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会引起失眠吗(牛膝 失眠)牛膝会引起失眠吗(牛膝 失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牛膝会引起失眠吗(牛膝 失眠)

牛膝会引起失眠吗(牛膝 失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

蔡霞1 赵成思2 刘艳骄3

(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43; 2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睡眠医学科,北京,100041; 3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科,南区睡眠中心,北京,100053)

摘要 中药对药在临床应用中可加强药物间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石菖蒲配郁金、白矾配郁金、磁石配石菖蒲、石菖蒲配蝉蜕、牛黄配珍珠、远志配菖蒲、冰片配天南星、金箔配代赭石、皂荚配半夏、半夏配干姜、炒酸枣仁配茯苓、黄连配肉桂、生龙骨配生牡蛎、金箔配代赭石等对药以及在有关典型病例中的应用分析,阐述对药在睡眠障碍中的临床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对药;睡眠障碍;临床应用

对药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其组成虽简单,但却具备了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此即后世所云的\"配伍七情\"到南北朝时期,《雷公药对》等配伍专著的问世,使对药配伍在实践和理论上初步形成了独立体系。对药的组成除按照七情合和外,亦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进行配伍。两药相须、相使,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临床运用时往往成对使用,达到相得益彰,提高疗效的目的。

睡眠障碍主要包括睡眠期间的固有障碍(如:失眠、嗜睡、睡行症、夜惊等),睡眠期间伴随障碍(如:睡眠癫痫、睡眠头痛等),在我们的中医中药治疗睡眠障碍中,根据临床实践结合他人的经验,使用对药可以更好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以下是对药在睡眠障碍中的总结。

1 促觉醒药对

1.1 石菖蒲配郁金 石菖蒲辛温,开窍豁痰,醒神健脑,化浊开胃;郁金苦寒,凉血清心,行气解郁,祛瘀止痛。菖蒲以开窍为主,郁金以祛痰为要。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温一寒,相互促进,豁痰行气,解郁除烦,相得益彰。主治:痰蒙清窍,神昏癫痫,嗜睡,开心窍,具有解郁醒神的功效,同时也具有宁心安神益智、聪耳明目之功,治疗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对于失眠和嗜睡均可以使用,2种病剂量可以基本相等,而更多是应用于治疗失眠症[1]。

案例1:抑郁症伴发嗜睡,患者某,女,28岁,2016年8月初诊。患者平时性格开朗,因工作原因,致使心情郁郁寡欢,默默不语,不能安心工作,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困倦、嗜睡,进食后尤为明显。曾去某三甲医院心理门诊治疗,诊断为抑郁状态,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药名、药量均不详)有一定疗效,自诉有胃痛、胃酸、烧心等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形体渐瘦。今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现症见:患者精神抑郁,表情苦闷,沉默不语,双目呆滞,面色晃白晦暗,困倦,脉滑数,舌质暗红,苔微黄腻。证属:脾胃气虚,痰瘀互阻。治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豁痰开窍。方用柴芍六君子合菖蒲郁金汤加减,具体药物:党参12 g、茯苓12 g、麸炒白术15 g、生甘草5 g、柴胡12 g、白芍15、石菖蒲15 g、郁金15 g、胆南星8 g、麸炒枳壳8 g、海螵蛸6 g、瓦楞子10 g、黄芩12 g、天竺黄10 g。水煎服,2次/d。

二诊:服前方7剂后精神症状好转,胃痛,胃酸、烧心等症状明显改善,余症同前。遂上方加减,胆南星改12 g,加青礞石15 g、玫瑰花15 g。继服7剂,服法同前。三诊:见精神明显改善,困倦好转,情绪稳定,体质量增加,睡眠、饮食均正常,亦能正常工作,遂上方去海螵蛸、瓦楞子继续服用7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证属脾胃气虚、痰瘀互阻,蒙蔽心神而精神抑郁,表情苦闷,沉默不语,双目呆滞,面色晃白晦暗,困倦,脉滑数,舌质暗红,苔微黄腻等症状。方中柴芍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化痰开郁,菖蒲郁金汤方中二药相伍,一气一血,一温一寒,相互促进,豁痰行气,解郁除烦,相得益彰,再加青礞石、玫瑰花坠痰下气解郁,再配天竺黄、胆南星清热豁痰,增加平肝开郁之力。诸药共凑益气健脾,化痰祛瘀,豁痰开窍之功。

