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以下可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可以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以下可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可以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以下可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

可以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以下可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

1.概念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能危害动物的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动物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1)传染源:也称传染来源,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活的动物机体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具体说就是已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携带病原体的动物。


①患病动物。患病动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②病源携带者。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其排出的病原量不及患病动物,但是因为病原携带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所以属于危险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可分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大类。

①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动物通过直接接触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该过程常见于同圈舍、集贸市场或运输车辆中。病原体通过污染的公畜精液,或污染某些物件、饲料和水直接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某种媒介传播给易感动物使其发病。根据媒介的不同,又分为空气传播、无生命媒介物传播和有生命媒介物传播。


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和尘埃传播。飞沫传播:病原体存在口鼻飞沫中,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飞散于空气中传播,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都能通过飞沫传播传染;尘埃传播:病原体依附在分泌物或排泄物上,干燥后受气流冲击,形成“病原体-尘埃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传播。


无生命媒介物传播。患病动物接触过的饲料、水源及分泌物、排泄物及病死畜污染的土壤,通过进出场区的车辆、人员、物资及外源性生物制品等无生命媒介物进行传播。


有生命媒介物传播。病原通过兽医工作者、饲养人员、蜱、蚊、鼠、鸟类、蚯蚓等媒介传播。


②垂直传播。病原从母体传染至后代,分以下3种传播方式。



经卵传播。由携带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而使胚胎受感染,后代出生后也携带母体病原体,称为经卵传播,多见于禽类,如禽白血病和沙门氏菌病等。


经胎盘和脐带传播。感染某些病原体的怀孕母畜经胎盘血液传播病原感染胎儿,称为胎盘传播。有些病原微生物能够经母体脐带血传染给胎儿,如猪瘟病毒和布氏杆菌等。


经产道传播。病原微生物污染怀孕母畜的绒毛膜、胎盘和产道,生产时胎儿经呼吸道、消化道或者皮肤感染病原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生产中可能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如公畜带病通过精液水平传给母畜,母畜又垂直传给仔畜。


(3)易感动物:指对动物某种疾病具有易感性,如老弱病残或没有接种疫苗的动物。


动物的易感性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动物本身的免疫能力、遗传等因素有关。有些病原体只感染某种类或某一类动物,如鸡马立克氏病毒只感染鸡,小反刍兽疫病毒只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体表现的临诊反应差异较大。同时与饲养管理,如饲料质量、畜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隔离检疫、外界环境等相关,当饲养密度大或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时也会增加动物的易感性。


传染病流行强度和维持时间与该病的潜伏期、病原的传染性、动物群体中易感动物所占的比例和群体的密度相关。


3.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1)感染:指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导致机体的正常功能、代谢、组织结构被破坏,引起局部组织发生损伤性病变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2)传染过程:病原体感染进入动物机体后,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传染过程不一定都有临床表现和特征。


(3)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4.传染病流行表现形式

(1)散发:零星散发具有随机性,疫病发生无特定规律,在发病时间和发病地点上也无明显关系。


(2)地方性流行:具有局限性,疫病只在小范围内传播,在某一区域内的畜群短期内患病率突然增加,发病动物数量多于散发动物。

传染病流行过程

(3)流行和大流行:流行指传染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极快,受害动物多,传染范围很广。大流行指某疫病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感染面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口蹄疫等。流行和大流行对动物的健康、养殖业和农业经济均有较大危害。


5.传染病的规律性

(1)季节性:季节变换会降低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发病率。


①严格季节性传染病。某些疾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于某一季节。


②季节性传染病。某些疾病在某一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如呼吸道疾病在秋冬季节易发。


③无季节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发病,且没有规律性和季节性,多见于慢性病或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2)周期性:有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通常数年)还可能表现再度流行,如口蹄疫发病一次后,可能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多次发病。


6.影响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温度、阳光、降水量、地形、地理环境等。某些地理环境因素,如江、河、湖、海、山等,能够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限制病原体的转移。温度、湿度的改变,也会影响暴露在空气中的病原体的生存环境,提高或降低病原体的存活时间。


(2)饲养管理因素:包括畜牧场规划布局、畜舍整体设计、建筑结构、排污设施、通风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饲养密度、饲料、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原因造成的潮湿、昏暗、阴冷的环境,动物饲养密度大或通风不足等,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饲养管理环节薄弱会增加动物患病概率。


(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产力、养殖者文化程度、养殖技术水平、兽医法规、动物检验检疫法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水平等。

7.动物传染病处理措施


①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早扑灭。

②兽医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③最快时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④提高全民的防疫意识。

⑤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依法处置,依法管理。

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喜欢的朋友点赞,收藏加关注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可以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以下可引起动物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有)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