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吗(营养不良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营养不良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吗(营养不良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营养不良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吗(营养不良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

营养不良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吗(营养不良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

距离考试倒计时 44天

202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
7月12日截止(无补报机会)

学历预审查询:8月3日后

现场确认时间:8月3日至5日

现场确认审核结果查询:8月10日后

缴费时间:8月10日至8月14日

缴费地址:考试报名时选定的报名考点,为交纳考试费用的地址,其中部分地区实行网上缴费功能,具体需查阅当地报名公告。

准考证打印:9月7日至9月20日

考试时间:2020年9月20日

基础预防卷:上午9:00—11:30。

临床综合卷:下午2:00—4:30。

执业兽医复习资料之【动物生理】

概述

体液: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约占体重的60%。

机体内环境:指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环节。

细胞基本功能

静息电位:指细胞(膜)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即K+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而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一般为-70~-90MV)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因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少到0时,仍继续内转移,即为Na+的平衡电位。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功能。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某些腺细胞。

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阈刺激: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该刺激强度的值称为刺激的阈值。

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

“全或无”现象:产生动作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而与原刺激的强度无关。

动作终板:即神经—骨骼肌接头。

突触后电位(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部电位,不具“全或无”特征,不能传播;主要是Na+大量内流引起。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存在的能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其所需要的Ca2+(100%)来自肌浆网。


血液

循环血量:血液总量中,在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部分。

储备血量:指滞留于肝、脾、肺、皮下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很慢。

血量:指机体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约为体重的5%~9%;失血不超过10%,不影响健康;失血到血量的20%,生命活动受明显影响;一次失血超出血量的30%,则会危及生命。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用离心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血液呈弱碱性,PH为7.35~7.45。


血液组成

一、血浆

1、血清

(1)、水(血浆的90%)、Na+、K+、Ca2+、Mg2+;Cl-、HCO3 -、HPO4 2-;Pro、O2、CO2。

⑵、白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激素和营养物质;保持血浆PH相对恒定。

⑶、球蛋白:α1-、α2-、β- 、r-: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分泌,称为免疫球蛋白,Ig、M、G(含量最高)、A、D、E。

⑷、补体C:11种pro组成,使靶细胞崩解或崩溃。

2、纤维球蛋白:占血浆蛋白的10%,参与凝血、纤溶过程。


二、血细胞

1、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吞噬、趋化性;(化脓性病、急性炎症早期多见)

嗜酸性粒细胞:无溶菌酶,不能杀菌,可吞噬;(过敏,寄生虫感染时多见)

嗜碱性粒细胞:含组胺、肝素(抗凝)、5-羟色胺。

单核细胞:可变形运动,吞噬

淋巴细胞:①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在炎症恢复期、病毒性炎症、迟发变态反应、应中多见)。②B淋巴细胞: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体液免疫)

2、血小板

⑴、无核,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膜裂解脱落下来的活细胞。

⑵、功能:①生理性止血;②参与凝血;③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④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3、红细胞

⑴、无核、呈圆盘状

⑵、特征:①膜通透性:水、尿素、O2、CO2可自由通过;Cl-、HCO3 –可通过;正离子不可通过。②悬浮稳定性:血沉(指第1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③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

⑶、功能:①运输O2:HbO2;血红pro占红细胞的30%。②酸碱缓冲:KHb/HHb;KHb-O2/HHb-O2。③生产原料:蛋白质、Fe。④促发育、成熟:(含有VB12、叶酸、铜离子);缺乏时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⑤生产调节的因素:促红细胞生产素(肾脏产生),雄激素。

血浆渗透压(77/KPa):1、晶体渗透压:767.5KPa,占95%;Na+、Cl-占80%;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2、胶体渗透压:占5%;主要是白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液体平衡。