1.2 石菖蒲配远志 远志芳香清冽,辛温行散,宁心安神,散郁化痰,对睡眠有促进作用;菖蒲辛散温通,利气通窍,辟浊化湿,理气化痰,醒脑健脑。远志通于肾交于心,石菖蒲开窍启闭宁神。二药配伍用,可以通心窍、交心肾,益肾健脑聪智,开窍启闭宁神之力增强。主治:头昏、头脑不清,心神不稳,心烦意乱,嗜睡,记忆力减退,甚或表情淡漠、痴呆等症。《千金要方》加入龟甲、龙骨,名云孔圣枕中丹。用于治疗心血虚弱,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等症。凡属失眠、记忆力减退者确有实效。对于情志不遂,以致表情淡漠,甚或痴呆、整日昏沉思睡、烦躁不安等症者,常与温胆汤合用,也多收良效。一般情况下,石菖蒲与远志的剂量为2∶1比较合适,特别是运用睡眠呼吸暂停伴有失眠的患者比较合适[1]。

案例2:患者某,男,38岁,失眠1年余,加重伴心悸两月,间断服中成药效果欠佳,遂来就诊,现入睡困难,伴有神疲,健忘,偶有心悸,心烦,夜间尤甚,纳可,大便略干,小便灼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为阴虚火旺,上扰心神。治法:滋阴清热,安神定悸。方用:天王补心丹合知柏地黄汤加减:生晒参6 g,玄参12 g,枣仁30 g,柏子仁20 g,天冬、麦冬各10 g,生地黄15 g,伏神15 g,远志12 g,菖蒲10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黄柏10 g,知母15 g,珍珠母30 g,7剂,水煎服,2次/d,早晚顿服。

二诊:服药1周后心悸、失眠较前明显好转,手足心热略减轻,现仍有心烦健忘,乏力等症状,舌红少苔,脉弦细略数,辨证同前,在上方知母改30 g,加竹叶12 g、莲子心6 g。14剂水煎服,服法同前。服药后诸症好转。

按:本例患者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心神,而出现失眠,心烦、心悸、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状。方中使用远志、菖蒲为对药,远志通于肾交于心,菖蒲开窍启闭宁神。二药伍用,通心窍、交心肾,益肾健脑聪智,开窍启闭宁神之力增强。生龙骨、生牡蛎为对药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配之珍珠母益阴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涩精,止血、止带之力增强。盖龙骨益阴之中能潜上越之浮阳,牡蛎益阴之中能摄下陷之沉阳。黄柏、知母对药滋阴,配合淡竹叶滋阴清热除烦。全方共凑滋阴、清热、除烦、安神、定悸之功。

1.3 石菖蒲配磁石 经云:\"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之不聪。故以磁石益肾平肝,潜阳安神;用石菖蒲芳香化浊,宣闭开窍。二药伍用,一开一补,启闭开窍,益肾平肝,聪儿明目益彰。主治:阴虚阳亢,以致头晕头痛,心悸心烦,白昼瞌睡,夜间失眠等症。常用量:磁石15~30 g,打碎先煎。石菖蒲6~10 g。石膏配磁石对抑郁症伴失眠、耳鸣者亦有较好的疗效[1]。

案例3:抑郁症伴发耳鸣,患者银某,女,58岁,自诉3年前退休后情绪变得低落,不喜欢外出与人交往,不喜欢言语,伴有轻度失眠、耳鸣等症状,遂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给予西药治疗,具体不详。今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症见: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声音低调,耳鸣,听力障碍,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辨证为胆郁痰扰证,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15 g、竹茹12 g、枳壳10 g、陈皮12 g、法半夏9 g、茯苓12 g、石菖蒲15 g、川芎10 g、磁石20 g(先煎)、生甘草6 g。14剂,水煎服。

