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 不正常(同性恋到底正常不正常)同性恋 不正常(同性恋到底正常不正常)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同性恋 不正常(同性恋到底正常不正常)

同性恋 不正常(同性恋到底正常不正常)


早在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剔除。2005年,世界各地同志组织将5月17日定为国际不再恐同日,约定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相关的主题活动,来呼吁全世界平等、无歧视的对待同性恋等性少数人群。


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听到许多人寻求心理咨询以改变性倾向,回归所谓的主流异性恋生活呢?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专家、精神科心理科医生,还在说如何调整性倾向呢?

01 了解历史,方知缘由

历史中,同性恋大致经历了从非正常(被关押、监禁、刑法甚至死刑)到正常(但还有一些国家是禁止的),再至现今很多国家法律保障的过程,我国也经历了70年代的流氓罪阶段(视同性间性行为为流氓罪或鸡奸罪)。


同期心理学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病理化的各种治疗(包括切除大脑组织、催眠、电击、厌恶疗法等)到去病化的过程。但曾经病理化时期的理论观点,依然影响着当今的心理医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对同性恋的成因观点。(弱父强母的家庭造成孩子成为同性恋倾向)

当然,这些观点在后期就被推翻。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去除,当代医学心理学也都支持,禁止改变性倾向的做法。然而,很多有多心理学、精神医学专业的工作者,依然还在延续着这个病理化时期的观念。并通过这种解读,来引导影响一个人的性倾向,回归到所谓主流异性恋的关系中(即扭转治疗)。

病理化+流氓罪的背景,影响和内化了很多心理医学领域专业人士,即使有知识的更新,也很难改变一个观念“同性恋是不正常的”。这让本来饱受争议的性少数人群,渴望宽松的生存环境和享受平等对待的需求,实现起来更加困难。我们从很多专业书籍中就可以找到这些矛盾的地方:

专业教材的内容,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保持着病理化的态度。例如:穷思竭虑地研究性倾向的成因,真假同性恋、情境性同性恋等假说。这些病理化的态度,又不断影响着那些正在疑惑和探索中的性少数,以及他们的家庭。

02 不接受反而成问题

是的,不接受性别、性倾向多元,可能属于心理问题“恐同症”。因特别不接受同性恋,从而对其产生的非理智性恐惧(如厌恶、仇视、排斥等行为)。之后又加入了,恐跨、恐双(恐惧跨性别、双性恋)。而对于这类人群,需要给予心理咨询的支持和帮助。


大部分人生活在异性恋主义环境下,一直存在对性少数人群的歧视和恐惧。这也增加了性少数人群对自我认同的困难,从而同样产生对恐同的现象。


所以,就有了性少数会去尝试改变性倾向的治疗,再加上,心理机构推出五花八门的扭转治疗的服务,更促成了这种恶性循环。


美国心理学会APA研究表明,参加扭转治疗的来访者,会被削弱自尊、增加抑郁和自杀风险。如果咨询师保有恐同的态度,会出现错误的治疗包括:对来访者性倾向夸大或忽略其重要性、回避、贬低这种情感体验、只从性行为研究、告诉同志标准、或说这是暂时的、尝试厌恶疗法等。

03 接纳并面对的过程

我们遇到很多恐同的性少数人群,他们出现非常典型的恐同症状,并把自己深深的藏起来(深柜)。有些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会刻意的回避性倾向的话题,以及和他一样的人。然而,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却增加了人际关系中的隔离,特别反应在与亲密关系中(亲情、恋情、友情)。他们为了适应环境,发展出一个假我来面对针对性倾向的威胁(例如通过谎言来应对有没有伴侣的提问、或假装对异性吸引等)。


当这些人通过媒体、公益活动、同志朋友,开始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如任何性倾向都是正常、不是教育或创伤导致的、不是自己选择的等)开始试着面对的同时,依然觉得人生如果是异性恋就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的沮丧。


当他们越来越多的参与和认识LGBT,并慢慢接纳捍卫自己的身份时(不再以性少数身份而感到可耻,有些人选择出柜、支持其他性少数等),就开始勇敢面对不回避了。这需要一个过程,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的活出自己。


我们把身为异性恋,同时也能接纳并友好对待LGBT的人,称为同性恋盟友。当然,有些接纳也需要有个过程。下面这位精神科专家,从她2年前后的网络问答中,就能看到有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04 常常焦虑的问题

依然会有很多专业人士或性少数人群,掉进问题的漩涡里。这里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你的问题)


1)性倾向的成因,后天还是先天?


目前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到底是先天那个部分影响了性倾向,尚无不明确。但因为父母关系、教育、创伤、经历而导致性倾向的改变的后天成因论,也没有发表一例研究佐证。大部分后天说都是主观臆断。


2)如何保障后代和养老?


婚姻观念如今有了很大变化。如:丁克家庭、离异再婚家庭、单身不婚族比比皆是。同性伴侣中也有很多通过人工方式,或通过领养方式获得他们的孩子等婚姻多元的现象。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重要。当然,现在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独生子女或无子女家庭的老人更多地选择养老院、或同伴好友集体生活等养老观念更新迭代。(性少数一样)


3)面对别人不接纳、歧视怎么办?


这个和面对地域、文化、性别等歧视的方式差不多。应对方法包括,尽量维护自己的权益,降低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接纳和认同自己,寻求LGBT社群的支持等。


4)怎么出柜?


出柜,最主要讨论的是面对父母。很多朋友,觉得和父母说是让父母经历痛苦。殊不知,让父母痛苦的不是性倾向,而是社会歧视。当你有坚定的自我认识、明确出柜的目的、以及如何应对父母的排斥或愤怒时,就可以考虑了。不怕被拒绝,要知道只要说了就是成功。


5)如何知道自己的性倾向?好奇能影响性倾向吗,可以扭转过来吗?


性倾向无法通过行为、样貌等外在判断,只有自己才能知道。需要在没有恐同和异性恋主义的环境影响下探索;好奇、或尝试接触,都不是导致一个人性倾向的原因,全球也没有任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更谈不上改变和扭转。


最后分享:


美国心理协会对性少数人群心理咨询,制定了指导方针《肯定治疗》,里面提到对待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咨询和多数人群的心理咨询并无本质区别,但需要咨询师对性少数人群的议题有所研究了解,需要特别关注来访者的议题包括:出柜、自我认知、恐同歧视、异性恋主义等。而常见的咨询师偏见表现:试图扭转性倾向、认为偏见与咨询无关、认为完全没有偏见。


作者:李春建

排版:Ellen

编辑:Ellen

责编:李春建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同性恋 不正常(同性恋到底正常不正常)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