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多少算正常(人体湿气重是多少)湿多少算正常(人体湿气重是多少)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湿多少算正常(人体湿气重是多少)

湿多少算正常(人体湿气重是多少)


什么是“湿”?

杨士瀛所著《仁斋直指》中记载:“天气下降,地气上蒸,二气熏蒸,此即为湿。”也就是说,自然界的湿就是天地之间的水汽循环,湿与水是同类,差别在于湿是无形的水,湿一旦聚之太过就有了形,成了水,就像我们用洗衣机洗衣服,甩水后,衣服挤不出水了,但我们知道衣服是湿的,是因为水分子以一种细微的状态弥散在衣物的纤维之中,自然界的湿也是以一种微细的状态弥散在整个空间的。当然,天地之间的水汽循环,除了有水,还有两个关键的字——循环,也就是说,这些无形的水是在不断进行有规律运动的,运动就意味着有能量,所以这里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热能与动能,中医把它称为阳气。

湿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是有利的。水汽在天地之间循环,使得地球具有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植物经过热能、动能的激发和推动,经过湿的滋润和濡养,才能完成由叶到花再到结果的生长繁衍过程。

湿既然有这么多好处,那湿邪又指的是什么呢?

中国文化有过犹不及的说法,湿气过度就可能会产生危害。我们在上文提到,自然界中湿气是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可是太过则会造成草木湿烂,这一点每一位种过花草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比如在广州,平均相对湿度为77%,由于空气中湿度过高,当地居民很容易感受湿邪,所以祛湿几乎是每位广东人都擅长的事情,土茯苓、薏苡仁这些祛湿的药材是广东靓汤里的常客。此外,湿是自然界天地的水汽循环,当循环运动不利时,就会导致湿气变成湿邪,同理,人身也是一个小宇宙,当我们身体内的水汽循环不利,就会导致水汽在体内运动减缓或者发生停滞,在我们身体内也会形成湿邪。

湿邪从五行属性来看,合土。从季节上来说,属土是五季中的长夏季。长夏是指从夏至到处暑的5个节气,处在夏、秋之间。同类相召,长夏季人体容易感受湿邪。芒种过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此时,自然界阳气较盛,降水丰富,暑热下逼,地湿上升,湿热交蒸,它是一年中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特别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逐渐进入了阴雨连绵的梅雨季,高温、潮湿一般要持续到7月下旬出梅之后才会逐渐缓解。因此,在长夏季,人们在感受湿邪的同时,还很容易感受暑热邪气,以致此刻湿邪与热邪容易同时侵袭人体。

湿邪致病的原因

从湿邪的致病特点来看,中医有“湿性黏滞,易阻滞气机”的理论。我们从湿与水的区别就可以看出,湿是“无形”的水,以一种极细微的方式弥散分布。古话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这就是说,湿与正常水液比较,具有较强的黏滞性,也正是由于湿邪的黏滞性,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产生的内摩擦力(液体的黏滞性或黏性)就会增大,这时候就会阻滞、影响体内气血的运行,这也就是中医理论所说的“易阻滞气机”的意思。气(能量)被阻滞在局部就会转化为热能,这也就是局部“气有余便化热”,因此,湿邪积聚在体内容易造成能量运行障碍,郁积在局部化热,湿热容易同病。此外,湿邪在里,时聚时散,湿聚则热难透,就像南方与北方的夏天,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南方的湿热比较起北方的干热来,人们常常感到愈加的闷热,这也是造成湿热容易同病的缘由。

湿邪致病还有“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的特点。湿性趋下是其“水”性决定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水性就下,也就是我们日常也经常会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意思,其原理就是水的流动和地球引力有关,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水从比较高的地方流向比较低的地方。因此,湿邪易侵袭人体下部,比如足部、腿部。易袭阴位,是从湿邪的阴阳属性来认识的,湿为阴邪,易袭阴位(同气感召),阴位简单理解包括下部、内部或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因此,湿邪病位常常在腿部内侧、足趾间及阴部(男、女外生殖器官及排泄器官)等位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湿热易同袭人体,且易出现湿热下注,导致下焦湿热证。

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薏仁茶、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少食甜腻食物和生冷食物,尽量少饮酒。保持衣物干爽,夏天不要贪凉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记得关注我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湿多少算正常(人体湿气重是多少)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