等渗溶液:即细胞渗透压=血浆渗透压=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

红细胞数量(X1012/L):马(7.5);牛(7.0);猪(6.5);狗(6.8);绵羊(12.0)。

白细胞数量(X109/L):马(8.77);牛(7.62);猪(14.66);狗(11.50);绵羊(8.25)。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②凝血酶的形成→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包括两个阶段:①纤溶酶原的激活→②纤维pro和纤维pro原的降解。


血液中的抗凝系统:抗凝血酶Ⅲ、肝素、蛋白质C。

抗凝方法:①移钙法(加柠檬酸、草酸钾、EDTA);②肝素;③脱纤法;④低温;⑤血液与光滑面接触;⑥双香豆素。

促凝的方法:①加温;②Vk;③接触粗糙面;④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每次收缩、舒张一次称为心动周期;如下图:

心率: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

心输出量:左、右心室收缩时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舒张末容积;(一般为6%左右)。

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的心输出量定义为心指数。

心室收缩:包括等容收缩、快速射血、缓慢射血三个时期。

心室舒张:包括等舒张、快速充盈、减慢充盈期三个过程。

心肌细胞的基本生理特征: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心肌细胞是否有兴奋性的前提: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心肌中的自律细胞:①P细胞(存在于窦房结中,为心脏的起博点)。②浦肯野氏细胞。

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①不发生强直收缩;②期间收缩和代偿间隙。

P波:心房的电位变化;QRS:反映心室的电位变化;T波:心室肌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P-R间期:从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第一心音(心缩音)产生的原因: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脉管壁振动。

第二心音(心舒音)产生的原因:半月瓣突然关闭、血液冲击瓣膜、主动脉中血液减速。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每博输出量↑则→收缩压↑则→脉搏压↑。②心率升高,则舒张压升高,脉搏压降低。③外周阻力增高,舒张压下降更多,脉压降低。④主动脉弹性好,脉搏压降低。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升高,则动脉血压升高。

脉搏压升高的原因:①每搏输出量增加。②外围阻力增大。③舒张压降低。④动脉硬化。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于1.6KPa时,输血(液)应慎重。

静脉回心血量:大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因素: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②心脏收缩力量;③体位改变;④骨骼肌的挤压作用;⑤呼吸运动。

典型的微循环单元: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等七部分组成。

动、静脉短路:主要通过动-静脉吻合支,其管壁结构类似微动脉,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净水压);即:(Pc+πif)-(πp+Pif)。

影响组织液生长的因素:①毛细血管血压(如心衰,引起水肿)②血浆肢体渗透压;(如营养不良,引起水肿)③淋巴回流;(其回流受阻时,可致水肿)④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时,引起局部水肿)。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①心交感神经:节前递质乙酰胆碱;节后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时,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②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心率减慢,心(室)房肌不应期缩短,收缩能力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化学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当缺O2时,引起呼吸加深,心率加快。

肾上腺素:①在心脏,与β受体结合,伎心输出量增加;②在皮肤、肾脏、胃肠道平滑肌,与α受体结合,伎血管收缩。③在骨骼肌、肝管平滑肌,与β受体结合,伎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伎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心率减慢。


5、呼吸:⑴外呼吸:①肺通气: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过程。②肺换气:肺泡气与肺泡壁毛细血管内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⑵气体运输:通过血液循环运输O2、CO2。⑶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胸内负压的作用:①不伎肺塌陷:②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③有利呕吐、反刍。

平静呼吸:指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缩引起。

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缩引起;腹式呼吸:由膈肌的舒缩引起。

胸腹式呼吸:由肋间外肌、膈肌的舒缩引起。

肺通气阻力:1、弹力阻力:占70%,包括肺组织弹性纤维的回缩力、肺泡表面张力。2、非弹力阻力;占30%,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的黏滞阻力。

肺总容量=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肺活量 功能残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真正的有效通气量。计算公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负压=–肺回缩力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分压差、溶解度、分子量:(气体扩散率与气体分压差、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2.呼吸膜面积与厚度;3.肺通气/血流量比值。

