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引起锐器伤(引起锐器伤的原因)什么情况会引起锐器伤(引起锐器伤的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什么情况会引起锐器伤(引起锐器伤的原因)

什么情况会引起锐器伤(引起锐器伤的原因)

手术室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科室,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为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室锐器安全防护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减少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风险概率。

术语

1.锐器

指有锋利的刃口或尖端的器械。在手术室内,这些器械包括但不限于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针头、穿刺针、电钻、电锯、克氏针等。

2.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无菌器械车

是指手术过程中存放手术器械及各类无菌物品的器械车。

4.无菌器械升降台

用于术中放置无菌手术器械及各类无菌物品的升降台。

5.安全区域

用于术中放置、传递锐器的区域,通过此区域实现术中的无接触传递。

6.无接触技术

将锐器放置在安全区域进行传递,避免手术团队成员同时接触同一个锐器的技术。

7.锐器防护装备

带有预防锐器伤设计的装备,如新型防刺伤缝合针、带护套手术刀、安全注射器和针头等。

8.个人防护装备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接触化学、放射、物理性锐器或其他危险物品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所需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9.穿孔指示方法

术中佩戴双层手套,当外层手套穿孔时,液体会通过穿孔部位渗透到双层手套之间,易于观察到穿孔部位的方法。

锐器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1.人员因素:

手术室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科室,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面临的潜在风险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有关,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工作经验不足、对手术步骤不熟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焦虑等心理应激状态以及不同的性格特点均是导致手术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因素。

2.操作方法因素:

长期不规范的工作习惯、违规操作行为,会导致锐器伤的发生。如将使用的锐器(剪刀、刀片等)随意放置,用手直接传递手术缝针、手术刀、戳卡等尖锐物品,徒手装卸手术刀片,直接用手弯曲缝针等不规范的护理操作均会造成锐器伤。

3.防护用品因素: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锐器处置容器的容积与口径比例不匹配;锐器处置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适宜、放置位置不合理等;锐器处置容器内医疗废物未及时处理,导致存放过满等因素。

4.工作强度因素:

由于超负荷工作量而产生的疲惫感;心态不稳定和注意力松懈而导致的思维和判断失误频率的增加等因素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5.培训因素: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培训时间没有保证、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后考核不到位,培训后依从性低等因素。

6.制度保障因素:

预防锐器伤相关制度、规范、流程、标准、预案等未建立、修订和完善。预防锐器伤防护装置使用不到位等因素。

锐器伤防护的推荐实践

1.推荐使用锐器防护装置:

(1)手术各阶段配合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包括且不限于安全手术刀、具有安全设计的注射器针头、安全型动静脉留置针等具有防护装置的安全用品。

(2)手术缝合操作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包括且不限于0.012 cm针尖设计,既能获得较好的穿刺性,又不易刺破操作者手套,可最大程度地避免针刺伤风险的安全防护型缝合针;缝合皮肤时推荐使用包括且不限于皮肤缝合装置、组织粘合剂以及皮肤闭合胶粘带等方便快捷的各类产品。

(3)在首次开放静脉通路后;收集和回收术中体液和血液;给药或补液以及任何其他可能因为被污染的锐器造成皮肤损伤时宜使用无针系统。

(4)无菌器械台上使用且不限于锐器/缝针计数装置或带有粘性或磁性的吸针盒来存放收纳使用后的锐器或缝合针。

2.手术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1)正确建立安全区域

①确保安全、方便使用;安全区域建立应从开始进行有创操作准备至完成有创操作结束后。

②安全区域设置的位置应相对固定且区域面积充足,宜选用无菌器械车、无菌器械升降台上相对空置的区域。如果锐器已占据安全区域超过2/3的面积,应扩大或重新建立安全区域。

③安全区域也可为可移动的、不易倾倒的、不易被刺穿的容器。

④主要放置不经常使用的锐器,如备用缝针、手术刀、注射器针头、穿刺针、戳卡内芯、电钻、电锯、克氏针等。

⑤安全区域仅用于术中锐器/物品的暂存或传递,区域内一次仅放置1件锐器且应遵循无接触技术原则,一次仅由1名手术成员拿持锐器,避免手术成员同时接触同一个锐器。

⑥锐器/物品使用完毕应及时放回安全区域,洗手护士术中应关注此区域内物品的放置与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示团队成员。

