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频正常(低频,中频)低中频正常(低频,中频)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低中频正常(低频,中频)

低中频正常(低频,中频)

俗话说“十聋九哑”,意思是说听力障碍人群一点话都不会说的概率是极大的。虽然这句话有夸张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属实不少。虽然“十聋九哑”只强调极重度听力障碍,但轻中度听力障碍人士也会有这样的困扰,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

“医生,谢谢你,我会带孩子积极配合治疗。”一位有个一岁半孩子的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对大夫如是说。孩子天生感音神经性耳聋,直到最近才被查出来,要不是妈妈发现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越来越差,可能还得耽误一阵子。

据妈妈说,孩子出生时的听力筛查结果挺正常的,可可爱爱的宝宝也让父母放松了警惕,一个劲儿地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直到14月龄孩子还没开口说话,而且妈妈发现本来对名字挺敏感的孩子反应变慢,对远处突然的声响也是充耳不闻。

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长这才带孩子又来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一出来,全家都傻眼了,孩子天生就有听力障碍,只是因为婴儿时期的发育特点和听障症状有些重合,这才给了听力障碍可乘之机。


孩子不说话,赶快查听力

显著的双侧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每年约有2-3万名新生儿患有此症状。听力损失如不能被及早发现,不但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还会对社交、学习和未来的就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话虽如此,但只有60%左右的听力障碍可以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检测出来,剩下的则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加深症状,并在儿童语言发育出现一定程度的落后时才能被家庭发觉。一些孩子甚至到了24-30月龄才会进行修复手术或佩戴助听器。

听力障碍和语言的关系不用多说,想必大家都明白。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发现宝宝说话过晚或是一直不会说话时,不妨去检查一下听力。语言发育迟缓在24月龄前儿童身上一般是单纯发生的,但2岁之后的语迟则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

往往与听力损失相关的语言障碍,主要是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的健康发育有赖于听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听力系统出现问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通路等于被切断了。只有当孩子听清楚了,才能说清楚。所以,宝宝的听力健康是父母不可忽视的重点。


早发现、早干预,可改变听障儿童命运

小编在某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个账号,其发布的视频是妈妈对听力障碍女儿的教育和引导。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虽然孩子已经佩戴了助听器,并顺利进入小学,但发音问题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健听儿童的发音是100分的话,这个孩子只能得到65分。

无论是听力障碍还是其他因素引发的语言障碍,早发现早干预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拿听力障碍来说,虽然新生儿听力筛查并不能百分百检查出婴儿的听力问题,但这已经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检查手段了。

新生儿听力筛查源于美国,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目的就是利用生理学手段尽早发现宝宝的听力损伤,从而给家庭和医院带来充足的准备时间。

然而,有些医学尚未全面普及的地区的人依然在用陈旧的观念和方法来应对孩子的听力障碍。有些家庭甚至在孩子查出听力障碍后就开始联系特殊教育学校,也就是俗称的聋哑学校,以期让孩子尽快掌握手语的使用,而不是着手进行听力修复手术。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并非少见的个例。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一是医学知识的缺乏,家长并未了解听力障碍不同程度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二是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一次手术或一台助听器以及后续的保养也许就能花光全部的家底。

一些社会补助或是捐赠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但第一个问题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了。听力障碍这四个字看似容易理解,但要细说起来也是一篇文章解释不完的。比如说,听力障碍的症状并不是简单的听不清或听不见,而是需要区分低频、中频和高频的。

有些孩子低频声音听不清,但中高频可以,有的孩子高频声音出现听力损失,但低中频完全正常。孩子可能只是有一些构音障碍或者对家长指令反应稍差,并不会明显表现出“听不见”,所以也不容易被家长甚至医生察觉。

所以,两次新生儿听力筛查并不能保证宝宝的听力完全无碍,还是需要爸爸妈妈在平时生活中加以细心观察,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是听力障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低中频正常(低频,中频)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