养的运输1.养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以养合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运输,约占98.4%;溶解运输占1.4%。2.养离曲线:表示Po2与Hb养饱和度的关系曲线。曲线右移的因素:1.PH越低;2.二氧化碳浓度升高;3.温度升高;4.2-3-二磷酸甘油酸。

二氧化碳的运输:1.Hco3¯(占87%)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3.溶解(5%)

呼吸的调节:㈠神经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黑-伯二氏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收缩小反射。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脊髓;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呼吸调节中枢:脑桥上1/3处的PB大F核群。 ㈡体液调节:1.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效刺激是H+);外周化学感受器(即主动脉体,颈动脉体)

2.二氧化碳:血液中一定水平的Pco3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须的。3.缺氧:严重是将导致呼吸障碍,甚至呼吸停止。4.H+浓度:(血)动脉血中其浓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抑制,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进行调节。


6.消化

唾液的功能:1.润湿口腔;2.含有淀粉酶;3.幼畜含舌脂酶可水解脂肪;4.清洗口腔;5.维持口腔碱性;6.唾液蒸发调节体温,排粪等有毒物;7.反刍尿素的再循环。

单胃运动形式:1.容受性舒张;2.蠕动;3.紧张性收缩;4.胃排空。

瘤胃内气体组成:二氧化碳(50%);甲烷(30%);其他。

胃液:㈠贲门:含腺细胞,分泌碱性黏液。㈡胃底腺区: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B壁细胞:分泌a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2..杀菌;3.促小肠消化液分泌;4.食物中三价铁离子还原二价铁离子。b内因子:保护Vb12至回肠;促进Vb12吸收入血。C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与Hco3¯一起构成“黏液─Hco3¯盐屏障”。㈢幽门:A腺细胞:分泌碱性黏液。B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瘤胃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细菌、纤毛虫、厌氧真菌。

瘤胃消化的主要方式:微生物发酵。(主要产物为:乙酸、丙酸、丁酸。)

瘤胃微生物1、细菌:主要有:纤维素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蛋白质合成菌、纤维素合成菌。2、原虫:主要是纤毛虫(含有分解糖类的酶、蛋白分解酶、纤维菌分解酶)。3、厌氧真菌:产生多种胞外酶。

瘤胃糖代谢:淀粉→麦芽糖

纤维素→纤维=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VFA+CH4+CO2

(挥发性脂肪酸)

果胶

半纤维素

瘤胃氮代谢:1、饲料蛋白分解:饲料蛋白→肽→AA→NH3/CO2/Vfa

2、微生物蛋白质合成:A碳链来源:糖、VFA、CO2

B氮源:AA、肽、NH3

3、尿素再循环:瘤胃NH3→胃壁吸收→经门静脉→肝脏→生成尿素→经唾液或胃壁扩散→入瘤胃→尿素经尿酶作用→分解成NH3

4、脂肪消化吸收:脂肪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氢化作用,利用VFA合成脂肪酸。

瘤胃运动(物)检查部位:左侧肷部

网胃第二相收缩:十分强烈,易造成创伤性网胃炎和心包炎。


小肠运动基本方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环行肌舒张形式);3.蠕动(环形肌、纵形肌协同完成;4.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和小导管所分泌的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

其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分解酶。

胆汁:苦味、黏滞性、碱性液体。主要含有胆汁酸、胆盐、胆色素。

胆盐的作用:1.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2.增加脂肪酶的活性;3.胆盐与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与甘油醛结合,促进吸收;4.促进脂溶性纤维素吸收;5.胆盐和刺激小肠运动。

简单扩散:不耗能,依靠渗透压、流体静力压转运。

易化扩散:不耗能:顺浓度梯度转运,需要特异性载体。

主动转运:耗能,递浓度梯度,需特异性载体和具有转运功能的ATP酶。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VB、VB、与VC为主动转运吸收、需载体;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继发主动转运。

