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玻璃瓶引起的战争一个玻璃瓶引起的战争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一个玻璃瓶引起的战争

一个玻璃瓶引起的战争()


浴血三八线89:志愿军反坦克作战系列1

作者:温凯宇

坦克号称“陆战之王”,自“一战”诞生以来,就频繁出现在各个战场上。“二战”中更是大显神威,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武器之一。

美国作为“二战”的赢家,其坦克部队不管是“质”还是“量”,都相当强大。在朝战中,美军1个步兵师即拥有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此外还有配属作战的独立坦克部队。

坦克既是一把锋利的“矛”,又是一块厚重的“盾”,还是一辆快速的“车”,在战场上运用极广:进攻时,以坦克支援、掩护、引导步兵冲击;防御时,以坦克作为移动碉堡,协同步兵防守阵地;机动时,可以快速、远距离行进,还能输运少量士兵。

相比强大的对手,志愿军的装备存在代差:入朝参战初期,没有坦克装备,反坦克兵器又少又落后,很多战士甚至没见过坦克,更别说了解坦克性能、弱点。然而,志愿军靠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即便有时候只有手榴弹、燃烧瓶这些简陋的武器,也照样敢打美军坦克,以血肉之躯勇战钢铁巨兽,大无畏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志愿军是怎么用这些武器打坦克的。

一、手榴弹

木柄手榴弹是志愿军步兵的标配,当时每个战士携带4颗手榴弹,常用的为51式木柄手榴弹,装有50克左右的炸药,全弹质量约500克。大部分时间,志愿军都受后勤、产量问题困扰,很多武器弹药都供应不足,而手榴弹既能国产,又便于运输,所以供应一直相对充裕。

然而,手榴弹威力较小,要想炸毁坦克,就得把多枚手榴弹捆在一起,形成集束手榴弹。可手榴弹主要靠破片对步兵造成杀伤,即便多个手榴弹同时爆炸,破坏装甲的厚度也相当有限,且手榴弹一多,重量就大了,投掷距离必然就缩短了。因此,用手榴弹反坦克是勉为其难的,不到迫不得已时,志愿军不会用手榴弹去炸坦克。

如果连集束手榴弹都凑不够,那就只能用更狠的打法了:掀开坦克顶盖,直接把手榴弹扔进坦克里面。

在1951年1月3日,志愿军第50军第149师全歼英军皇家重坦克营的战斗中,特等功臣李光禄上阵后,用炸药包连续炸毁了两辆坦克,两次都被巨大的爆炸震昏了。第二次昏迷后,是熊熊燃烧着的坦克将附近的冰烤化了,冰水浸到了李光禄,才把他冻醒的。李光禄强撑起身子,踉踉跄跄地回连部取炸药包。一位战友告诉他,没有炸药包了。

这时,英军开来一辆“喷火坦克”,上面的火焰喷射器能喷出50-80米的火龙,喷一次火,少则烧个把人,多则能烧好几个人,好几个爆破组要去炸掉它,都牺牲了。这时,李光禄手中只有两枚手榴弹,真是艺高人胆大,就两枚手榴弹,也敢打坦克!

他提着手榴弹就重新上阵,先匍匐前进到“喷火坦克”必经之路附近的一道土坎旁隐蔽下来,待它开过来时,突然跃起,左手抓住车上的铁环,右手握着手榴弹,并同时扶住履带上的叶子板,纵身一跳,登了上去,直扑车顶,一只手掀开上面的盖子,另一只手把手榴弹塞进了车内,然后,翻身跳下。“轰!”一根粗大的火柱从“喷火坦克”内腾空而起,接着,一团一团或大或小的火球从天而降,散落四周。

二、燃烧瓶

燃烧瓶是玻璃瓶内装着半满的汽油和黏稠剂,瓶口以橡胶堵住,外面装有两根密封有浓硫酸的玻璃管。投掷燃烧瓶到目标上,玻璃瓶撞击目标破裂,易燃液体倾倒在目标之上,碰碎之后靠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点燃油料,通过焚烧对目标造成损毁。

影视作品上常见的燃烧瓶是用布条点燃的,使用前需先用火点燃布条,是一种简化版的燃烧瓶,制作更简单,但是点燃比较麻烦。志愿军用的是碰碎后可自燃的款。

燃烧瓶轻便易携,可投掷较远距离,但是对落点要求很苛刻,唯一能够将坦克烧毁的落点,就是坦克发动机的散热窗,窗口下面就是发动机,发动机经过大火的燃烧,有可能导致部件损坏、润滑油被点燃,导致坦克失去动力。要远距离投中散热窗很不容易,所以往往还是要近距离扔燃烧瓶。

1951年4月24日,第五次战役开始后,志愿军120师358团穿插到了板尾洞东南山,和美军陆战一师的部队相遇了。一连七班的韩勤忠向美军猛突,突然一辆坦克打来一发炮弹,韩勤忠被气浪冲倒了,身上还被飞溅的弹片划得鲜血直流。他顾不得包扎,爬起来就向坦克冲去,把一个燃烧瓶对准散热窗扔去,坦克上瞬间燃起火来,动弹不得了。

小结

手榴弹、燃烧瓶这两款武器威力都较小,对付坦克这种皮粗肉厚的庞然大物,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这两款都是保底的反坦克武器,没有更合适的其他武器时,就用他们跟联军坦克硬扛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一个玻璃瓶引起的战争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