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婴儿(胎儿肝内血管瘤)肝血管婴儿(胎儿肝内血管瘤)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肝血管婴儿(胎儿肝内血管瘤)

肝血管婴儿(胎儿肝内血管瘤)

极目新闻记者 李曼英

通讯员 黄洁莹 李晗

两岁半的童童(化名)不仅肚子比同龄孩子大很多,走路还有些不稳,辗转就医发现竟是患上了肝母细胞瘤。为了挽救童童的生命,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启动了多学科会诊,通过手术和化疗,孩子逐步恢复健康。 5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江城多家医院获悉,像童童这样的儿童肿瘤患者并不鲜见。专家呼吁,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疾病,儿童肿瘤病种多,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两岁半宝宝患上肝母细胞瘤

童童家住东西湖,从一岁半时,肚子就开始越长越大,圆鼓鼓的。开始时,家人都觉得是童童吃得多,长胖了。

去年7月,妈妈吕女士带童童来到省妇幼就诊,接诊的儿童血液内科副主任黄娟接诊时发现孩子的肚子异常,再仔细一摸,腹内有个硬硬的包块,随后的影像学检查也提示右侧肝脏有肿块。外科手术活检,证实童童患上了肝母细胞瘤三期,而且肿瘤有16cm×12.3cm×11.5cm,相当于一个甜瓜大小,占满了整个右侧肝脏。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外科副主任张伊凡介绍,但是童童的肿瘤太大,而且离大血管很近,无法即刻手术,需要先在儿童血液内科进行化疗。

得知童童患上了恶性肿瘤,他的父母一时难以接受。护士长安排一个“斗瘤”成功的患儿与童童一个病房,便于他们沟通交流,以增强童童以及家属的治疗信心。

在三期化疗中,童童战胜了感染关、药物反应关等,肝脏肿瘤通过化疗缩小,达到手术标准,他转入外科治疗,肝脏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两天,他恢复良好,从重症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各项指标都在恢复。

肿瘤成为儿童主要死因之一

像童童一样患上肿瘤的宝宝,并不鲜见。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院里,都有类似的小患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文表示,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儿童肿瘤患者被发现。另一方面,发现及时,也意味着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湖北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血液科主任芦映红主任医师介绍称,儿童肿瘤是1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国儿童肿瘤占儿童总死亡率10.7%,仅次于意外事故,为第二常见死因。我国儿童发病率每年以2.8%的速度递增。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约为10-12/10万,每年新发儿童肿瘤约2万余人,其中白血病占40%,其次是脑瘤、淋巴瘤、骨肿瘤、肾肿瘤。

“我院近3年开始收治儿童恶性肿瘤患儿。患儿每年以7.7%的速度增长,且显现低龄化特征。”芦映红表示,儿童肿瘤发病的机制复杂,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与遗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儿童更多涉及先天因素。

此外,儿童肿瘤的表现和预后与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小于5岁的儿童肿瘤发生多与胚胎发育基因异常相关,常见肿瘤有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畸胎瘤、某些脑瘤;大于5岁的儿童肿瘤发生则与成人相似,与多因素相关,常见肿瘤有白血病,淋巴瘤,骨、软组织瘤。临床表现多为不明原因发热、面色苍白、出血、局部包块、消瘦乏力、肝脾肿大、骨骼疼痛、头疼等。

早发现早诊疗7成可获得治愈

“很多人一听说孩子得了肿瘤,就感觉是得了绝症,再也没有治疗的希望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张文提醒,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并不一样,整体来说,治疗效果是明显好于成人的。

芦映红补充称,采用现代标准综合治疗,约三分之二的儿童恶性肿瘤可获得治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治愈率可达80%,大部分儿童实体瘤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60%以上。许多儿童实体瘤有包膜,易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大多数儿童肿瘤对化疗、放疗敏感高于成人,预后明显优于成人。家长们应正确认识儿童肿瘤,调整好心态,带着孩子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芦映红提醒,儿童肿瘤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起病隐匿,儿童实体瘤多为后腹膜深部固定肿瘤,早期肿瘤小没有明显压迫症状,腹部不彭隆,难以早期诊断。成人的早期普查方法如内镜,大便潜血,脱落细胞在儿童肿瘤意义不大。儿童肿瘤通常是偶然发现,就诊时往往已局部扩散转移。血液系统方面的肿瘤则有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明原因长期发烧、面色苍白、身上有出血倾向,局部出现不明原因包块、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骨头疼通等,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血液肿瘤专科就诊,以免错误早期发现治疗肿瘤疾病的时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肝血管婴儿(胎儿肝内血管瘤)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