患者半月后复诊,自诉睡眠明显改善,无明显口干、口苦症状,二便正常,耳鸣略见好,余症同前,舌红苔淡黄,脉滑。上方磁石改30 g(先煎),加莲子心9 g,黄连改18 g,7剂水煎服。

按:本例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磁石益肾平肝,潜阳安神;用石菖蒲芳香化浊,宣闭开窍。二药伍用,一开一补,启闭开窍,益肾平肝,聪耳明目益彰。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共凑理气化痰、胃利胆之功。

1.4 石菖蒲配蝉蜕 蝉蜕轻清升散,散风热,利咽喉,宜肺窍以增音;石菖蒲芳香化浊,利痰湿,醒神启闭以开窍。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启闭醒神开窍的力量增强。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破伤风,还可用治小儿夜啼不安。现常用量:石菖蒲6~12 g。蝉蜕3~6 g,这种2∶1的比例适合解决睡眠过多的问题[1]。

案例4:患者李某,高血压6年,夜尿频(3~5次/夜)5年余,嗜睡3年,无任何征兆,突然睡着,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右下肢肿3个月,腿沉,下肢无力,体型肥胖,诉近期受凉后流鼻涕,咽痛,舌红苔黄腻,脉细短滑略数。既往病史:高血压、肾囊肿、肾结石、肾积水等。诊断:发作性睡眠伴感冒,证属肝风痰热,治以:羚羊角0.6 g、钩藤15 g、竹茹15 g、茯苓15 g、浙贝15 g、石菖蒲15 g、蝉蜕6 g、青礞石15 g、桑菊15 g、生地黄15 g、枳实15 g、半夏9 g、苍术15 g、夏枯草20 g,14剂,水煎服,1剂/d,分2次顿服。服药后感冒症状完全缓解,下肢水肿略减轻,仍有突然睡着的情况,遂上方去菊花、浙贝,菖蒲改2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按:发作性睡眠病多属于中医学的\"嗜睡病\"范畴,出现猝倒多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其临床表现有: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入睡幻觉、精神状态低下等症状,本例患者发作性睡病诊断明确,既往高血压、肾囊肿、肾积水等疾病,近期受凉后出现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症状,舌红苔黄腻,脉细短滑略数。使用礞石滚痰丸、温胆汤重用菖蒲先后治疗3个月,发作性睡病基本消失,中间如停药仍会出现轻度嗜睡现象,表明石菖蒲治疗发作性嗜睡疗效确切。

1.5 白矾配郁金 郁金辛而不热,先升后降,既能入于气分以行气解郁,又可入走血分以凉血清心,破瘀散结,善治痰浊蒙闭心窍;白矾气味酸寒,既能燥湿化痰,尤善祛风痰,更能逐热痰下泄上涌。郁金以开郁为主,白矾以化痰为要。二药伍用,其功益彰,豁痰开窍,抗癫痫甚效。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本事方》白金丸)。《外科全生集·马氏试验秘方》:郁金、白矾伍用,名曰癫痫白金丸、白玉化痰丸或矾郁丸,治痰阻心窍而致的癫痫痴呆,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医方考》中白金丸,可治失心癫狂[1]。

清·张石顽\"治一妇患失心风(癫)10年,用郁金120 g,佐明矾30 g为丸,朱砂为衣,馋服50丸,心间如有物脱去,再服而甦。以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朱砂安神故也\"。郁金可以解郁,可用于抑郁症合并嗜睡的患者,同时,也能改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幻觉。

1.6 牛黄配珍珠 牛黄苦寒,清热解毒力甚,有清心定惊,豁痰开窍之功。珍珠咸而寒,除镇心定惊外,还有清热、祛痰、解毒作用。二药合用,加强清热解毒,定惊息风、豁痰开窍之力。常用量:牛黄0.2~0.5 g(现在主要用人工牛黄,常用剂量2~3 g),或入丸散。珍珠0.3~1 g,入丸散。对于嗜睡与失眠交替出现的患者比较合适。但由于珍珠价格昂贵,临床上已经较少使用,治疗失眠常选择珍珠母,亦并可用于治疗睡眠幻觉[2]。