壁内神经丛:从食管到肛门的消化道拥有内在的神经系统。

胃肠功能的神经调节:副交感神经起兴奋作用;交感神经起抑制作用。

胃肠激素:1、促胃液素族:促胃泌素、缩胆囊素。

2、促胰液素族:促胰液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3、P物质族:P物质、神经降压素。

胃液分泌的调节:1、头期: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力强。

2、胃期:胃液酸度较高,含酶量少,消化力较弱。

3、肠期:分泌量较少。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动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条件为:1清醒2安静3最适宜温度4消化道空虚

基础代谢率:动物在生命活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

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动物散热的主要方式: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热喘、其他方式。

参与体温调节的效应器:包括汗腺、皮肤血管、骨骼肌、甲状腺、肾上腺。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基本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中枢湿度感受器: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


尿的生产与排出

主要的排泄器官:肺、皮肤、消化道、肾脏。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形成。

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

肾血浆流量: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影响原尿生成的因素:1滤过膜通透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出现少尿;缺O2或中毒时,出现多尿)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管的重吸收

1、近曲小管重吸收:A Na+:主动重吸收(Na++载体+葡萄糖的形式—协同转运;Na+与H+交换)

B Cl-:被动重吸收,顺电位差。

         C H2O:渗透作用,简单扩散。

         D K+:主动重吸收,逆电化学梯度。

E HCO3-:HCO3-+H+=H2CO3;H2CO3——CO2+H2O;CO2进入细胞;H2CO3——HCO3-

         F 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以Na+-载体-葡萄糖形式协同转运)


2、远曲小管集合管:(A)Na+、Cl-、H2O:醛固酮作用:保Na+排K+(主动转运);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为调节水的重吸收。

         (B)H+分泌:主动转运,逆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的 H2PO4-和NH4+是决定尿液酸碱度的主要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1抗利尿激素(ADH):失水-晶体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2肾素-血管紧张系统:当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浓度增加时,醛固酮的浓度也增加:其作用是保Na+排K+、保水。

糖尿病:当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尿中就可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病。

肾糖阈:一般把尿中刚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值称为肾糖阈。

渗透利尿: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原尿渗透压上升,阻止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多。

钠利尿:静脉注射大量0.9%生理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

水利尿:喝大量纯水,学浆晶体渗透压下降,ADH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不利尿:饮大量0.9%生理盐水,尿量无变化。

尿被浓缩的基本条件: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


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感觉、中间、运动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轴突(只有一条;即神经纤维);树突(多条))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5个特点: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

突触的分类(按接触部位):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按性质分):化学性突触;电突触。


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胞膜。突触后膜:后一个神经元的胞膜。

突触小泡:指突触小体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囊泡,此囊泡称为突触小泡

突触后电位: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后膜的电位变化,即为突触后电位。一次冲动只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递质:1外周递质:A乙酰胆碱:植物神经节前,副交感节后,全部运动神经所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后所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C嘌呤类或肽类。

   2中枢递质:A乙酰胆碱:一般起兴奋作用。

         B单胺类: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腺素、5-羟色胺。

         C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r-氨基丁酸。

         D肽类:P物质有明显镇痛作用;脑啡汰。

受体:1肾上腺素能受体:即能与儿茶酚胺结合的受体。A递质与a受体结合引起效应细胞膜去极化 B递质与b受体结合引起超极化。

2胆碱能受体:即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A M受体(毒糖碱受体)阿托品是阻断剂。

                       B N受体(烟碱型受体)箭毒、六泾季胺是阻断剂。

非条件反射: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很难适应复杂环境。

条件反射:动物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对提高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重要。

脊髓和脑干:是接受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基本部位。 

丘脑:感觉传导的接替站(更换神经元)

大脑皮质:感觉机能的最高级部位。


视觉:1眼球壁的中膜含有丰富的血管色素;其内膜为视网膜;折光物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大脑皮质视觉区:枕叶。

