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引起脑梗死(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心脏疾病引起脑梗死(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心脏疾病引起脑梗死(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

心脏疾病引起脑梗死(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

你被医生“误诊”过吗?医生误诊真的会威胁生命吗?医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彻底避免“误诊”?

患者担心被误诊,其实医生更“害怕”。一个医生,可能早已记不清那些抢救成功的危重患者,但他一定对自己的“误诊”记忆犹新,即使这种“误诊”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

今天,张医生和大家聊一聊自己遇到的“误诊”患者:

一、脑梗死患者竟然是“心脏病”?!

一位年仅30岁的女性,因为突发头晕前来看病。

这位患者晨起后头晕的厉害,就诊当地医院进行了头CT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未见任何异常,只是血压偏高150/90mmHg,以及高血脂。当地医院建议住院观察一下,但患者认为“医院都说不出什么病”,便来到我院心内科治疗高血压。

对于初发血压高的年轻人确实可以出现头晕,但是这位患者头晕症状太过严重,单纯用高血压不能充分解释,此外该患者也不符合前庭功能障碍等其他情况;外院头CT和心脏超声又未见明显异常。那该怎么办呢?

我建议患者仍然去神经内科就诊。

1.为何头CT没事我还要建议患者去神经科呢?

由于急性脑梗塞在发病24小时之内,CT可能无法显示病灶。所以,即使外院的头CT未见异常,如此明显的头晕,仍不能排除脑梗死,而近年来的众多研究也显示青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已愈发多见。而对于自己的本专业——高血压,首先程度不重不急于治疗,其次,万一出现脑梗死,更不可贸然降压,反而会加重脑缺血。

于是,该患者就诊我院神经内科后被收入院治疗。果然,神经内科完善头MRI显示脑梗死确诊。

2.大家会有疑问,这和你之前的判断一致,何来“误诊”一说?

我认为该年轻女性是由于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不良代谢因素导致的脑梗死。但是,在神经科的进一步病因筛查中,发泡实验为阳性,完善经食道心脏超声提示存在不到2毫米的卵圆孔未闭。而卵圆孔未闭会产生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已经被研究证实是以前诸多原因不明脑梗死的致病机制。

(发泡实验:病人进行Valsalva动作时,通过探测出注射的手振生理盐水微泡,可查出心脏右向左的分流和肺动静脉分流,从而发现卵圆孔未闭等因素导致的脑梗死。)

如此一来,患者虽有脑梗死,但实际上是“心脏病”。于是转入心内科行卵圆孔封堵术。

二、科技越进步,“误诊”越多?

随着疾病研究的深入以及检查设备的更新,过去很多疾病的诊断都面临着“推倒重来”的境地。

毫不夸张的说,在发泡实验试验应用于临床之前,很多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脑梗死就会被当成普通的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即便是现在,发泡实验也只有在技术能力较强的三甲医院中得到开展,相当多的医院依然处于“空白”。

不仅如此,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也在医学的进步中出现了“误诊”般的变化。过去常常认为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有的脑血管疾病,比如颅内动脉压迫脑干,反而是高血压的病因!

这种误诊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医学进步的表现,会让更多患者的治疗不仅是“治标”更是”“治本”。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医生圈里流传着一句话,“现代医学只能治好90%的人类疾病”。看似发达的科技,其实仍然没有将人类这部“精妙的工程”研究明白。

三、“新技术的应用”和“过度检查”

这里就延伸出“新技术的应用”和“过度检查”的矛盾。

随着病因研究的深入,很多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但是这些新技术往往操作复杂、费用高昂。对于医学知识相对欠缺的患者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过度医疗”。

而如何界定“新技术的应用”和“过度检查”?既是一个技术难题,也是一个医学伦理的难题。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哦!#辟谣##心血管疾病的真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心脏疾病引起脑梗死(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