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婴儿潮灾难后婴儿潮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灾难后婴儿潮

灾难后婴儿潮()

对中国来说,需要加强对生育态势的密切监测,深化疫情前后的生育意愿研究,短期要千方百计保就业,增强群众的收入预期,降低生活的不确定性,缓解家庭的生育焦虑。中长期要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切实破解“不敢生”“生不起”“没人带”等问题,减少人们生孩子的后顾之忧

截至2021年6月,全球共报告1.7亿多例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375万人死亡。随着更多的数据被汇编和分析,疫情对人口的巨大影响正变得越来越明显。除死亡率上升这一显而易见的人口后果外,新冠疫情也对生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冠疫情对人口发展影响前所未有

知识分子公众号发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张翠玲、李月的文章说,新冠疫情对世界人口发展的影响前所未有,不分国界地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造成了普遍和广泛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全球一半人口生活在总和生育率低于2.1更替水平的国家(联合国2017年),主要为欧洲、大洋洲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这些国家均出现了出生人口的大幅下降。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从2019年的1465万减少到1200万,下降18%,总和生育率也降到1.3的极低水平。与中国类似,2020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量为87.26万人,同比减少2.9%,创历史新低(日本厚生劳动省,2021);韩国出生人口同比减少10%,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0.92进一步跌到0.84(韩国国家统计局,2021),再创历史新低。

法国最新人口统计报告也显示,2020年法国新生儿数量为74万,虽只比2019年减少1.3万,但出生数创1945年之后的最低水平。2020年,意大利新生儿出生人数40.41万人,比2019年减少3.23%,较2008年意大利新生儿峰值(57.66万人)下降了30%。作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2020年出生人数为360.5万人,比上年减少4%,连续6年下降,同时也创出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多数国家在疫情暴发9个月后出生数量向下波动。数据还显示,在全球低生育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新冠疫情对生育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强,使得2020年11月后的出生数量持续向下波动。

疫情对生育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

生育决策通常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例如是否做好了孕育子女的经济、心理准备,外部环境是否适宜孕育胎儿,家庭是否能够负担子女养育的成本,如何平衡子女孕育与家庭工作的关系,等等。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经济收入和未来的不安加强,推迟结婚和生育,进而影响未来出生人口,抑制整体人口增长。

具体来说,百年一遇的疫情在全球持续,导致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预期性增加,人们组建家庭的意愿大幅降低和延后。据中国民政部公布数据,2020年全国婚姻对数同比下降12.2%,尤其是一季度下降幅度达45%。2020年登记也是1970年以来韩国新婚夫妇人数最少的一年,同比下降10.7%。法国2020年的结婚人数下降34.1%,只有14.8万对夫妇结婚,而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22.4万对和23.4万对。

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也导致失业率和失业恐惧上升。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估计,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下降了4.3%,而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仅下降1.7%,发达国家整体GDP萎缩了5.6%,发展中国家的GDP下滑了2.5%。疫情对年轻人就业的打击更为严重。由于失业导致收入损失和未来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在金融形势好转之前,建立或扩大家庭规模的计划更有可能被暂停。严重而长期持续的经济衰退,将导致女性生育数量减少。灾后“婴儿潮”可能不会再发生

尽管低生育国家大多出现了出生数量的下降,但各国危机前的经济、人口和政策背景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生育的影响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调查显示,在家庭支持政策较完善的国家,生育意愿降低的幅度相对小。如在家庭政策较为完善的法国和北欧国家,疫情对生育的影响相对较小,生育的下降幅度相对较缓,丹麦、芬兰、荷兰和挪威的出生率在12月之前保持稳定,芬兰在疫情后甚至出现了逆势增加。德国也是少见的疫情生育率上升的国家之一,这与近十多年来德国实施慷慨的育儿激励政策和向妇女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转变有着紧密联系。但也有专家认为,部分国家出生数量的增加也有可能是由于其2019年的生育率已创历史新低所致。

历史研究证明,高死亡率的灾难性事件发生一年后生育率会逐渐回升,迎来“婴儿潮”。但考虑到当前与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部分学者认为,过去在战争、经济危机和灾害后曾出现的婴儿潮,可能不会在新冠疫情趋势得到好转之后发生。

中国仍有较大回旋空间

对中国来说,疫情危机与生育下降的长期趋势叠加,对婚育的抑制性影响既全面又广泛,加速了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的下行。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的政策努力非常紧迫。需要加强对生育态势的密切监测,深化疫情前后的生育意愿研究,短期要千方百计保就业,增强群众的收入预期,降低生活的不确定性,缓解家庭的生育焦虑。中长期要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切实破解“不敢生”“生不起”“没人带”等问题,减少人们生孩子的后顾之忧。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关键性因素。依照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订版”,全球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上升至85亿,2050年接近100亿。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处于上升阶段,可中国相对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也不容忽视。好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对粮食供给关系也比较好,未来15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仍有较大回旋空间。

来源: 济南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灾难后婴儿潮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