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引起了你的怎样的思考(喜欢藤萝花的理由)藤花引起了你的怎样的思考(喜欢藤萝花的理由)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藤花引起了你的怎样的思考(喜欢藤萝花的理由)

藤花引起了你的怎样的思考(喜欢藤萝花的理由)

作者 | 文化护卫者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红楼梦》后四十回版本中的衍脱讹漏,就如《金瓶梅词话》,而高鹗、程伟元就如崇祯版《金瓶梅》的编者,对底本的错讹大都是连猜带蒙,往往猜蒙的是驴唇不对马嘴的。而红学权威专家,竟连摆在眼前的内证,高度近视的连什么都看不见。


第111回

程甲本2978.8:只是荣府规例,一时二更,三门掩上,男人便进不去了,里头只有女人们查夜。(“一时二更”,程乙本作“一交二更”,藤花榭本后期版本作“一到二更”)

新校本1491.4 “一时二更”作“一、二更”;




如第59回

荣府中的主子都去为宫中的老太妃送灵去孝慈县之时,小说文本中有一段叙述:“(庚辰本1388)荣府内,赖大添派人丁上夜,将两处厅院都关了,一应出入人等皆走西边小角门。日落时,便命关了仪门,不放人出入。”(程甲本1568.6)

第71回

贾母八旬之庆之际,小说文本有两段叙述:“(庚辰本1730)周瑞家的道:‘这还了得!前儿二奶奶还吩咐了他们,说这几日事多人杂,一晚就关门吹灯,不是园里的人不许放进去。’”(甲辰本2349.8删了“二奶奶还吩咐”底下这段文字,程甲本1919.7同);(庚辰本1744):“当下已是起更时分,大家各自归房安歇。”(程甲本1933.10)

第75回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也有一段叙述:(庚辰本1843)“这里尤氏直陪贾母说话取笑,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过去罢。’”(程甲本2036.5,“黑了”同甲辰本作“你也”)



从第59回“日落时,便命关了仪门,不放人出入”;第71回“这几日事多人杂,一晚就关门吹灯,不是园里的人不许放进去”;第75回“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第71回“已是起更时分,大家各自归房安歇”,第111回“一时二更”是“一到起更”之讹。二更是亥时,即晚上十点;起更是戌初,即晚上七点,相差三个小时。第111回是贾母出殡后,家里孝男、孝女都去铁槛寺伴灵了,往常起更时天已黑了,都各自归房安歇了,而此时林之孝等管家难道不须更严警些?还要等到二更时(晚上十点)才关门?然而两百年来,那些红学专家大师始终绕不出“一到二更”,或“一交二更”的死胡同。无论从小说文本的内证上解,还是从常识上解,这就是明显的错讹。而连这么明显的错讹都发现不了,红学专家大师还发现了什么?不知红学权威专家“一、二更”又作何解?


第108回

程甲本2900.3:只见看园门的两个婆子坐在门槛上说话儿,宝玉问道:“这小门开着着么?”婆子道:“天天是不开的,今儿有人出来说,今日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故开着门等着。”

程乙本3194.3:只见看园门的两个婆子坐在门槛上说话儿,宝玉问道:“这小门儿开着着么?”婆子道:“天天不开,今儿有人出来说,今日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才开着门等着呢。”




《红楼梦》文本的语言,无论对话、叙述,语气都是很舒缓的。高鹗、程伟元把“故开着门等着”,改成语气舒缓的“才开着门等着呢”;而两个坐在门槛上气定神闲说闲话的婆子,回复一句毋须思索的话,竟迸出这么一句生硬的“天天不开”?如

第111回

程甲本2970.10:哦!是了,这是东府里的奶奶大小蓉啊!

程乙本3272.10:哦!是了,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啊!

东观本3127.4:
哦!是了,这是东府里的蓉哥小大奶奶啊!


第108回“天天是不开的”,就如第111回将“小蓉大奶奶”讹作“奶奶大小蓉”一样,是“不是天天开的”的文字之讹倒,这也说明高鹗、程伟元并不了解《红楼梦》后四十回小说文本的语汇规律。


第108回

程甲本2900.7:袭人忙拉住道:“不用去,园里不干净,常没有人去,不要有撞见什么。”

程乙本“不要有撞见什么”作“别再撞见什么”;东观阁本同程甲本,三让堂本、王评本等删“不要有”的“有”字。

新校本1457.23同程本后期版本




如第1回

庚辰本17.2: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有搔首对天长叹。

新校本13.5“有”校“又”;