案例5:患者某,女,24岁,自诉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口疮,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睡眠差,时有失眠、时有嗜睡,精神不振,大便一般,小便色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热毒蕴结,痰瘀互阻。治疗当清热解毒,活血化痰,散结止痛,方用牛黄珍珠散加减:牛黄1 g、珍珠1.5 g、麝香1 g、黄连4.5 g、硼砂4.5 g、朱砂1.8 g、元明粉4.5 g、冰片4.5 g、白及5 g、白芷5 g,将诸药混均,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喷粉器将药末喷于患处或用吹鼻。治疗10 d左右口疮完全愈合,其他症状明显好转。2个月后电话随访,再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反复口疮,疼痛难忍小便色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乃是热毒蕴结、痰瘀互结之证,方用牛黄清热解毒;牛黄、珍珠配合麝香、朱砂、元明粉、冰片加强清热解毒、定惊息风、豁痰开窍之力;黄连清心火解毒,硼砂、白及、白芷抗惊厥、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诸药共凑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之功。现代研究表明[2]:牛黄珍珠散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能改善创面营养、能迅速修复微循环,改善病灶局部的血供,从而促进了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可减少创面渗出液,促进创面干燥,同时该中药制剂不损害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且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故促进组织生长修复。

1.7 冰片配天南星 冰片辛香浓烈,性善走窜,能升能散,具有通窍开闭之功。天南星辛散,走而不守,善入经络,能开闭结、散风痰,前人称为:\"开涤风痰之专药\"。二药合用,相使配对,有较强的醒脑通窍、祛风开闭之效。二者常伍用于热入心包、中风痰厥、惊痫等出现神志昏迷,牙关紧闭者。在睡眠障碍临床中,我们主要用于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3]。

案例6:患者某,女,24岁,2016年4月因发作性嗜睡1年就诊。患者平素体偏胖,动则气喘,汗出,自诉曾于2015年冬雪天路滑摔倒头部受伤,其后便有发作性睡眠,经常突然入睡,10 min左右自行醒来,平时有轻度头晕健忘,夜寐多梦,鼻不闻香臭,不能正常工作。见舌质略暗,舌下静脉瘀血明显,舌苔薄白,脉沉涩。诊为脑外伤后遗症合并发作性睡病,辨证为瘀血阻络、蒙蔽清窍。治疗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10 g、当归20 g、桃仁12 g、红花10 g、赤芍24 g、冰片0.3 g(化服)、制天南星10 g、石菖蒲12 g、酸枣仁30 g、辛夷10 g(包煎)、远志12 g、生龙齿30 g、生姜3片、葱白3段,水煎服,14剂。二诊:服药后嗜睡症状基本改善,余症同前,原方加入羚羊角粉0.6 g(冲服)10剂水煎服,服法同前。后嗜睡基本消失,嗅觉逐渐好转,夜间睡眠略有改善。上方去桃仁、红花,加夜交藤18 g、白芷10 g、生薏苡仁30 g、炒白术15 g,续服20剂,诸症息除。

按:本例患者素体偏胖,加之脑部外伤致瘀,经络阻塞,气血不通,清窍失养,从而导致发作性嗜睡。其病机为血瘀痰凝,方用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通络,石菖蒲、冰片、羚羊角粉醒脑开窍,远志、酸枣仁、龙齿养心益脑,辛夷、葱、姜温通清窍,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之功。

1.8 皂荚配半夏 半夏辛温有毒,功专燥湿化痰;皂荚辛温有小毒,辛散走窜,具祛痰、搜风、开窍之力,善治风痰壅盛、关窍阻闭之证。二药合用,相使配对,皂荚得半夏之佐,则祛痰之力大增,祛风痰、开关窍之功更著。共奏祛痰降气开窍之功,痰去则气降,气降则风息,清窍自开。临床常用于中风痰厥之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声漉漉。痰湿壅滞,胸闷咳喘、痰多、质黏难出。一般治中风痰厥,取半夏、皂荚等分研末,吹少许人鼻以取嚏,而收开关通窍,清神醒脑之效。治痰湿壅滞则半夏9 g、皂荚6 g,入煎剂。在睡眠障碍临床中,我们主要将其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喉间分泌物较多者[4]。