⑦经常或反复使用的锐器/物品应遵循无接触技术原则,选用适宜的容器进行传递。

(2)容器安全操作方法

①所有手术成员均应在手术开台前了解安全区域及所有锐器的放置位置。

②手术过程中出现人员交接时,应交接安全区域的位置。

③在手术中传递锐器时应采取无接触技术。

④术中夹取缝合针时应使用持针器;缝合时应使用器械引导缝针穿过组织,避免手指与缝合针或缝合的组织直接接触;缝合针使用后回传给洗手护士时应避免针尖朝向医护人员,推荐使用持针器夹持针尖放回安全区域或专用容器内;变形的缝合针不应徒手进行矫正处理,建议不再次使用。

⑤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持针器或具有安全设计的工具。

⑥术中手术刀、缝针等锐器使用后,应及时放置在安全区域内。

⑦拾取掉落的锐器应使用工具,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⑧安装电钻、电锯等动力设备前后应关闭电源,传递设备时应避免锐利端朝向他人。拆卸锯片、克氏针、骨钻和其他尖锐物品时应在安全区域内进行。

⑨尖锐物品或克氏针穿过患者皮肤后,应提醒术者及时去除暴露在皮肤以外的锐器尖端。

⑩注射器针头等带有保护装置的锐器,使用后应单手回套保护帽。

(3)锐器处理

①术中拆卸后的克氏针、戳卡内芯等锐器应暂存于无菌器械车的安全区域内。

②手术台上使用后的缝针应放置在带有粘性或磁性的吸针盒上保存,与巡回护士清点时应使用镊子等手术器械,不应徒手进行清点。

③手术台上使用后的留置针针芯、各种穿刺针针芯应及时放置在安全区域内的小药杯等安全容器内。

④重复使用的锯片、钻头、穿刺针等锐器,使用后应放入专用收集容器中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⑤手术结束后拆卸的锐器应根据锐器实际大小,统一存放于利器盒中。

⑥不得徒手弯曲、移除、二次分拣污染后的针头、缝针和其他污染的锐器。

⑦静脉留置针针芯、空安瓿、金属瓶盖等锐器使用后应直接放置于利器盒中。

⑧使用后的输液、输血器应使用工具去除锐器端并放置于利器盒中。

3.个人防护装备:

(1)参加手术人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做好防护。

(2)手术中有潜在锐器伤暴露风险时,建议佩戴双层手套。如果佩戴双层手套,宜使用穿孔指示方法。

(3)术中洗手护士应监控团队成员手套是否出现破损情况,在手套可能或实际发生破损或目测发现穿孔时应及时更换。

4. 锐器安全保存与处置:

(1)废弃锐器应放置在可关闭的、不易被刺破的锐器处置容器中,应在容器上以贴标签或打颜色编码的方式进行标识。

(2)锐器处置容器应大小合适,有清晰可见的最大容量的盛满标志,装载不得超过3/4。

(3)使用时应保持直立,确保不易倾倒,并靠近使用地点。

(4)移出使用区或更换时,应先盖好容器,贴好封口标识防止在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内容物的溢出和外漏;移出前应先评估,若有发生穿透或外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二层密闭、防穿透的容器中。

(5)锐器处置容器应一次性使用,避免操作时引起皮肤损伤。容器应密封性完好,卡锁性能完好,不可重复开关。

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

1.当发生锐器伤事件后,应立即处理伤口,其步骤如下

(1)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

(2)用大量流动水冲洗,同时使用洗手液或皂液,彻底洗掉血液、体液等有机物。

(3)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

2.如手术患者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应按照流程进行评估并进行及时处理,包括可能的疫苗接种和(或)保护性抗体治疗等。

3.发生锐器伤后应按各医院对锐器伤害的处理制度及流程执行。实现及时记录,按规定逐级报告,分析过程原因,并将文件进行存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什么情况会引起锐器伤(引起锐器伤的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