大脑皮质听觉区:聂叶;大脑皮质嗅区:额叶;大脑皮质味觉区:中央后回。

脊髓反射:1屈肌反射;2牵张反射:A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B骨骼肌受到缓慢而持续的牵拉时,肌肉缓慢而持续的收缩。

大脑皮质运动的特点:1交叉支配(如:躯体)双侧支配(如头部肌肉);2精细定位功能;3各运动大小不同

交感神经:作用范围弥散,效应器潜伏期长。

副交感神经:作用范围局限,效应器潜伏期短。


内分泌

激素:

   1含氮激素:A肽类:下丘脑调节肽、腺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胃肠激素。

   2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3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前列腺素。

经典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生理调节功能的方式,即:远距分泌。

旁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细胞间液,通过扩散到达相邻靶细胞而起作用。

自分泌: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细胞间液,对自身起调节作用。

神经内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器官

(一)下丘脑-腺垂体(小神经细胞):1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A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糖吸收,氧化脂肪酸、分解胆固醇、使组织产热增多;B当缺I2时,则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导致呆小症;C可兴奋中枢了,使心率加快。2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和LH(促进卵泡合成、雌激素排卵及黄体形成等) 3GHRH(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生长激素(GH):A 动员脂肪分解;B拟制葡糖糖利用;C促进蛋白质合成;D缺乏时,导致侏儒症;E过多时,导致巨人症。4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心率加快)、去甲肾上腺素(心率减慢)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升血糖;与ACTH是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保钠排钾,保水)5 MR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SH

6 PRF(乳催素释放因子)——PRL(抱窝) 7 GHRIH(雌激素释放抑制激素)8 PIH(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9 MIF(粗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大神经细胞):1 ADH(抗利尿激素)——ADH(贮存) 2 OXT(催产素)——OXT(贮存)。

LH(促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合成雌激素、卵泡发育和成熟、排卵及排卵后黄体的形成。

甲状腺激素(PTH):生血钙、降血磷、即保钙排磷

醛固酮:为盐皮质激素,对肾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降钙素(CT):将血钙。


胰岛激素

1胰岛素:A 为B细胞分泌:促进脂肪、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B 当分泌不足时:可引起糖尿病、酮血病、酸中毒、动脉硬化(血脂增多) C 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胃肠激素促进其分泌;吗迷走神经促进其分泌

2胰高血糖素:A 促进分解,为A细胞分泌 B 升高血糖 C胰岛素、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其分泌。

松果腺激素包括: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素皮质释放激素;8-精加压素;褪色素:抑制性腺发育;镇静、镇痛、抗惊厥;使皮肤颜色变淡,适应环境。

前列腺素(PG):1由精囊腺产生;2可促进性腺素分泌;3前列腺素E,松弛血管平滑肌。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包括ECG(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用于诱情、排卵、妊娠诊断等、


生殖和泌乳

生精作用:在睾丸内,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雄激素: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包括睾酮、双氧睾酮、雄烯二酮、1促进精子生成;2促进生殖器官发育;3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红细胞生成;4对下丘脑GNRH及FSH.LH进行负反馈调节。

抑制素:支持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选择性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FSH,影响精子生成。

卵巢功能:1产生卵子:卵泡发育和卵子生成同时发生;猫必须通过交配才能排卵。     

     2分泌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

乳的合成:

1糖类:乳糖(维持渗透压、决定泌乳量) 

2乳脂:98%为甘油三酯

3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乳清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清白蛋白直接来源于血液)

    泌乳的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起主导作用。

    乳的分泌:1乳前体的获得:前体来源于血液。 

2乳的合成:乳腺细胞从血液摄取原料,并在其中合成糖类、乳脂、蛋白质。 

3乳腺分泌物的转运:从合成部位到腺泡细胞顶端,再跨膜进入腺泡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营养不良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吗(营养不良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