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互打(婴儿互打游戏)婴儿互打(婴儿互打游戏)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互打(婴儿互打游戏)

婴儿互打(婴儿互打游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于是当宝宝在这些年龄出现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就会放大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打人”!

今天聊一聊宝宝什么时候会出现打人等行为?为什么?怎么办?

最早6个月宝宝就会出现抓,咬,拉拽等行为,这些行为一直到孩子的2岁甚至3岁都会存在。

眼中可爱的小宝宝,当出现打人扔东西等行为的时候,真的是血压瞬间升高,对于我来说尤其是拉头发这个行为更是无法接受[流泪]

类似情形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让我们先了解宝宝为什么会打人?

第一种情况(出生--1岁)拥有基本的情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拥有的基本情感是比较简单的,开心笑不开心哭,但是我们还要了解的就是暂时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宝宝还有一种情感的表示方式,就是肢体!蹬腿摇晃手舞足蹈,而拉拽、咬,也不是我们认为的攻击行为,是他对喜欢的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如打妈妈,拽妈妈头发(虽然真的很疼)

第二种情况(1-2岁)情感丰富但不会控制

孩子 的情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惊讶、害羞、恐惧、害怕、兴奋等多种情绪的出现让孩子行为变得丰富,大脑的发育迅速,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感知而且愿意去探索,但你会发现前一秒兴高采烈的小家伙,下一秒就歇斯底里了,因为在他无限的去获知探索的过程中,无论是能力无法达到,还是被什么所限制,都会有愤怒或者挫败的感觉,发脾气出现的次数也就会增多,在他还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又不知道怎么控制的情况下,哭、打人、咬人、摔东西、踢东西也就成了他的情绪语言,这种“伤害”可能会出现在他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身上。

第三种情况(2-3岁)情感完善+自我意识建立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让所有妈妈发出一句:“还不如之前呢,真想把他塞回肚子里的!"感叹。

本阶段语言发展大爆发,情绪基本上开始和大人一样了,却没有所谓的成年人的理智,一个认为他是世界中心的孩子,通常都是用更为激进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好的一面是他能表达的语言越来越多,但是能说出来不代表她可以处理,所以坏的一面是他会有更多的需求或者更好奇,以及更多的方式去吸引你的注意,也就是我们说的更加“调皮倒蛋”“无理取闹”等所以当得不到满足,或者觉得被影响、被伤害、被攻击、被打扰,都会出现拳打脚踢的行为。

总之,当宝宝出现打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扔东西等这些行为时,先别着急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些行为不是,至少不一定是攻击行为,有时候也会是防御行为,比如别人抢了他的玩具,当他知道怎么处理也不会“抢”回来的时候,他就回选择推到别人,别人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情,他不知道怎么用语言的时候还是很可能出现用肢体去解决的。

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不舒服、不喜欢、或者需求没有被满足、被伤害等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绪。

当你提前有心理预设,或者像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一样地去看待情绪发展和打人扔东西等这件事的时候,也就好很多了,把它当作特殊行为大吼大叫的去制止的话,那本上就加重了这件事的严重性。并且很多时候孩子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掌控和吸引打人注意的,认真的你就掉进宝宝的陷阱了哟。

孩子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出现挫折就动手,大多数也只不过是因为这个阶段还不具备能力去处理而已,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变成坏孩子,以后怎么办?”这些焦虑先放一放,孩子的长大是伴随着身体和思维变化多重内容的,就像在长个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生长痛你知道不是孩子的错,怎么情绪控制不了我们就不能接受了呢?

第二、该有的原则必须要有,但是不要反应过度

不好的行为是要制止的,但是不代表孩子不能有愤怒和生气等情绪,“熊孩子、没教养”“父母是怎么教的”这些话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们对孩子不好行为的应激反应,出现一些行为后,第一时间自己先火冒三丈,那些气头上说出来的话,和指责孩子的言语和定性,除了伤到孩子和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帮助!

第三、是不是真的不能打?

先说如果是“解恨报复”性地打或者惩罚,真的不行。

家长会说自己孩子我怎么可能报复?但是宝宝打人,我们打回去,或者把他强行关在屋里,进行所谓的冷静,这种行为我劝你必须停止,很多家长对平静中断法断章取义的误解,一样让人很气愤。

3岁以内的孩子,用这些方法想让他“感同身受“或者“体谅”真的是雪上加霜,不管是对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可能都会有所影响。等于就是他让我们不舒服,我们也在让他不舒服,这种“还回去”的处理行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的是完全不妥。一个大脑中没有任何规则感存在的孩子,“打”只是在加重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您会觉得这是在贩卖焦虑,别急继续看!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什么方法是万能的,也不是非对即错的,比如涉及原则的问题(安全健康或者涉及他人的问题),比如真的就是没忍住打了孩子,当时的问题确实也解决了,至少不会再恶化了,也不是不可以。但打了又担心“打皮了”不管用了,或者打完了好几天就算了,怎么办呢?

重点来了,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制止行为,无论我们跟孩子说了多少不可以,不允许、不行!”都请在孩子冷静或者事件降温后,给孩子做好“复盘”,也就是分析和解释,告诉他为什么打,为什么不可以,什么可以!

告诉他你的心情;打人的心情;怕他因为一些行为受到伤害的心情,但是你依然非常爱他,他依然是妈妈的好宝宝等。并为你当时采取的“打”这个行为道歉,并作出保证,同时也要求孩子不要再出现类似行为,并且互相监督,给孩子以身作则,一定言而有信!父母的样子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有些家长又有疑问了,不是说不给孩子讲道理,听不懂吗? 不是不让讲道理,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讲,怎么讲,才有用!

好了我相信大家都看懂了这里的标准,其实“打”是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哎,火冒三丈,血压升高,肾上腺素极速升高完全控制不住的时候,哪个当妈的谁没有过呢,慢慢来,有问题就解决,不管是孩子的还是我们自己的!

今天的话题希望真的可以帮助一些父母在困扰和焦虑中走出来。

我是麦薇!一位搬砖老母亲!育儿话题分享者!人生已升级!拥有神兽一枚!爱她!一起成长!

感谢路过!也愿一起同行![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互打(婴儿互打游戏)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