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挨打哭(小孩挨打哭)婴儿挨打哭(小孩挨打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挨打哭(小孩挨打哭)

婴儿挨打哭(小孩挨打哭)

文/小雪妈妈

没有“挨过揍”的童年是不完美的,对于孩子来讲很少有不被父母揍过的,小孩子大都比较顽皮,也特别容易惹父母生气,或多或少父母都有揍过孩子,只不过有的是象征性做下样子,而有的则是下重手。

那么孩子犯错了适合“棍棒教育”来惩戒吗?对此我的看法是,能不打尽量不打,棍棒教育属于最直接但伤害又最大的方法。

萌娃犯错被抓包,立马大喊“妈妈爱你!”试图唤醒母爱

网上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一位辽宁妈妈在客厅找儿子没找到,心里面就咯噔一下,感觉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拿着手机跟随镜头就来到了家里的角落,掀开门帘只见儿子扭过头,立马大声呼唤“妈妈(我)爱你,妈妈爱你”,边喊边往外逃窜。

妈妈定睛一看,原来儿子把爸爸的手套,放进大水瓶里玩,气的妈妈当场火冒三丈,忍不住想要揍儿子一顿,而儿子已经在客厅里到处躲藏,边跑边呼喊“妈妈爱你”,尝试唤醒母爱。

看完这个视频网友们也是乐得不行,有网友说:“我儿子也这样,但该打还是要打!”,也有网友表示:“嘴甜的孩子挨打轻!”

不过总的来讲,这也算是妈妈和孩子相处的一种模式,孩子在第一时间看到妈妈,就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要被惩罚,怕被打只是下意识反应,但内心知道自己是做错了的,说明妈妈教育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小孩子哪有不调皮的,犯错更是小孩子的“特权”,但家长也要学会区分,小错误可以通过沟通、说教、吓唬的方式教育,但大错误一定要严厉的批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能不打一定不要打孩子。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听话懂事,但面对孩子的错误,也不要着急上火去揍孩子,打的时候容易,但孩子被打出心理阴影,甚至出现性格问题,那伤害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孩子被打后出现这3种反应,父母一定要记得住手

第一,父母稍微一严厉,孩子就被吓得往后退

小时候有个伙伴,他父亲脾气非常差,每次只要犯错必是一顿毒打,有次小伙伴家没人带我们去他家玩耍,临时他父亲回来,现在都能记得他恐惧的眼神还有发抖的身体。

父母经常打孩子,看似孩子听话了,但其实对孩子的性格伤害很大,内心缺乏安全感,感觉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挨打,看到父母更多的是紧张不安而并非爱的港湾,这种情况下父母再打孩子,只会把孩子的性格压到极致。

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会变得软弱退缩,过度紧张的情绪让大脑思考也会变迟缓,尤其是父母的施压,让孩子产生不自信、没主见,一生都很难硬气起来。

孩子和父母的相处应该是自然的,有玩闹有严肃,但不应该是“惊弓之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了,父母一定要及时住手,再打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第二,父母揍孩子,孩子一声不吭

一般孩子挨打,心里面都非常的害怕,基本上都嗷嗷大哭,代表着孩子心里面是恐惧的。但如果孩子被打的时候,一声不吭也不逃脱,那说明孩子心里面是有怨气的。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小脾气的,你越是打他心里面越是不服气,狠、不服、怨气都会慢慢积攒起来,将来某天会彻底爆发,而那个时候也是你和孩子关系破裂的时候。

我就见过这种情况,父亲经常打儿子,儿子已经无所谓了,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怕啥,最多再挨一顿打就是了!”,犯错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到这种情况孩子就很危险了,父母一定要住手了。

第三,父母打孩子,孩子有试图反抗的眼神和动作

孩子特别小的时候,挨打心里面更多的是害怕,大一点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再去打孩子真就不合适,如果孩子挨打后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表露出凶狠的眼神,试图想要反抗,那个时候亲子关系就已经出现大问题了。

青春期孩子本来就叛逆,父母还通过“棍棒教育”不仅没效果,反而会激化矛盾,让彼此之间彻底没法沟通,孩子只想逃离父母,逃离原生家庭。

温柔且坚定,才是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教育从小就要开始,相当于建房子,一开始地基打好了,到了高层怎么盖都不会歪,从小就注重教育方式的学习,孩子长大自然不会犯大错。

温柔且坚定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是我推崇并且在实施的,温柔指的是日常和孩子相处模式,通过沟通、陪伴、讲道理的方式,给孩子 灌输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思想,教会孩子很多道理和方法。

坚定是面对孩子犯错,坚持原则帮助孩子改正的态度,小错误口头批评,严肃表情吓唬都可以,大的错误惩戒、科学训斥根据情况来。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长教育问题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自己的了解来制定方法。

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定不要打孩子,我相信只要前期我们多一些耐心,把孩子给规矩立好了,那孩子今后的成长会越来越优秀。

我是小雪妈妈,一名90后宝妈,关注我,每天分享科学孕产育儿知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挨打哭(小孩挨打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