案例7:患者某,男,55岁,2018年12月16日就诊。主诉夜间打鼾5年伴有血压升高。现病史:5年前醉酒后出现打鼾,血压升高,在心内科以高血压病治疗,服用某种降压药物后出现梦魇,胃中不适,时常流口水,喉中痰鸣,夜不能寐,食欲旺盛,体质量增加,近期夜间打鼾加重,喉间痰鸣加重,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失眠、高血压病2级、脂肪肝、肥胖症。建议用呼吸机治疗,使用某外国品牌呼吸机后打鼾减轻,但喉间痰鸣较为严重,医院建议配合中药治疗。查体:血压140/90 mmHg,晨起血压150/100 mmHg,球结膜充血,面部肥满,颈部较粗,晨起头晕,体型肥胖,呈现梨形肥胖,呼吸喘促,并有痰鸣音,腹部胀满,腹部较硬,白昼瞌睡、乘车时明显,看电视时瞌睡明显,经常不自觉瞌睡,双下肢轻度浮肿。超声检查重度脂肪肝,多导睡眠图检查符合重度睡眠呼吸暂停,AHI指数15.6,血氧饱和度83%,最低78%,夜间睡眠中窦性心律不齐。中医诊断:鼾眠病,辨证为痰瘀互结证。治以利湿化痰,活血化瘀,开窍醒神。以顺气止鼾汤加减治疗:青礞石30 g、海浮石30 g、陈皮10 g、茯苓15 g、生大黄3 g、蒲公英30 g、白前10 g、白薇10 g、牛蒡子10 g、皂荚3 g、姜半夏9 g、红景天15 g、麸炒枳实15 g、麸炒白术12 g、生麻黄6 g、桂枝6 g、垂盆草10 g、枳椇子10 g、羚羊角粉0.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上下午各1次。

2018年12月23日复诊,服药后夜间打鼾减轻,呼吸道分必物减少,小便增加,夜间缺氧改善,时而气促,舌质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滑。上方加太子参6 g、生黄芪30 g、茯苓15 g,继续治疗半个月。因病情较重,建议住院治疗。

1.9 半夏配干姜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干姜辛热,主归肺、脾、胃经,有温肺化饮之功,既能温散肺中寒邪而利肺气之肃降,使水道通调而痰饮可化;又能温脾胃去湿浊而绝生痰之源。二者合用,温脾肺,化痰饮。临床用于治疗寒痰阻肺、咳嗽气喘、咳痰清稀及痰浊阻滞引起的失眠或嗜睡病。一般用量:法半夏6~9 g、干姜3~10 g[4]。

案例8:患者某,男,66岁,2017年11月就诊。自述2月前感冒后咳嗽,期间服用抗生素、肺力咳、止咳橘红丸等药物,症状不见好转故来就诊。症见:咳嗽、顿咳、咳声剧烈,闻到异味咳声更甚,少量白痰,晚上尤甚,严重时影响睡眠。胸满、纳少、二便调,夜寐欠安,舌淡,苔白,脉细。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少量痰鸣音。辨证为卫外不固、肺气上逆证。予以小青龙汤加减:五味子8 g、白芍15 g、桂枝10 g、细辛3 g、姜半夏9 g、干姜8 g、炙麻黄5 g、紫苑12 g、百部12 g、桑皮10 g、炙杷叶10 g、生蛤壳15 g、生甘草6 g、地骨皮10 g。7剂后咳嗽减轻,夜间不咳,咽干,原方去地骨皮,加牡丹皮10 g、芦根30 g,14剂后复诊,偶咳,无痰,前方去紫苑,炙杷叶,加百合10 g,再服14剂痊愈。

