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腰小凹(婴儿腰部有个凹陷)婴儿腰小凹(婴儿腰部有个凹陷)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腰小凹(婴儿腰部有个凹陷)

婴儿腰小凹(婴儿腰部有个凹陷)

腰椎间盘突出后,一般都会抱怨运动强度过大,或者是日常不良姿势导致。

但是,真实的情况,可没有这么简单。

就算大家的运动强度不大,日常姿势也优良,依然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为什么?

主要由以下4个运动生理学特征决定:

掌握一些必要的运动生理学知识,对于通过运动来预防、改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会有帮助。

1、腰椎间盘的“形状”导致它容易突出

腰椎间盘的横截面,通常描述为“椭圆形”。

如果腰椎间盘真是一个椭圆形,那它没那么容易“突出”。

腰椎间盘的实际形状,更像一个蚕豆形、或者肾脏。特征就是在腰椎间盘纤维环后部有一个小凹。

后部小凹处就是盘椎间盘最容易突出的位置

此小凹,就是腰椎间盘的“短板”,只要在小凹上施加压力,它就很容易变形,最终受到伤害。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为何多发于后腰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伸腰运动,直接压在腰椎间盘后部,其更易受伤。

2、腰椎间盘的结构,导致它更容易突出

腰椎间盘内部为髓核,外部为纤维环。髓核为半液态,由富含亲水性的葡萄糖胺酸聚糖的胶状凝胶所组成。

这个髓核在椎体的分布很奇怪,在别的椎间盘中,它均位于椎间盘的正中。偏偏到了腰椎的位置,髓核就位于腰椎间盘的偏后外位置。

如前一条所述,腰椎间盘的后部恰好有一个薄弱的小凹。

所以,腰椎间盘的髓核位置和纤维环的小凹,组成了一个相当糟糕的结构。

弱弱联合,很奇怪的结构

有研究认为,在腰椎间盘的受力中,髓核占据了大部分。

在静止状态中,腰椎间盘的髓核和纤维环稳定地支撑人体。但是在运动过程中,髓核和纤维环的受力将发生较大变化。

例如:弯腰拾重物的过程:

人体由前屈位进行后伸动作,前屈拿重物时,腰椎间盘前部受压,后部则受拉伸,由于髓核是半液态,髓核将移动至腰椎间盘后方。当拾好重物,伸直腰部时,如果速度过快过猛,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位时移至后部的髓核来不及回纳,就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向后部挤压纤维环,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以上为弯腰拾重物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分析

腰突后不能这么练

换句话说,如果腰椎间盘形状是椭圆形,同时髓核在腰椎间盘的正中,说不定腰椎间盘就没那么容易突出。

3、腰椎间盘的位置,导致它被迫突出

把人体看成一个多层结构,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应该是越靠近头部的位置受力越小,所以应该是脚踝的受力最大?

脚踝当然也是比较容易受伤的地方,但是,脚踝可是有两个哦,腰椎间盘可只有一条!

从人体的骨骼结构也很容易看出,腰椎夹在胸部和臀部之间,太细了!

这么细的腰椎,承受上半身重量,压强过大,不合理。

从进化认的角度,人体的腰椎不应该这么细。也许是人类进化过快,还没达到目标形态,毕竟人类是唯一直立行走的脊椎动物。

4、腰椎间盘的邻居,导致它突出后果很严重

以上3个运动生理学特征,已经够过分了?

没有,绝杀在这:

腰椎间盘后方,有大神经:腰骶神经(马尾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后,如果惹到马尾神经这个主,那就会很惨烈!

运动导致的腿痛、肩痛,都能忍,但是腰椎间盘突出惹到神经导致的牵扯疼痛,无人能忍。

绝杀!

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那么令人厌恶的原因。

腰椎间盘的4个运动生理学特征,请大家运动时牢记,多关注自己的后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腰小凹(婴儿腰部有个凹陷)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