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外面自言自语引起别人注意(孩子在家里就喜欢自言自语)小孩在外面自言自语引起别人注意(孩子在家里就喜欢自言自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小孩在外面自言自语引起别人注意(孩子在家里就喜欢自言自语)

小孩在外面自言自语引起别人注意(孩子在家里就喜欢自言自语)

孩子自言自语和逻辑混乱表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自言自语的表现时往往过于紧张和焦虑,并考虑他们的孩子是否会患有自闭症。当孩子的逻辑不清楚时,他会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事实上,无论是实践还是情感,我们都陷入了误解。我们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了解儿童这两种现象的根源。

  儿童在2-3岁出现自言自语是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年龄到了5-6岁还在自言自语不喜欢与他人交流,而且表情非常单一,这就需要父母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孩子们自言自语有三个主要原因。

  语言输入不足

  0-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父母是儿童最好的语言培训者。

  如果父母的忽视、家人与孩子的语言交流较少、过多接触手机、动画片等电子产品。

  孩子缺少语言环境的输入,导致孩子没有模仿的对象,同样会产生自言自语的表现。

  左右脑分化不良

  我们的大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两个半球需要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区大多数都在左脑。一般语言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优势半球。

  语言功能区绝大多数都在左脑,如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

  如果两个半球之间分化不良,专责分化不成熟,外在表现就会有自言自语。

  左右脑

  同时,前庭系统掌管着左右脑互用,如果前庭失调导致左右脑互用不良,也可能引发儿童自言自语。

  触觉刺激不足

  在感觉统合发展中,近端的触觉发展不足就会由远端的听觉来代偿。

  近端感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

  远端感觉:视觉、听觉

  (感觉统合理论中,“代偿"是通过加强某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以适应或补偿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需要的一种生理现象。)

  特别是在幼儿期,大脑的代偿最显著,因为此时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功能不像成人那样细化,所以不同神经元之间的替代性更强。

  0-6岁的孩子处于触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如果触觉刺激不足,孩子极容易出现听觉代偿的情况。

  因此孩子会通过自言自语给自己输入听觉刺激,进行代偿行为。同时,这类儿童还会伴有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特别好动的表现。

  我们经常见到语言逻辑混乱,你我他不分,答非所问的孩子。如果在 3 岁前偶尔出现这些情形属于正常,但如果频繁出现,则预示着孩子可能存在下面这两种问题。

  前庭空间障碍

  前庭系统掌管的功能中,其中有一项是空间感。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和方位等各种信息,同时对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因此空间感发展成熟的人,可以准确知道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轮廓差异、大小比例、距离;可以从不完整的外观上,推测出各种事物的完整形貌等。

  但现在的很多孩子,因为从小被家长保护过多,限制过多,活动范围狭小,在空间感的发展方面往往有所欠缺。

  而他们通常容易迷路、恐高、晕车、容易认错车、空间记忆差(混乱)等等,在学龄期,容易在语文、数学学习方面有困难,比如想象力、联想力不足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逻辑。

  言语输出不足

  输出是语言使用的过程,它为一个成熟的语言系统打下基础。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一个语言应用的场景。儿童需要通过输出频繁地使用语言,产生行为结果,然后反馈给大脑进行修正和微调,从而使语言在螺旋中成熟。

  如果孩子被包办过多,社交及集体生活少,缺乏陪伴,没有玩伴等,儿童语言应用的场景和机会过少,语言系统没有自我修正的机会,自然容易出现逻辑混乱。

  但是如果照料者照顾得太好,或者同龄玩伴匮乏,或者父母陪伴不够,照顾者包办过多,儿童语言应用的场景和机会大大减少。

  应对方法:

  触觉按摩

  用专业的按摩手法,触觉训练等形式给足触觉刺激,帮助儿童打通触觉神经通路。

  大脑双侧分化训练

  爬行,比如手膝爬、手足爬、匍匐爬行等需要身体双侧配合的游戏,促进大脑功能区专责化发展。

  前庭觉训练

  进行跳床训练,荡秋千等活动弥补前庭刺激的不足。

  丰富语言环境

  通过对话、提问、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对话,为孩子提供语言学习素材。

  增加交流机会

  带孩子到能够接触同龄玩伴的场所,给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机会,让他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逐渐运用语言,提升交流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小孩在外面自言自语引起别人注意(孩子在家里就喜欢自言自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