按:本例之咳嗽持续2个月余,呈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多种药物无效,类似西医咳嗽变异性哮喘。其多由平素体虚,卫表不固,风寒邪气留恋,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投以小青龙汤宣肺散寒,佐以紫苑、百部、桑皮、地骨皮、炙杷叶、生蛤壳清肺止咳化痰。复诊咽干,加牡丹皮、芦根清热生津。复诊偶咳,加百合养阴润肺。

2 促睡眠对

2.1 炒酸枣仁配茯苓 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益气健脾,宁心安神。配伍特点:补中兼清,补中寓行,补脾养血调肝,标本兼顾。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1]。

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单纯服药酸枣仁粉,容易导致下肢发沉或浮肿,配合茯苓,可以明显减少下肢浮肿,并维持睡眠。

案例9:患者某,男,61岁。失眠半年余,患者性情急躁,自退休后孤独在家,稍有不顺心事即恼怒抑郁,常整夜不能寐。曾服过西药佐匹克隆、安定片等,初似有效,久服竞无寸功。近来寐况愈差,甚则彻夜不眠,伴烦躁易怒,胸闷胁胀,时时叹息,纳减,舌红,脉弦细。此乃郁怒伤肝,肝郁化热,耗伤肝血,致热扰心神,魂不归舍。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为肝血不足、心神失养。治法:疏肝养血,清热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炒枣仁20 g、茯苓10 g、知母10 g、牡丹皮8 g、白梅花10 g、合欢花10 g、玫瑰花10 g、远志10 g、夜交藤10 g、川芎10 g、炙甘草5 g。连服7剂,睡眠改善,每晚能睡4 h,诸症悉减。继以原方出入,服12剂后,能安眠6~7 h,眩晕、咽干、胸胁郁胀等症如释,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按:本例患者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致。肝藏血,血舍魂;心藏神,血养心。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加之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虚烦失眠、心悸不安。血虚无以荣润于上,每多伴见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乃血虚肝旺之征。治宜养血以安神,清热以除烦。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与君药相伍对药,白梅花、合欢花、玫瑰花之力,以助安神除烦解郁。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量之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一般来说,酸枣仁与茯苓用药比为2∶1。

2.2 黄连配肉桂 肉桂温营血,助气化,通血脉,散寒凝;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肉桂温热,擅长和心血、补命火;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二药参合,寒热并用,相辅相成,并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故可治失眠。明。李时珍说:\"一冷一热,一阴一阳,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用于治疗失眠,证属心肾不交,临睡前精神兴奋,心悸不安,不能入睡者。黄连、肉桂伍用,名曰交泰丸。本方出于《韩氏医通》,但无方名。治心肾不交,怔忡失眠等症。心肾不交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调的病变。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均能使两者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其主要症候有心烦、失眠、多梦、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患者。一般来说,黄连与肉桂的用药比为6∶1[1]。

清·陆以活《冷庐医话》云:\"汪春圃《纯粹医案》,亦有以黄连。肉桂治不寐症者,丁俊文每日浦后发热微渴,心胸闷怔忡如筑,至晚辄生懊恼,欲骂欲哭,昼夜不能寐者,诸药不效,延治一载有余。汪诊其脉,左寸浮洪,两尺沉细,知属阴亏阳盛。仿《灵枢》黍米半夏汤,如法煎成,另用肉桂10 g水煎,待冷,黄连10 g,另煎,趁热同和入内,徐徐温服。自未至戌尽剂,是夜既得酣睡。

案例10:患者某,男,55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梦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淡白,脉细。中医诊断:不寐,心肾不交证。治法:交通心肾,补心安神。方药: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生地黄12 g、玄参15 g、丹参15 g、人参10 g、茯苓15 g、远志10 g、五味子10 g、桔梗10 g、柏子仁10 g、黄连6 g、肉桂1 g、莲子心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二诊患者自述入睡较前好转,头晕耳鸣减轻,仍有心烦乱,上方加炒栀子10 g、豆豉6 g,后自述明显好转。

