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婴儿(宝宝直肠给药)直肠给药婴儿(宝宝直肠给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直肠给药婴儿(宝宝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婴儿(宝宝直肠给药)

宝妈问题:宝贝前段时间,咳嗽,有痰,流鼻涕,咳了一个多星期,没有自愈,带去医院,医生说直肠给药,对宝宝没有伤害,直肠给药三次,加上口服药,就好了。请问小孩直肠给药真的没有伤害吗?很想知道。

我们不能说直肠给药对宝宝没有伤害,这个太绝对化了!对于目前在用的所有药物,还没有哪一个药物,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它一定或肯定没有副作用。

而家长们口中说的伤害,应该是副作用的意思。因此,如果很规范的表达,应该这样说:在无法进行口服情况下,跟其他给药途径相比较,直肠给药,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配合!

这应该是医生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大多数孩子,只要一接触医生就哭声不止,最主要的原因是怕打针吃药!

而直肠给药既没有扎针之痛,又没有服药之苦!这就迎合了家长对孩子过度疼爱和孩子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甚至还会避免医患关系紧张或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因此,小孩直肠给药,可以减少给药的痛苦。这个痛苦包括孩子自己吃药的痛苦,也包括家长喂药的痛苦。但依然无法完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直肠给药到底好不好?有什么优点和坏处?现在各种声音很多,妈妈们辨不清,而且很多医生会建议直肠给药,做还是不做呢?妈妈们如何判断?

直肠给药又称为肛门用药,通俗的说就是肛门用栓剂或溶液型的灌肠剂。

直肠这种给药方式,很多时候在儿童身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比如:对于呕吐的婴儿和不愿意接受口服给药的幼儿,为了减少服药又吐药后的剂量损失,保证给药过程的顺利,提高特殊情况下的治疗效果,直肠途径给药是非常适用的哈。

很多妈妈说,既然这么好的给药方式,那为什么不把儿童用的所有药都开发成直肠给药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用这个途径。

就是说有的药物在直肠部位可以吸收,通过直肠粘膜,然后再进入血液循环。但有的药物直肠不能吸收,药物就无法达到血液循环,也就无法到达病变部位,就不能产生治疗作用;

那是不是肠道能够吸收,就可以用于直肠给药了呢?不一定。除了吸收的因素,还要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

比如有的药物可能会对直肠粘膜产生刺激性,这类的药物就不能够直肠给药,因为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是把肠道粘膜破坏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直肠给药还有个弊端,就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体结构差异性,比如,由于直肠静脉回流的个体差异相对大,会导致药物的吸收程度存在差异,可引起治疗剂量不足或治疗剂量超过中毒剂量。

同样的疾病,就是说有的孩子正常剂量下使用直肠给药,却没有效果,或者对于这个正常的剂量,别的孩子使用很安全,但个别孩子由于吸收浓度波动大,却发生了副作用。

因此,儿童人群中可以直肠给药的药品是比较少的,就是仅有的这几个儿童用栓剂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开发出了栓剂,虽然可以直肠给药,但是它的吸收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疗效有差异,使疗效得不到保证。

除了栓剂之外,还有溶液型的灌肠液,比如,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虽然它的主要成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合儿童的安全的对乙酰氨基酚,而且口服的对乙酰氨基酚,婴幼儿人群也是可以使用的,每天不超过4次;

但是制成灌肠液以后,药品说明书却发生了变化,灌肠液的说明书明确强调了,每天的使用次数是2-3次,而且在禁忌症项下明确警示3岁以下儿童禁用。

除了吸收不稳定性外,直肠给药还有个弊端,比如肛门栓的剂量,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无法选择剂量,因为厂家的肛门栓只有1或2种剂量规格。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无法把把肛门栓切成两半,或者即使可以切开使用,也无法准确的控制掰开的剂量;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1个栓剂剂量不够,因为舒适感的问题,又不建议一次使用2个栓剂。

所以,要不要给孩子使用直肠给药,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药物的理化性质,有没有替代的药物,以及市场上有没有现成的可以直接用于直肠给药的剂型,而不是自己调配的灌肠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直肠给药婴儿(宝宝直肠给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