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有3个管型会引起尿不尽吗(尿检出现管型)尿检有3个管型会引起尿不尽吗(尿检出现管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尿检有3个管型会引起尿不尽吗(尿检出现管型)

尿检有3个管型会引起尿不尽吗(尿检出现管型)


尿液内的蛋白称为蛋白尿,也称尿蛋白。正常尿液中仅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可以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或病理性蛋白尿。常见的有:剧烈运动后,发热期,进食高蛋白饮食;胡桃夹现象;各种肾脏病和肾血管病等。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大量蛋白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成人每天尿蛋白量大于3.5g。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往往发展到水肿,患者才去就诊。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可加重尿蛋白的症状。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一般治疗是适当休息,预防感染、适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饮食调理。水肿明显者应限制水钠。肾功能不全者限制蛋白,因为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蛋白尿的加重,促进肾脏病变的进展。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消肿、利尿、降低尿蛋白。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肾病综合症患者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患者效果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用药后效果不佳或者药物副作用比较大,可以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使用中药对症进行治疗。使用一些有益于补肾的药物滋养肾气,也有助于缓解水分和肿胀。

男子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用中药益气清热利湿康复

患者xxx,男,30岁,在几年前便间断地出现眼睑水肿,早起比较明显,下午会消退。因为当时身体症状并不明显,也没有太过在意。两年前水肿加重,并出现尿液减少、尿中泡沫比较多,手足心热等症状,家人很担心,于是带着患者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尿蛋白(+++),被诊断为肾病综合症。

患者得知肾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感觉很绝望。后来在家人劝说下,开始用激素类西药治疗,但治疗一段时间感觉效果不佳。为了控制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开始尝试中医药治疗。


患者来到北京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初诊时身体症状比较明显,面色苍白,全身轻度水肿,且腰酸乏力,小便量少,手足心热等症状。中医看了舌头和脉象,舌色红,舌苔薄白,脉象沉滑。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有湿热。中医治疗要以益气滋阴、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用中药经方作为基础方加减,选用黄芪、党参、石莲子、地骨皮、柴胡、茯苓、寸麦冬、金银花、黄芩、小蓟、白茅根、藕节等多种中药组方,水煎服。辩证治疗半个月后,身体水肿明显消退,面色好转,尿中泡沫减少,复查尿常规尿蛋白(++)。患者看到有效果,增加了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尽量清淡,规律作息,加强锻炼。中医为患者调整药方药量,继续辩证治疗3个月复查,身体症状基本消失,尿中泡沫也消失,复查尿常规尿蛋白(-),患者看到指标转阴,心里非常高兴。

此后继续进行了巩固治疗,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情反复。继续以中药巩固治疗半年时间,多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均为阴性,确信病情稳定,医生说可以停药观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治疗结果比较理想,可以正常生活。

医生表示,中医治疗肾病出现的蛋白尿,采用辩证论治的方式,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配伍,对症用药。从患者五脏功能入手调理整体机能,恢复脾肾功能,脾脏运化有源,肾脏封藏得力,身体精微物质下泄减少,尿蛋白自然减少。

中医如何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肾病综合征归属中医学的“水肿”、“虚劳”等病证范畴。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和疾病引起的临床上以水肿为特征的症候群。中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以脾肾功能失调为重心,阴阳气血不足,尤其阳气不足为病变之本;以水湿、湿热、瘀血阻滞为病变之标,表现为虚中夹实之证;病程中易感外邪,也常因外感而加重病情。如病情迁延,正气愈虚,邪气愈盛,日久则可发生癃闭、肾衰等病。


水肿的原发病因为风邪外袭、水湿内侵、疮毒内犯、劳倦内伤或纵欲等;继发病因为瘀血阻滞,水肿缠绵不解,久病及血,瘀血内停,水瘀交阻,形成难治性水肿。诱发因素有在原有水肿病史上,感受外邪,劳欲过度,饮食过咸,饮水过多以及某些药物,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水肿的发病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主要是影响肺、脾、肾及三焦的气化功能,外因有风、湿、热、毒、劳伤、纵欲等;若因外邪而致水肿者,病变部位开始多责之于肺,若因内伤而致水肿者,或因外邪所致水肿,日久渐成虚损者,病变部位多责之脾肾。所以,古人归纳水肿的基本病机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以肺脾肾虚为本,风湿热毒瘀为标,阳水以标实为主,阴水以本虚为主,病情反复,出现寒热虚实错杂,常见本虚标实之证。总的病势是由表及里、由上而下、由实转虚、由阳转阴。

若水肿起势急,可见水湿壅盛甚或水气凌心射肺,见有咳嗽频繁、气喘不能平卧、面色发绀者;若水湿泛溢阻碍阳气或其人素体阳虚者,可致脾肾阳虚证见有四肢高度浮肿、纳呆不欲食、畏寒怕冷、手脚不温、阳痿早泄;若水肿日久,内耗阴血,可见肝肾阴虚证见有内热心烦、失眠多梦;久病脾肾之阳损伤者,则阳不温煦,浊阴内聚,可致中焦痞塞,胃气上逆证见有呕吐痰涎、嗳气频频甚或呃逆连连;久病肝肾之阴损伤者,则阴不潜阳肝风内动,头痛痉厥。久病及血,伤及络脉者,则上下血溢,若病变累及多个脏腑者,往往阴阳不相恋,以致元阳衰败,真阴耗竭,险证丛生。

1、湿热内蕴。证候:浮肿明显,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便溏灼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代表方剂:疏凿饮子加减。常用药物:清热利湿选用车前草、石韦、秦艽、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利湿消肿选用泽泻、茯苓皮、大腹皮、猪苓、薏苡仁。

2、水湿浸渍。证候:多由下肢先肿,逐渐四肢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伴有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代表方剂: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健脾化湿选用陈皮、茯苓、山药、白术、党参;通阳利水选用桂枝、生姜皮;桑白皮、茯苓皮、泽泻、猪苓、石韦、益母草。

3、阳虚水泛。证候:全身高度水肿,腹大胸满,卧气促甚,形寒神倦,面色咣白,纳少,尿短少,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象沉细或结代。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剂:阳和汤加味。常用药物:温补脾肾选用干姜、黄芪、炒白术、人参、桂枝;温补肾阳选用淫羊藿、肉桂、黄芪、菟丝子。

4、脾虚湿困。证候: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累后、午后加重,腹胀纳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舌苔白滑,脉象细弱。治法:温润脾阳,利水消肿。代表方剂:实脾饮加减。常用药物:温运脾湿选用黄芪、白术、桂枝;利水消肿选用茯苓、大腹皮、泽泻、猪苓。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800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尿检有3个管型会引起尿不尽吗(尿检出现管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