按:方中使用交泰丸之对药:黄连、肉桂。肉桂温营血,助气化,通血脉,散寒凝;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肉桂温热,擅长和心血,补命火;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二药参合,寒热并用,相辅相成,并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故可治失眠。对药栀子、豆豉:栀子苦寒,降火泄热;豆豉辛苦而寒,主升主散,宣散郁热。二药配对,栀子导热下行而清泄胸膈间烦热,豆豉透热于外而宣解胸膈间郁热,一清一解,清解适宜,发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热,解郁除烦。

2.3 生龙骨配生牡蛎 龙骨、牡蛎二药相互促进,益阴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涩精,止血,止带之力增强。盖龙骨益阴之中能潜上越之浮阳,牡蛎益阴之中能摄下陷之沉阳,故张仲景常取二药配伍应用,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以致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耳鸣等症。一般龙骨15~30 g、牡蛎15~30 g。张锡纯取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山萸肉30 g、三七6 g,名曰补络补管汤,治咯血吐血,久不愈者。至于治疗机制,张氏谓:\"龙骨、牡蛎能收敛上溢之热,使之下行,而上溢之血,亦随之下行归经\"。盖气升血亦升,气降血亦降,故用重镇降逆之品,可降气血二药伍用,何以能治胁下胀痛?张锡纯云:\"胁为肝之部位,胁血是也。用龙骨、牡蛎,以敛戢肝火,肝气自不至横恣,此敛之即以泻开通之力,《神农本草经》谓龙骨消癥瘕,而又有牡蛎之咸能软坚者以辅之,所以有捷效也\",临床治胸腹动悸、心悸、失眠怔忡等神经精神症状伴有胀痛,兼肝脾肿大患者临床效果好[5]。

案例11:患者某,男,63岁。失眠1年,加重半月,近半个月因亲人生病而失眠,每天晚上服用半片思诺思,大约半小时入睡,夜间无觉醒,夜间多梦,多为去世的亲人,纳差食少,二便干稀不调,无头痛,无头晕,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涩。中医诊断:不寐,瘀血阻滞心神失养证,治疗宜活血祛瘀,镇心安神。方用促眠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生龙骨40 g(先煎)、生牡蛎40 g(先煎)、石菖蒲10 g、远志10 g、柴胡12 g、夜交藤15 g、灯芯草3 g、生晒参6 g(打碎同煎)、当归15 g、生地黄15 g、红花6 g、桃仁(炒)15 g、生甘草8 g、桔梗6 g、赤芍15 g、川芎10 g、川牛膝10 g、炒枳壳10 g、钩藤15 g(后下),7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自述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4剂,症状完全消失。

按:患者因亲人去世情绪波动,不能接受现实,从而导致气滞血瘀,心神不安,从而引起失眠,肝气乘脾从而出现纳差,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心神失养而不安之征。因此,方中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菖蒲郁金开窍心神;夜交藤、生晒参养心安神;灯芯草配生龙骨、生牡蛎清心除烦;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生地黄、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赤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诸药共凑活血祛瘀,镇心安神。

2.4 金箔配代赭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金箔可以\"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唐·甄权《药性本草》:金箔可以\"疗小儿惊伤,五脏惊病失志、镇心安魂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箔可以\"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清·黄宫肃《本草求真》:\"金箔可以除邪杀毒、解热驱烦、安魂定魄、养心和血\"[4]。

案例12:患者某,从五六年级开始上课有点打瞌睡,晚上时睡时醒,到初一时症状加重,后休学1年。现初3期间不断就医诊治,效果不佳。因上课仍时有瞌睡,还是上课要睡,家属遂带其于上海某医院行脑电波图检查,诊断为发作性睡病,予专注达,服药近1个月后白日睡意减轻,但幻听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广安门医院就诊,经过第一阶段治疗后,白昼瞌睡明显减轻,但幻觉依旧较重,采用醒睡安方合琥珀抱龙汤加羚羊角粉0.6 g、金箔1 g,治疗2周,幻觉消失,转入第3阶段治疗。

(文章源自网络,侵权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牛膝会引起失眠吗(牛膝 失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