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人物非正常启示录(天才人物非正常性格启示录)天才人物非正常启示录(天才人物非正常性格启示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天才人物非正常启示录(天才人物非正常性格启示录)

天才人物非正常启示录(天才人物非正常性格启示录)


原创 康有鹏



在此需要扼要介绍一下汉初的政权架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封建而实行郡县制,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二世而亡,汉兴后对秦制多有质疑,加之宗亲、功臣割地称尊的强烈诉求,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双轨制——即中央管辖的郡县与由诸侯王控制的封国并存。汉高祖在位经过镇压韩信、英布、陈狶等诸侯叛乱,沉重地打击了异姓王的割据势力。而到了文帝时代,同姓王仍然封地很大,握有强兵重器,尽收一地之财赋。他们的封国体制类同京师,拥有完善的官僚体系,除封国太傅、丞相为中央委派外,其他官员任命皆出自诸侯王。诸侯王位代代世袭,家臣只认其主,不知朝廷,形成了亲密的人身依附关系。中央对诸侯国的控制极其有限,而诸侯王则积极在朝中安插亲信、贿赂大臣,窥伺中央。长此以往,一旦诸侯王决定举兵抗命,很快就会出现动乱,甚至大分裂。贾谊敏锐地觉察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在上呈给文帝的《治安策》中,着重总结了汉初反分裂的历史经验,指出诸侯王封国的强盛必然导致谋叛作乱,如不及早采取措施,一定会引起天下大乱。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对策,主张建立严明的政治秩序,“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以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贾谊死后四年,汉文帝试行其策,将齐国分为六,将淮南国分为三,有效地缓解了强藩对中央的威胁。后任汉景帝采纳晁错之议推行“削藩策”,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策实行“推恩令”,都是承接贾谊思想的继续实践。经过三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诸侯王国这一顽疾,为大汉四百余年伟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高祖少子淮南王刘长,骄横跋扈,僭越礼制,在封国恣意妄为。尤其与匈奴、闽越联络,图谋叛乱,事件败露后被拘押长安。朝臣极为愤慨,廷议其罪当死,文帝赦之,被废王号,在谪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文帝怕落下残害同胞之名,又任命刘长的四个儿子为列候。贾谊担心还要恢复他们的诸侯王位,便上疏极谏淮南王罪重当诛,天下共知之。如再重用其子,既有负民愿,又会留下仇复的心腹大患。便借用历史上复仇案例,亦然没能说服皇上,谏言未被采纳!


又过了几年,即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贾谊随梁怀王刘胜入朝,梁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感伤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职责,常常以泪洗面。按照汉制,梁怀王去世后无子,国号当除。贾谊尽管在极度悲伤的状态下,仍然以政治家的远见,从梁国的重要地位考虑,建议皇上以天下安危为重,要么为梁怀王续嗣;要么调其他皇子接替梁国,以防犯诸侯王坐大谋逆。并建议调整县辖淮南土地以充实淮阳和梁地,使梁国土地北靠黄河,淮阳国取陈(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以南国土于长江。从而,使梁国北以泰山为界,西面可达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多得大县四十余座。这样以来,梁国足以抵挡齐、赵两国;淮阳足以抵挡吴、楚两国,以确保大汉至少两代帝王高枕无忧。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计策,后调任皇子刘武接替梁王。在此后15年汉景帝年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中,以梁国阻挡强敌,为汉家一统江山稳固,发挥了独特作用。此乃贾谊深谋远虑之功。