第19回

庚辰本425.1:已经他心里有气又愧愧(重复符号)。

新校本263.5“有”校“又”;

第56回

庚辰本1311.9: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诸本同,甲辰本“有”作“然”)

新校本764.20“有”校“又”。

第57回

庚辰本1346.2:故有或作佯狂之态。(梦稿、戚序本“有”作“又”,此处应作“又”)

新校本784.9:
故有时或作佯狂之态 (权威专家增一“时”字) ;

第25回

庚辰本569.7:“这又何难。如今我虽手里没什么,也零碎攒了几两体己。”

梦稿、甲戌、甲辰“又”作“有”,此处应作“有”。

新校本341.6从庚辰本校“又”;

第78回

庚辰本1928.5:
未免就又些调歪。

新校本1092.17“又”校“有”。




尤其在庚辰本七十回后,抄手对“有”与“又”字,几乎都是随意乱写的。第108回的“有”是“又”字之讹。“又”字在此处表示递进关系,这是针对第102回“宁国府骨肉病灾祲,大观园符水驱妖孽”后,袭人对道士收妖后的大观园的疑虑,所以婆子们上来说道:“如今这园子安静的了。自从那日道士拿了妖去,我们摘花儿、打果子,一个人常走的。”红学权威专家自己也是“有”、“又”不分的,这跟两百年前的一普通抄手,岂非半斤八两?


第101回

程甲本6B:贾琏道:“你打谅那个王仁吗,是忘了仁义礼智信的那个‘忘仁’哪!”凤姐道:“这是什么人这么刻薄嘴儿遭塌人。”贾琏道:“不是遭塌他吗,今儿索性告诉你,你也不知道知道你那哥哥的好处,到底知道他给他二叔做生日啊!”(新校本第三版第1381页)




程乙本将“不是遭塌他吗”改作“不是遭塌他呀”,“你也不知道知道”改作“你也该知道知道”;东观阁本将“你也不知道知道”改作“你也可知道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将“不是遭塌他吗”改作“并不是遭塌他”;金玉缘将“不是遭塌他吗”改作“这是遭塌他吗”,“你也可知道知道”改作“可知道”。其实脂抄本的异文都是这样产生的,由于上游母本的讹误,造成不可卒读状态,于是不同的抄手按各自的解读,因而产生不同的异文。只有那些对《红楼梦》版本考证的透背的红学专家大师,才会考证出什么作者修订,什么作者原文之类的无稽之谈!清代的李恩绶在校补《龙文鞭影》的“自叙”中说:“读甫里先生(唐陆龟蒙)传有云:‘借人书,篇帙坏舛,必为辑褫刊正。’解者谓:辑,补其阙略也;褫,删其复叠也;刊正,校刊其字句之谬误也。”其实“不知道知道”的“不”是衍字,而红学权威专家竟整理出一段不堪卒读的文字,这岂非体现了红学权威专家深厚的文学功底!


我这个红学门外汉至今有解不开的疑惑:红学专家大师对《红楼梦》的版本并不上心,所以把版本考证的一地鸡毛,甚至连小说的文本也没读懂,为什么却偏要受外四路的什么小说、笔记所蛊惑,仅凭张问陶的一句,“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就认定连什么都没弄明白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


第84回

程甲本5A3:又看第二艺题目,是“人不知而不愠”,便先看代儒的改本云:“不以不知而愠者,终无改其说乐矣。”方觑着眼看那抹去的底本,说道:“你是什么?‘能无愠人之心,纯乎学者也。’上一句似单做了‘而不愠’三个字的题目,下一句又犯了下文‘君子’的分界,必如改笔才合题位呢。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须要细心领略。”(程乙本5A3,新校本第三版第1182页)




正如贾政所说:“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题目明明是“人不知而不愠”,而以“不以不知而愠者”切题,以“愠”扣“不愠”,岂非文不对题?底本应作“以不知而不愠者”才切题。此处明显是“不”字被抄手抄移位了。


如第112回

程甲本5B9:林之孝回说:“他和鲍二爷打架来着,还见过的呢。”

程乙本5B9:林之孝回说:“他和鲍二打架来着,爷还见过的呢。”

新校本1502.16红学权威专家竟然活吞了“爷”字。下人回复主子的话,竟然回句囫囵的话?

程甲本10A5:再说惜春心里的死定下一个出家的念头。

程乙本10A5:再说惜春心里从此死定一个出家的念头。

此处的文字移位跟上面的一样,抄手将“惜春的心里”,误抄成“惜春心里的”的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藤花引起了你的怎样的思考(喜欢藤萝花的理由)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