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肾小管酸中毒(婴儿肾小管酸中毒怎么引起的)婴儿肾小管酸中毒(婴儿肾小管酸中毒怎么引起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肾小管酸中毒(婴儿肾小管酸中毒怎么引起的)

婴儿肾小管酸中毒(婴儿肾小管酸中毒怎么引起的)

岁月斗转星移,广慈百年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医大家。诚如上回所言,谈及对内科的贡献,首功当属邝安堃先生。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邝老旗下也是众星云集,他们各显神通,撑起了广慈内科的牌子。

国内首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现

50年代初,广慈内科掌门人邝安堃开始了划分学科的大胆改革,将内科分为了五大块,各委将帅,齐头并进,有一展宏图之志。

52年,刚毕业2年的的董德长调入广慈医院,拜师邝安堃先生。仅仅两年后,他就升为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那时他只有32岁。作为仅工作4年的医生,他绝对算得上青年英才。

(年轻时的董德长教授)

5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太太步履蹒跚地走到董德长的诊室中。虽然年轻,但博览群书的董德长看出了异样,“这不是寻常软骨病的表现”。

在当时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董德长经过对血尿钙磷等电解质仔细研究分析,并结合胸片所显示的对称性肋骨骨折(Milkman综合征),他发现这是肾小管酸中毒导致的软骨病,也是肾小管酸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病情诊断是有了,可是怎么治呢?当时缺医少药,对这种疾病并没有现成的药物。好在,那个年代的人们不仅理论知识丰富,下场动手能力也很强。没有药,那就自己配制!

董德长查阅了国外文献,多方研究竟配制出枸橼酸合剂,成功救治了该患者。

1958年《中华内科杂志》上刊登出了董德长的病理报告,其中创造性提出了运用枸橼酸合剂对该病进行治疗的建设性方案,这是中国第一例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及其所引起的软骨病。

(1958年董德长《中华内科杂志》上刊登的论文)

趁热打铁,董德长继续潜心研究,在国内首次自主研制出枸橼酸合剂的I号方、II号方、III号方。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药物至今仍是国内肾小管酸中毒的主要治疗药物,并在全国学术界推广使用。

1978年,董德长任学科带头人,负责肾脏专业小组日常工作,并带领仅有的三名医生进行建科筹备。1988年,肾脏科成立,随之陆续建立了血液透析室、肾脏实验室、肾脏病理室,肾脏科得以初具规模。

董教授内心清楚,以上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科室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大家都是肾脏病领域新人,且又经历了“文革”时代,没有肾脏病基础和专业素质,基本没有外语基础。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董德长是迎刃而上,制定了完善的培养计划。几乎是每天下班后,给年轻医生“补课”,由他亲自教授肾脏病专业知识。

董德长看到,中国的肾脏病事业起步晚、起点低,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他一心想把他手下的医生们送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去开开眼界。多方奔走下,终于联系到法国对外联络部的六个助学名额,安排了瑞金医院肾脏科及病理科共六位骨干医生,包括楼鼎秀、汪关煜、陈楠、储谦、姚健等,于1983年12月启程,分别赴法进修临床、透析、病理、电镜、实验室生化和免疫等亚专业方向,开创了组团式人才培养模式。

六位医生在法国学习期间,董德长一直与他们保持通信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展和生活情况。1985年9月,他不顾自己手术后身体虚弱,专程前往巴黎看望六位医生,并帮助准备他们回国后开展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以及试剂药品。1986年底,这些法国进修的医生全部按时回国。在董德长的带领培养下,他们均成为学科发展的骨干,为瑞金医院肾脏科崛起和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经许多疾病都是不治之症,肆意剥夺着人们的健康。病魔不会自觉走进笼子,总必须有人勇于与之周旋,将其锁进笼子。广慈的名医大家们,无一不是敢于挑战,长于智慧之人,他们一直为人民的健康枕戈待旦。雄关漫道,对医学的追求永无止境。

他们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肾小管酸中毒(婴儿肾小管酸中毒怎么引起的)
分享到: 更多 ( 0)