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白纸论(儿童白纸论)婴儿白纸论(儿童白纸论)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白纸论(儿童白纸论)

婴儿白纸论(儿童白纸论)

图片源自网络

20世纪,瑞士的生物学家皮亚杰和他的夫人共同观察记录他们三个子女的生活和行为,归纳整理出他对儿童心智发展与学习的观点,即认知发展论,深深影响着20世纪的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决策。他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左右) 。

这个阶段宝宝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

图片源自网络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工具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实验心理学家和计算科学家,用录影带和数据证明,1岁以下手脚配合不成熟的婴儿,可以借助他们的吮吸行为和视觉偏好来表达意见。从此“新生儿白纸说”理论不攻自破,婴儿的心智活动和潜在能力,实际上远超出人们以往的假设。甚至于他们的种种行为,远远出乎妈妈的意料之外。

【小婴儿能记住自己还在肚子里时发生的事】

在一次重要的实验中,待产的准妈妈们被要求在产前的六个星期内,每天两次为肚子里的胎儿朗读《帽子里的猫》这个故事。

在宝宝出生后不久,科学家们发现和其他儿童故事相比,这些新生儿们明显更喜欢《帽子里的猫》这本书。(判断他们喜欢哪个故事的方法是根据他们在听故事时吸吮安抚奶嘴的力度而定。)

更神奇的是,不管是宝宝自己的妈妈,还是其他婴儿的妈妈来念故事,这些孩子们都更喜欢《帽子里的猫》!

由此可以知道,妈妈在孕期做胎教所使用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会白白浪费的,正确的胎教带给宝宝的受益,远远比我们的付出要多得多。

【小宝宝懂得判断对错】

六个月大的宝宝懂得判断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并且和大多数成年人一样,喜欢“对”的行为胜过“错”的行为。为了展示婴儿具备这种能力,研究者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让宝宝看着一个布娃娃把一个球推上一座小山。这时来了第二个布娃娃。在其中一个情境中,第二个布娃娃帮助第一个布娃娃把球推上山,而在另一个情境中,第二个布娃娃则阻挠第一个布娃娃把球推上山。之后,研究者们问宝宝们更想和哪一个布娃娃玩,宝宝们都选择了那个乐于助人的布娃娃,有些宝宝甚至一把推开了那个“坏娃娃”。

即使是三个月大的婴儿,那些还不会玩布娃娃的宝宝,都在面对选择时盯着那个好娃娃看得更久。这显示了婴儿在出生12周后就学会了分辨行为的好坏。

图片源自网络

【小宝宝知道要帮助他人】

研究者们把一岁的宝宝放到了以下两种情境之中:在第一个情境中,一个陌生人想打开一个柜子门,但两只手都拿着东西,腾不开手。在第二个情境中,一个陌生人想要去捡起一个他们够不着的东西。

宝宝们都会自发地停下手中的事,来帮助这个陌生人。他们会帮助陌生人捡起东西,或者帮他们打开柜子门。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生的开端就是至纯至善的开始。只是在后期的教育与生活中,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改变罢了。

【惊喜能让小宝宝学得更快】

为孩子安排惊喜能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他们甚至会试着找出你隐藏起来的秘密。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向11个月大的宝宝们展示了两组球。第一组球是顺着一个斜坡慢慢滚下来,以可预测的方式出现的。

而另外一组球在滚下来的过程中要穿过一堵墙,有时候球会被墙挡住,有时候则会穿过墙滚下来,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的。

之后研究者们发现,婴儿们对那些出乎他们意料的小球们展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想鼓励宝宝的好奇心,可以为他们安排更多的惊喜哦。

图片源自网络

【小宝宝能够及时发现妈妈的敷衍】

如果妈妈们对宝宝的情绪不及时作出反应,婴儿们立刻会试着发出咕咕声或者用微笑来重新吸引妈妈们的注意力。但当妈妈们对宝宝的反应不像平常那样作出反应时,婴儿就会通过哭闹、尖叫、扭动来吸引妈妈的注意。

婴儿的这种反应正是显示了他们的情商高得惊人,同时让我们明白,母婴之间的日常互动对婴儿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宝宝会对人物性格作出自己判断】

大家都知道婴儿们是专业级别的模仿者。但你不知道的是,宝宝们不会随便模仿任何人。从他们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会自动记录下身边的人的可信程度,并且不再模仿那些他们认为不可信的人。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展示这一点。他们将一个大人和一个婴儿分成一组。大人看一眼一个盒子,表现出兴奋的神情,然后邀请同组的婴儿也来看一眼盒子。

关键点在于,有一部分盒子里装着玩具,而另一部分盒子是空的。之后在另一个实验中,当大人邀请婴儿们来模仿他们的动作时,婴儿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在盒子实验中“可信的”大人。

所以,请妈妈们认真的和宝宝们在一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且不可欺骗宝宝的信任感哦!

图片源自网络

【小宝宝居然懂得统计学】

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们向一群十个月大的宝宝展示了两个罐子。第一个罐子中的粉红色玩具和黑色玩具的比例是3:1(12个粉色玩具,4个黑色玩具)。而另一个罐子中粉红色玩具和黑色玩具的比例是1:3(12个粉色玩具,36个黑色玩具)。

研究者们从两个罐子里各拿出一个玩具,把它们各放到一个不透明的杯子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看不到玩具的颜色。

当研究者们问那些原来就喜欢粉红色玩具的宝宝们,它们想要哪个杯子里的玩具时,它们都选择了从第一个罐子里拿出来的玩具,因为这个玩具是粉红色的可能性更高。

【小宝宝还懂一点常识性知识】

有一群发展心理学家每天都为婴儿们变魔术。他们让一个立体的物体悬浮在半空中、穿过一堵墙、或者突然消失又在某处重新出现。

神奇的是,婴儿们的反应和成人一样,他们都对这些违反物理学的场景表现出了疑惑。相比较那些基本相同,但看起来不违反物理学的场景,他们盯着这些魔术场景的时间要长得多。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婴儿可能意识到物体是受到重力的限制的,物体不能穿过另一个物体已经占据的空间,以及即使一个物体被藏了起来,它还是存在的。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市面上关于婴幼儿教养和启发智能的书籍、教材、玩具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形形色色的早教班、才艺课无不充盈着家长的视线。诚然这正迎合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更好、更强的心理,面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商业公式不免常常惴惴然而不安。

作为妈妈,我完全理解家长的这种心理,但是从宝宝表现的种种来看,父母储备好必要的相关知识,胸有成竹的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宝宝从与爸爸妈妈亲密的关爱和互动中得到最好的教育与教养,远远胜过让他去报几个早教班或者参与一些才艺兴趣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白纸论(儿童白纸论)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