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正常(亲情正常交往)亲情正常(亲情正常交往)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亲情正常(亲情正常交往)

亲情正常(亲情正常交往)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李晗 贝兰

响应号召就地过年,让今年的春节与以往有些不太一样。不少市民早早跟远方的亲人打好了商量,买回年货,准备留在本地过年。近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春节越来越近,一些人心情开始有了些波动。

对此心理专家指出,这是传统习惯被打破后出现的不适应,虽然空间上大家不在一处,亲友之间仍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彼此过度好情绪,开心过好新年。

孩子过年不回家 母亲开始牵挂了

“上个月我就跟家里说了,今年过年不回老家。”在汉口一家公司工作的许先生说,一方面是因为老家河北才控制住疫情,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年后有个大项目要上,他想趁春节假期做些筹备工作,综合考虑后就做了这个决定,家人也一直表现得非常理解。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他感觉到远在河北的母亲有些变化,“她嘴上一直说我不回来不要紧,但是最近这一周以来,她明显情绪不太好。家里人说她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出神、叹气,而且她现在突然很爱给我打电话,有时候一天打五六个电话,也并没有什么事,有时候就是告诉我她在干什么,有时候就问我吃没吃饭。”许先生说,以前他和母亲的通话频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如今电话频繁了很多,他理解老人的牵挂,每次母亲打来电话,他都耐心地跟母亲聊天。

孩子过年不回家,母亲的心并不那么容易放得下。50岁的吴女士上周接到女儿的电话,女儿说过年就留在上海不回武汉了。“我当然支持她就地过年,但也忍不住挂念,一年没见我也挺想她的。”吴女士说,最近有点提不起精神,整个人说不出来哪里不好,就是感觉心里有点难受。

年长者思念孩子,年轻人中也有人感觉困扰。26岁的杨小姐在武昌一家企业工作,今年是她第一次过年不回家。“一开始想到一个人过年还挺新奇的,甚至有点小兴奋,想着没有亲戚追问也不用被催婚,除了牺牲一点我们广东的美食。”她说,但是随着距离新年越来越近,她最近情绪总是莫名低落,“以前年年回家不觉得什么,今年不回家,我才发现好想家。”

情绪需要过渡期 几个办法来应对

“人们的这些情绪是典型的适应障碍,属于一种急性心理应激障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表示,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未能如愿相聚,会让一些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希望落空”的感受,虽然由于防疫需要,从道理上都可理解,但对亲情的渴望,仍会造成一些情绪波动。

“团圆过大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看着逐渐冷清的街道和家家户户点亮的灯火,身在异乡不能回家的人、等了一年但家人回不来的人,都难免会有一些失落感。”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罗玮也指出,随着春节越来越近,这种失落感的影响也会凸显出来。

怎么排解这种情绪?“亲情病还得亲情药来医。”肖劲松教授支招,大家可以用好互联网,通过连线多报平安、多晒年货,把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房间、环境、朋友圈等更多细节与家人多做分享,让互相之间的距离更近,“还可以互相约定一些连线时间,比如三十晚一起开视频,互相看看彼此的年饭,或者约一个时间一起做一些事(如初一上午一起聊春晚),给出一些小目标,让亲情有个落脚点。通过这些方式,增强亲人之间的伴随感。”

罗玮也提醒,此时人们需更多关注彼此的感受,“与家人通话时不要传递负面能量,不要指责、抱怨。”此外,就算不能面对面,陪伴的方式还是有的,“不能上门拜年,可以提前网购一些食品、礼物,附上祝福卡快递到家;通过朋友圈、家庭群、视频连线等,分享你正在做的美食、正在看的美景。”她还表示,感觉孤独的人们通过做运动、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也可以给自己充充电,以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节前这些情绪起伏,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大家不必太过担心。”肖劲松教授还指出,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多留意彼此的情绪变化,主动拉近距离,帮助遇上情绪阻碍的人顺利渡过这个坎。

极目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将奉酬谢。报料微信请关注:ctdsbgfwx,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亲情正常(亲情正常交往)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