳动,再复杂一点的他们可以自己画一幅画作为家里的装饰,希望让他们明白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珍惜。”

除了上学住宿外,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儿童之家度过。每隔一至两个月,王晓光和志愿者们都会至少带着孩子回一次家,让他们和家里的亲戚度过周末,“逢年过节都会送他们回去,结束后再接回来,毕竟孩子终究还是要记得家在哪里。”

“希望自我造血养起这个家”

从去年开始,孩子们的周末活动地点不再局限于镇上的儿童之家。通过爱心人士的帮助,王晓光和志愿者们在位于镇不远处的伏牛山上租下了10亩耕地,种植玉米、紫薯等旱作物。

上个月,孩子们种下的紫薯成熟,王晓光也带着他们进到山里,让孩子体验挖紫薯的乐趣。一是体会劳动的过程,二来希望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让孩子们能打开内心。

孩子们体验挖紫薯的乐趣。受访者供图

今年刚刚收获不久的紫薯。受访者供图

收获的农作物将由通过志愿者开办的网店进行销售,而农产品销售也是儿童之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大部分开支。秋天收获季,一个月能卖出10000多元。而等到夏天,一个月只有2000元。

通过6年的运营,王晓光告诉记者,目前每个月儿童之家的成本开支在10000元左右。每年的开学季,由于需要交学费,当月的压力会更大一些。每个月平均下来,通过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可以满足儿童之家一半的成本开支。剩下的则是捐款。

“像有时候在孩子开学前后,有些爱心人士会定期捐助学费,我在交给学校之后会给捐助者出示学校的票据,但未来我们希望的是儿童之家可以不用依靠任何的捐助就可以维持下去,除了这种常规的卖一些山货,也考虑和城市里的一些学校、家庭联合做一些活动,整个收入的话最终还是会投入到儿童之家里。”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世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南阳哪里有卖婴儿床的(南阳卖婴儿床的实体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