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围仔(床围 婴儿)婴儿床围仔(床围 婴儿)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床围仔(床围 婴儿)

婴儿床围仔(床围 婴儿)

3月11日,南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发出6份通告,米兰公寓、蛇口街道围仔西相关区域、蛇口街道雷公岭村相关区域、招商街道爱榕园小区相关区域等,近两日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筛查结果均为阴性,满足解封条件,从11日开始解除相应防控措施。

解封,对于居民而言,是恢复常态生活的开始,对于抗疫的医护、社区工作人员而言,是熬夜奋战,与疫情作斗争,取得抗疫胜利的结果。

在封控区或者管控区抗疫,对于每一位参与人员都是一生难忘的经历,他们是如何做工作的?记者采写这些疫情“战士”,让他们分享战斗历程和感想。

暖心热线成为居民情绪发泄口

黄茗是蛇口街道围仔社区的社工,27岁,这场战疫对她而言是一场特殊的经历。她在社区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封控区管理、管控区核酸检测、暖心热线接听。

2月25日的凌晨,伴随着“十混一”检测出阳性的消息传出,围仔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涉及的10个人所住的楼栋连夜拉起警戒线,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社区开始只进不出,全员就地进行核酸检测。

对于未知的传播链以及突如其来的封村管理,居民的不安、焦虑显得更为强烈,社区在组织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一直在安抚居民的情绪,做好解释工作。

管控区的日子,黄茗的工作就是核酸检测、大数据核查、培训扫码员、与支援队伍协调对接,确保各个岗位正常运作。回到办公室后,她开启暖心热线工作。

由于管控区域出行受限,需要协助孕妇外出产检,协助慢性病患者外出透析,还要与社康三位一体一起协助居民完成简单疾病的线上就诊及购药服务。暖心热线里,常常遭遇居民的不理解而被抱怨,对此她利用自己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手段进行安抚和疏导。诚恳的态度,设身处地的共情、简洁到位的劝解,引导居民配合疫情的防控政策。

3月1日,社区防控升级,管控区变为封控区,要求居民足不出户,129栋自建房分为32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此时的抗疫人员像24小时的生活服务管家,入户核酸、运送生活物资。早上七点到晚上10点,不停地穿梭在城中村内。一方面协助封控区的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就医买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巧,为居家隔离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希望注入等专业服务,及时、有效地缓解了居民在疫情中的紧张情绪。

病毒无情,但抗疫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大白们,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只是默默地以柔克刚,在防疫一线,将自己的优势化成利器,奋力与疫情博弈,坚守以人为本的专业理念,社工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让疫情可控,明天可期。”

疫情防控数据背后的隐形人

32岁的朱庚秀是蛇口街道围仔社区的一名社工,她主要在围仔西村负责协助指挥部行政事务,协调保障工作人员防疫用品以及承担疫情防控数据的排查工作。

“我虽不是白衣战士,不能在防控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坚持不断核查更新,默默做好疫情防控数据背后的隐形人,为相关部门的疫情分析、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数据信息核对工作看似微小,但事关疫情防控大局。

据悉,围仔西村是管控区,129栋房屋住着6000多名住户。她和同事就要负责核酸采样数据和实际居住者的数据对比,将整理的疫情信息进行上传下达,保持数据更新,让疫情信息更迅速更全面更真实,这是社区疫情防控所有工作的基石。

每天晚上,当天采集的数据要经过再次比对,以本轮数据制作成上门核酸采样的分工表,然后资料打印分配到32组网格员手中。同时,她和团队还要分配上门采样计划,为工作人员准备防护用品,细致检查他们的防护着装,确保个人防护到位。等网格员采集新的入户登记数据后,他们又会先回收资料进行消杀,再进行新一轮统计汇总及修订。

\"前几天是很累很辛苦。\" 为了数据不过夜,当天数据当天清,她和同事们一起连续昼夜奋战。第一周时,每天连续工作到凌晨。1 点、2 点、3 点、4 点,凌晨的每个时间都可能是他们的下班时间,第二天一大早依然准时到岗。

“打印机坏了三台,人也是保持时刻紧绷的状态。”但数据摸清的那一刻,大家都非常开心和自豪,感觉所有辛苦都值得。“因为我们的辛苦,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集聚精力、科学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病毒防控“防御战”转变为“歼灭战”

36岁的胡卓,是蛇口街道雷岭社区雷岭村的一名社工,其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封控区后勤保障、封控区核酸检测、卡口执勤。

2月25日,随着雷岭社区辖区的雷公岭村被列入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并被列为参照封控区管制地区,雷岭社区对新冠病毒防控的“防御战”变为“歼灭战”。

雷公岭村的居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面对社区突然的封锁,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做好准备。封锁初期,居民的咨询和需求如飘雪般涌入,在一线服务的她每天都能收到诸如“我们缺少防疫物资”“我们楼栋有困难老人需要帮助”“家里有一位孕妇,还带着小孩子,急需生活物资”等需求电话。

针对这些情况,由蛇口街道办事处和公共事务科的牵头,在雷岭社区党委书记邬彩妮的指导下,她带领雷岭社区社工团队成立“封控区居民生活保障队伍”,一方面通过搭建居民微信群以及热线电话收集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发挥“专业社工+志愿者”作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过往的经验,她将社区分成5个片区,迅速建立5个对应的封控微信群,并将社康医生和心理医生拉入群中,确保居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立热线电话,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发现居民的需求和疑问及时回应,拓展居民和社区沟通的渠道。目前,通过微信群和热线电话收到居民的诉求和咨询256个,已解决249个。

她表示社工既熟悉社区,也熟悉志愿服务,能够将供需双方精准链接。越是特殊时期,越是要充分发挥社工在社区中的专业作用,打通志愿者、居民、物资链接等关键节点,精准链接附近的志愿者和物资,为居民提供服务。

鏖战7天7夜身心疲惫就地而眠

34岁的廖伟胜,是招商街道兰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在兰园小区主要工作是协助封控区管理、分发物资、核酸检测、卡口执勤。

3月2日,兰园社区确诊新冠病例阳性,当日是兰园社区参照管控区第2天,他想起一个星期前妻子打包行李,奔赴福田防疫的身影,从这一刻,他们夫妻俩开始在同一个地方奋斗。

从 2月25日开始,身为社区抗疫人员的他,已经连续奋斗了7天7夜,已经身心疲惫,但顾不上吃晚饭,将前来做核酸检测医生带领到初筛阳性的居住楼栋,然后回工作站协助网格对社区疑似病例的楼栋建立封控区。

接下来穿上防护服再次进入封控区对居民做“流调”。当做完这些已经晚上11点半,当脱去防护服,手臂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汉珠。

由于小区内已经是封控区,进入的工作人员、物业等都需要大量防护服和酒精,匆匆吃上几口饭,他便开车前往街道领取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等这些事情完成已经1点多,此时的他已经“电量不足”,在办公桌旁边用纸板打地铺就睡着了。

为了保证社区13个核酸检测点可以8点正常开展检测,第二天6点多起“床”,为社区各个卡口配送检测物资,带领核酸检测医生到监测点,等到快10点才吃上早餐。下午为封控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出来已经天色已晚。

每天如此的重复工作,就是他在兰园封控区最难忘的一星期。他已经有一周多时间未和家人相聚,距离解封还有几天,他等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记者】丁侃

【作者】 丁侃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床围仔(床围 婴儿)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