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三个月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三个月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三个月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

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三个月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

本文由儿科主任医生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陆长东 主任医师原创

临床上常常听宝爸宝妈们诉小婴儿吃喝等情况都还正常,但是大便一直不好,次数较多,含粘液和奶瓣。去医院说是牛奶蛋白过敏,换成完全蛋白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喂养,但大便次数和性状一直无明显改观,有的还服用过蒙脱石散或乳糖酶,也没怎么奏效。

宝爸宝妈们想知道究竟是否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如何诊断?下一步如何处理为妥?围绕这几个问题,请看以下内容。

一、解粘液稀便含奶瓣就是牛奶蛋白过敏吗?

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断然回答是或不是。道理很简单,因为诊断依据不够。排有粘液和奶瓣的稀便是牛奶蛋白过敏众多临床表现之一。

但医生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会基于整体去考虑,包括遗传、病史、临床表现、大便性状、相关的化验检查以及牛奶回避与激发试验等资料依据,综合起来才能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诊断意见。

二、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依据

1、家族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病史

(1)出生后第一口奶不是母乳。

宝宝出生初始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肠道粘膜细胞排列稀疏,具有很大渗透性,不能有效阻挡大分子蛋白质抗原(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进入血液。

(2)早期用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

出生后的头几天里进食了少量配方奶粉也不可。特别关注有无遵守WHO准则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3)喂过含牛乳成分的钙剂、牛初乳、益生菌。

(4)母乳喂养的母亲饮用牛奶或膳食中有一定量的牛奶蛋白。

3、临床表现

(1)急性 接触牛奶蛋白食物2小时内迅速发生,出现荨麻疹

(2)慢性或亚急性 接触牛奶蛋白食物2小时以上到数日才发生,出现:

胃肠道症状:哭吵、吃奶打挺、扭动、似腹绞痛、肚子咕咕响、喂养困难、拒奶、厌奶、返流、反复呕吐、稀便,黏液便、血丝便、奶瓣多、便秘等。湿疹

3)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喘息、慢性咳嗽等,不过1岁以内非1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很少出现呼吸道症状。

4、实验检查

(1)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确诊重要依据)

牛奶蛋白回避试验:一般需4周,至少2周,回避牛奶蛋白饮食后过敏症状明显改善。口服激发试验:回避牛奶蛋白饮食2~4周后,重新引入牛奶蛋白1周,若过敏症状又出现,为激发试验阳性。

(2)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和皮肤点刺试验

急性过敏反应以荨麻疹为主要表现,因由IgE介导,故特异性IgE抗体和皮肤点刺试验有诊断价值。亚急性或慢性过敏反应以消化道反应或者湿疹为主要表现,因不由IgE介导,故特异性IgE抗体和皮肤点刺试验无诊断价值。皮肤点刺试验阴性可基本排除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阳性则需排除假阳性以及致敏状态。

(3)牛奶蛋白IgG和IgG4抗体

不具诊断意义,已经不被主流医学认可(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19;57(3):164-171.)。

(4)外周血嗜酸粒性细胞

增高,可供参考。

(5)大便常规

消化不良,可有红细胞及潜血试验阳性,但无细菌感染性肠炎的异常表现。


诊断小结:

1、家族遗传史

2、病史

(1)出生后第一口奶不是母乳。

(2)早期用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

(3)喂过含牛乳成分的钙剂、牛初乳、益生菌。

(4)母乳喂养的母亲饮用牛奶或膳食中有一定量的牛奶蛋白。

3、临床表现

(1)急性:接触牛奶蛋白食物2小时内迅速出现荨麻疹。

(2)慢性或亚急性:接触牛奶蛋白食物2小时以上到数日后出现胃肠道症状或湿疹。

4、实验检查

(1)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确诊重要依据

牛奶蛋白回避试验阳性:回避牛奶蛋白饮食2周~4周后过敏症状明显改善。口服激发试验阳性:重新引入牛奶蛋白1周,过敏症状又出现。

(2)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和皮肤点刺试验

急性过敏反应均为阳性(因由IgE介导)亚急性或慢性过敏反应均为阴性(因不由IgE介导)