然而,梁怀王坠马死后一年多,贾谊仍深为自责,常常哭泣,终因忧伤过度,也英年早世了。年仅33岁。


纵观贾谊的一生,从其人生轨迹似可推断,他年仅18岁便声名远扬,除天资聪颖外,年少时定必受过良好教育。饱读诗书,博古通今,为他后来一展鸿志奠定了深厚的学养功底。而贵人吴公的发现并重用,为贾谊将学识融于实践,初步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须知吴公政绩全国排名第一,贾谊在此亦会学到常人难以获得的智慧和见识;更遑论吴公乃秦相李斯门下,亦可谓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况的再传弟子。贾谊随吴公三四年时光,耳濡目染已使他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然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吴公被汉文帝看中,而惜才爱才的吴公又向皇上推荐了贾谊,这样贾谊一夜之间便站在了九天之上,其难以遏制的青春活力和天赋才华,更象火山一样迸发而出。这样的人生际遇,当年荀子的高足李斯、韩非也望尘莫及,历史上多少贤能之士亦可遇不可求。贾谊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在众博士中鹤立鸡群,从而深得汉文帝赏识,一年之中便由博士晋升为太中大夫。然而,物极必反!锋芒毕露的贾谊却不知危之将至,他宏阔雄辩且大刀阔斧的改革疏奏,却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敏感神经,接踵而至的反扑打压连刚刚即位不久的皇上也只好退避三舍。从此,这位才华横溢的政坛名星,不得不远离庙堂而“处江湖之远”!


遭谗被贬的贾谊,虽然没有登上公卿之位,但初登皇位的文帝对其赏识重用世人皆知。尤其是他深邃的洞察力和超人的远见卓识,不仅在当时朝野影响巨大,而且对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起到了奠基作用,并将恒久的珍藏在华夏历史宝库中。汉代著名学者刘向称赞说:“贾谊言三代(夏商周)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尹)、管(仲)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清代学者袁枚亦赞:“(贾)生不死,帝必用生;生用其所施,必远过晁(错)、董(仲舒),而卒之天夺其年,岂非命耶?” 毛主席评价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全文切中当时事理”。可见,贾谊的政治远见和才华亦多为后世所认可。然而,对贾谊遭谗外任,历史上也有不同观点:司马迁因将屈原、贾生二人合传,并为之倾注惋惜之情,世人多以隐寓贾谊被贬,亦象屈原一样遭谗不遇于世;班固明确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汉书》);宋代苏轼指出,“非汉文(帝)之不能用(贾)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以此发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论》)的感叹!


若以当时汉朝政局剖析,贾谊外放似有更深层的原因。在文帝初年,有三股主要势力即汉朝宫廷、军功重臣和诸侯王国维系朝政、微妙平衡。文帝以代王身份(非正常皇位更替)继承皇位,便依靠代地旧臣重建宫廷,起初政治上则内以宫廷为本,外引诸侯王国为援,抑制势力过于强大的军功受益阶层,以求得政治平衡和政权的稳定。贾谊既非军功阶层出身,又非代国旧臣,他是由新兴的法吏集团代表人物吴公推荐,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而被文帝所起用赏识的。贾谊提出的力求加强皇权的方策,切合了文帝宫廷的利益,但代国旧臣多是谨慎而敬畏高帝功臣之人。贾谊年轻气盛,涉世未深,在文帝即位之初立足未稳,朝廷、国内和域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形势极为复杂的态势下,却激进高调地主张大规模改制,用意虽好却不合时宜!可以想象,这样既直接得罪了手握大权的军功重臣,又难以得到代国旧臣的拥护支持,仅以文帝一时赏识很难在朝堂立足。为了平息军功重臣的盛怒,先把贾谊外放偏远的长沙王太傅,后将周勃免相遣之绛国,从而达到“惩一儆百”之效。由此可见,刚刚即位、处事谨慎、如履薄冰的汉文帝,却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破解了新建宫廷和守旧政府之间对立的僵局,确保了新生的中央政权的稳固。


鉴古察今,掩卷沉思。贾谊这位天才少年的成败得失,似乎并未逾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他所独具的王佐之才、幸遇贵人相助,进而荣登顶级平台、深得年轻帝王的赏识等,无疑是其春风得意、施展理想抱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其官场失意、遭谗被贬,与他不识时务、未能审时度势,亦或缺乏政治智慧、锋芒毕露,以及少有挫折历练、“志大而量小”(苏轼《贾谊论》),尤因其用情至深、自责忧伤的性格,以致英年早逝--永远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是分不开的。人生是一场单程马拉松赛,真正的搏弈乃时间、意志和耐力的比拼。惨痛教训,不得不使后人哀叹、惋惜、深思!伟人毛主席曾赋诗咏叹贾谊,以此启迪后人。


七 绝

贾 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 律

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2021年11月29日 初稿

北京玉渊潭南路


附录: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汉族,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等。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政论散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淋漓,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天才人物非正常启示录(天才人物非正常性格启示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