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可以引起警醒吗(研究生警告)研究生可以引起警醒吗(研究生警告)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研究生可以引起警醒吗(研究生警告)

研究生可以引起警醒吗(研究生警告)


2021年12月中旬,在经历了中途更换课题的风波后,我终于顺利通过了博士后出站答辩,如愿拿到了博士后证书。

由于工作已经提前确定,所以在正式上班之前的间隙,匆匆赶回了老家一趟,因为疫情影响,我已经有2年多没有回家了。

到家之后,自然少不了与以前的同学聚会,他们现在基本上都事业有成,有的成为大公司的HR,有的成为杂志社的副主编,还有的独自创业成为老板。

当然,一帮同学里当属我的学历最高,原本以为他们会对自己一顿吹捧,令我想不到是,他们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研究生评价并不是很高。

用他们半开玩笑地话说:“现在的高校怎么把研究生培养成这个样子,这不是在害人吗?”

接着,他们讲述了自己之所以说出这种话的理由。

01 缺乏基本的就业素质

那位公司HR先讲述自己的经历。

2021年6月,他负责为公司招聘一批程序员,当然,要求都是硕士以上学历。

有一个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脸圆乎乎的研究生,姑且称之为“眼镜”吧,递简历的时候还附上了一张光盘,说这是他在读研期间动手编的程序。

但当得知招聘现场没有电脑,没法查看他到底编了什么程序时,“眼镜”显得很失落,似乎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但又坚决不肯将光盘暂时留下。

临走之前,他直接问道:“我听说做网站的工资很高,是真的吗?”

HR回答:“绝对值肯定高过其他行业,但相对值可能还要低一些。”

他很惊讶:“绝对值和相对值?到底是什么意思?”

HR给他细细解释道:“如果我们公司录用你的话,按你的毕业院校和学历来讲,试用期的工资是6000元,转正后会涨到9000元。到了年底,如果全年表现好的话,还会接着加薪,月薪上万不成问题。

而在别的许多行业,据我们所知,大概也就每月平均5000元到7000元,这还得是效益不错的公司,所以说,我们公司在绝对数值上肯定是高的。

但是,做网站可不是8小时工作制。如果技术难题解决不了,不光要加班熬夜,甚至连在睡觉时,你都得想该如何处理。

这么一算,我们工资的相对值就未必高了。”

听完这些,“眼镜”显得很迷惘,在例行公事地询问了会何时通知他参加考试等问题后,郁闷地挤出了应聘的人群。

等到笔试结束后,“眼镜”虽然也进入了面试名单,但总体成绩却十分靠后。

这位HR的朋友约谈了所有面试人员,想了解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意愿,并从谈吐上感觉一下每个人的综合素质。据他总结,被淘汰的应聘者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谈话中表现出对工作选择十分犹豫,对工作责任胆怯的;

第二种是缺乏缜密的逻辑性,对话中思路混乱,问东答西的;

第三种是自视过高,漫天要价的,而“眼镜”就属于这一种。

“眼镜”居然在面谈中突然问道:“你们觉得我编的程序能卖多少钱?”

HR回答说:“你不愿意把光盘留下,我们还不清楚你的程序是否有价值。在没实例验证之前,没人会给几行代码随意定价。”

听到这话之后,他显得心烦意乱,紧张得满头大汗,当被问到学校的毕业手续何时办、多久能到岗上班时,他竟然说:“这都是我妈帮我办的,我先回去问问她,过两天,你们再给我打电话吧。”

自然不用说,“眼镜”最终没有得到这份工作。

朋友解释道:“那些连基本的就业素质都没有的人,即使考试成绩再好,我们也不会录用。

我们也不敢录用,还是让那些玩得起的公司,先去好好磨练他们吧!”

02 硕士生奢谈什么专攻

那位杂志的副主编同学也说,现在的研究生越来越不像读书人,缺乏最基本的阅读热情,不读书只靠上网获得信息的人,能当好一名编辑吗?

特别是对新编辑来讲,想凭着一点儿机灵劲儿就干好编辑记者,那怎么可能?

他举了两个身边的例子:

上半年,他们杂志社来了一位新闻专业的女硕士,在一篇有关台湾局势的评论稿子上,这个女孩子在“红绿阵营”、“蔡英文”、“洪秀柱”等名词和姓名上都打了重重的红色问号,批注道:“建议在陌生人名和专用名词下面加上注释”

又在“个中三昧谁能解”旁边,火气十足地批注:这种拗口的句子以后不要再出现……

而杂志社另一位还在实习期的历史专业硕士生,竟然没听说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当这位副主编同学问他原因时,这位研究生却反驳说:“虽然《万历十五年》我没读过,可是,我能告诉你万历年间大约有哪些出名人物,有张居正、李贽、戚继光,还有谁来着?……”

“为什么要说‘大约’?”

他边搔后脑勺边说:“可能……可能是我准备得不太充分吧?”

副主编同学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些常识对于你一位历史学研究生,还需要专门复习准备吗?”

男孩很坦诚地说:“我平常学业忙,没时间看课外书……”

副主编又问:“以你历史学研究生的功底,随便写几个人名应该不成问题吧?”

男孩低头说:“明朝我不是很熟,我是专攻朝鲜历史的……”。

副主编立马打断他的话:“你一个硕士生,奢谈什么专攻?你说明朝不熟,那你说说哪个朝代你比较熟?”

那男孩挺不高兴地走了,嘴里还低声地骂骂咧咧几句。

03 读书人要像读书人

这件事让副主编同学下了决心:用不起这样的研究生,试用期尚且如此,一旦正式聘用,还不知以后会成什么样子。

几天后,副主编同学就通知这位历史学研究生不要来了。

不过,为了引起他足够的警醒,也为了他以后的发展着想,副主编和他专门谈了一次话,说到工作单位需要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说到刚毕业研究生的优点与缺点,只有专业、投入、敬业,才可能较快适应工作,取得较大进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副主编最后感叹道:“看这位研究生的反应,他似乎听进去了,也似乎根本就无所谓,这让我对自己谈话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经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也讨论了应当对“读书人要像读书人”怎么理解?或者对象更明确一些,是对“研究生要像研究生”该如何理解?

不能不说,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教育,使我们很难看到众多好学而又多思的研究生。

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大多是一种催长素时代下张皇失措、穷于应付、只求学位的可怜学生。

原先提倡的“通识教育”,如今被诠释为“奶胳”、“加西亚”一类的“3分钟离地飞升术”,这就是许多人对通识教育的理解。

“次品是怎样产生的?”

多年前就有人开始思索这个命题,但可悲的是,它并没有因为人们的焦虑和呼吁而得出正确答案并加以改进,反而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雇主们真的敢用吗?

欢迎关注【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坚持每日更新,与一位不“误”正业博士后,共同探讨多彩的研究生学习、科研与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研究生可以引起警醒吗(研究生警告)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