(3)外周血嗜酸粒性细胞: 可有增高;

(4)大便常规: 消化不良,可有红细胞及潜血试验阳性,但无细菌感染性肠炎的表现。

三、整体评估很重要

小宝有否牛奶蛋白过敏,要参照前面提及的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依据整体评估,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进行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和口服激发试验。

很多小婴儿仅仅解稀便,次数也就全天五、六次,外观上虽然有些粘液和奶瓣,但量并不太多,无粘液血便和血丝便,无拒奶、厌食、频繁吐奶、腹胀、腹痛(不明原因哭闹不安),无湿疹、鼻塞、流涕。总而言之,只要一般情况尚好,吃喝好,睡眠正常,每天排尿6次以上,体重和身高增长达标,就不必太担心牛奶蛋白过敏,即使有程度也很轻。


四、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的区别

乳糖不耐受是肠道中的乳糖酶不足或缺乏,导致无法消化食物中的乳糖。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了过敏反应,属于食物过敏。

两者的症状很相似,都可表现为进食乳制品后腹胀、腹痛、腹泻,但牛奶过敏除了消化道症状之外,通常还可能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症状,如湿疹、咳嗽、气喘等,且低乳糖配方奶粉或补充外源性乳糖酶并不能缓解牛奶过敏的症状。


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极为罕见。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见于亚洲人种的较大年龄儿童。

唯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在婴幼儿中最为常见,通常由某些累及小肠黏膜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轮状病毒性肠炎。

腹泻使小肠粘膜受损,粘膜表面分泌的乳糖酶不足,会出现腹胀、排气、稀水便和泡沫便、大便中带血丝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涉及的两种常用方法:乳糖氢呼气试验以及乳糖耐量试验均要求在6岁以上,并不适合小婴儿。

婴儿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要控制乳糖来源,母乳喂养的宝宝无明显体重下降,可继续母乳喂养,也可尝试在每次吃奶前加外源性乳糖酶。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暂时改为无(低)乳糖配方奶粉,待腹泻好转后逐渐转回来。


五、注意牛奶蛋白过敏过度诊断与处理的倾向

目前国际、国内牛奶蛋白过敏过度诊断与处理的情况相似。

2018年12月5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一篇关于过度诊断与产业影响的重要文章,调查显示2006—2016年用处方购买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特殊配方奶年增加5倍,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每年用于特殊配方奶的开支也年增加7倍。而流行病学资料却并未显示儿童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率以5~7倍的速度增长。

显然,牛奶蛋白过敏的过度诊断与处理直接或间接损害家庭与儿童的利益。


互联网信息使许多纯母乳喂养的母亲担心牛奶蛋白过敏。有些家长在互联网上片面对号入座,未经医生确诊自行停止母乳喂养。部分医生也未经确认,见婴儿粪便潜血阳性或腹泻,即嘱停母亲乳汁喂养,改用低敏配方奶。

各国指南均建议应先排除母亲饮食中的牛奶蛋白,观察症状,如症状缓解后再引入牛奶蛋白激发试验确诊。


六、总结与推荐

(1)解粘液稀便含奶瓣并非就是牛奶蛋白过敏,要结合遗传背景、详细病史、临床表现、相关实验检查、尤其是牛奶回避试验和口服激发试验来确诊。

(2)整体综合评估很重要。小婴儿仅仅解稀便,次数也就全天五、六次,外观上虽然有些粘液和奶瓣,但量并不太多,无粘液血便和血丝便,大便常规化验无异常;一般情况尚好,吃喝好,睡眠正常,每天排尿6次以上,体重和身高增长达标,就不必太担心牛奶蛋白过敏,即使有程度也很轻。

(3)乳糖不耐受是肠道中的乳糖酶不足或缺乏,导致无法消化食物中的乳糖。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了过敏反应,属于食物过敏。程度较明显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也可尝试吃奶前加外源性乳糖酶。

(4)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后,特殊配方奶粉的使用原则请参见本作者另外一篇科普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三个月婴儿大便粘液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